拼多多CEO黃崢:用科技手段整治“傍名牌”

相對傳統電商,新電商勢力的代表拼多多等,以拼團、社交的模式,讓用戶買到了價格低到不可思議的商品。但與此同時,也有聲音質疑,網上便宜有好貨嗎?拼多多CEO黃崢進行了回應。

拼多多CEO黃崢:新模式,鏈接供需雙方

對於拼多多上為何眾多低價商品,拼多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崢表示: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了非常堅實的製造業的基礎。拼多多有一套的系統,使得前端信息的歸集能夠讓後端的供應鏈能夠用上,這其實大幅度壓縮了中間的通貨成本,省掉了中間的廣告費,使得原來的供貨價變成了現在的零售價。其實在價錢上,中國的工廠依然有比較好的利潤。

拼多多CEO黃崢:買便宜的東西並不等於消費降級

記者注意到,在拼多多的平臺上,很多銷量在10萬+的商品購買者中也有很多城鎮居民。網上有一種言論說,可能價格便宜是吸引他們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並因此說這是一種消費降級的體現。對此黃錚予以了否定的回答。

拼多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黃崢:我覺得消費降級是不存在的,就是對於一個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在我們的整體生活水平還在不停的向好的情況下,沒有人會主動願意降級的。便宜的東西肯定不等於消費降級,對於一個普通的消費者而言是一個更加理性的選擇。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也很大。這種變遷的過程,我覺得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演進和迭代的過程。

拼多多CEO黃崢:假貨背後利益群體眾多 打假就像“貓捉老鼠”

3年,3億用戶,在美股上市……拼多多在電商紅海競爭中,以破局者的姿態出現。但也在上市之後,因為假貨、山寨名牌等問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監管和輿論危機。對此,拼多多對外聲明已強制關店1128家,下架問題商品近430萬件,批量攔截疑似假冒商品鏈接超過45萬條。對於打擊假貨和“傍名牌”等問題的方法與策略,黃崢也在此次專訪中作出了正面回應。

拼多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黃崢:拼多多成立一兩個月,就成立了專門的打假辦。我們是在整個行業裡面,第一個推出全量假一賠十的這個規定,但是打假的推行過程非常艱辛。假貨商戶的反彈,各種各樣利益群體的攻擊,其實是很厲害的。我們自己覺得,好的地方是一路堅持下來了,也正因為這樣的堅持,才讓拼多多能夠一點點長上去。倒不是說拼多多今天已經做的很好了,有些媒體曝出來的東西,也讓我們自己覺得觸目驚心,也讓我們深刻去想這個機制應該是怎麼樣。當然作為管理團隊,坦率講,我們是很煎熬的。很長時間我們心裡特別難受,直到今天我心中依然有塊大石頭,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克服的一個大的問題。

現在我們持續加大技術的研發投入,用技術手段去解決“傍名牌”等問題,斬斷他原始的利益鏈條。比如打擊“傍名牌”,其實經歷了一個很漫長的鬥爭的過程。你在不停下架的過程當中,他們會不停變換方式上架,不停地改名字,圖片也會變;或者文字不寫了,圖片上寫上……很艱難的貓捉老鼠的遊戲。當反覆這麼做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人為什麼要去傍名牌?這裡面最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傍名牌能夠蹭來流量。於是我們就要從根本機制上去斷掉傍名牌流量的根基,使得傍名牌沒有流量,那他就沒有動力傍名牌了。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開發了很多新的技術。

比如,搜索“立白”這個牌子,但有個牌子叫“立日”。你搜“立日”,他就直接跳到了“立白”的上面。相當於說從根子上去試圖解決利益機制問題,引導有生產能力的廠家,不要去做投機取巧抄捷徑的事情。

拼多多CEO黃崢:當段子撲面而來要善意解讀更要反省

對於網上熱傳的在拼多多上買到各種假貨或傍名牌產品的段子,黃崢表示,當段子撲面而來的時候,他專門給團隊寫了一封信,提醒大家要善意解決,更要認真反省。

拼多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黃崢:當時段子撲面而來,雖然這些都不存在。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不存在這些牌子,但它作為一個段子到處都在傳的時候,我們看著心裡還是難受的,因為有苦沒辦法說。從自我反省的角度來講,我們組建團隊形成共識,主要有幾點,我還給團隊寫了一封信,說即使面對惡意的攻擊也要善意的解讀。

我們在工作中最重視:一是要消費者導向,紮紮實實去看消費者在意的、最影響消費者利益的是什麼,而不應該是競爭對手導向;二是,要有釘釘子的精神,作為新一代的電商,有沒有能力去創造性去解決社會存量問題,更多為社會創造價值。

拼多多CEO黃崢:拼多多要打通上下游供應鏈推動品質升級

在採訪中,黃崢提到拼多多將在打假之餘,堅持做供給側改革,打通上下游供應鏈來推動品質升級。

拼多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黃崢:在推動供給側改革,讓商品品質升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消費者是買單的,周圍的合作伙伴也買單。在過去短短的兩三個月裡面有大量新的品牌入駐拼多多,包括大型零售超市,以及國美、噹噹網和很多品牌的旗艦店。在過去的幾周裡面,光最新版的iPhone,就賣出去了十幾萬臺。這說明消費者對此時任何的,本身也給了我們更多信心,我們應該沿著這條路拼命地往下做,一方面納入更多品牌,另一方面我們把前端的信息更好的歸集起來,持續推進前端的信息和後端的工廠的連接,使得有能力的前端工廠擁有足夠的信息量,實現批量定製化生產,並做品質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