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東:因為熱愛,所以“有戲”

編者按:他們和你我一樣是普通人,卻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有的堅守一線、有的無私奉獻、有的不斷創新……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大代表。4月8日,省人大常委會“三晉人大代表採風行”太原活動啟動。5天時間裡,本網記者帶你走近身邊的五級人大代表,聽聽他們的履職故事,看看他們如何為百姓代言發聲。

王小东:因为热爱,所以“有戏”

王小東,1969年8月出生,1985年參加工作,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擔任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黨支部書記,山西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太原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編劇、一級導演、高級講師,2018年度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幹人才,太原市、迎澤區兩級人大代表,太原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周昱麗)初見王小東,就被他洪亮的嗓門和他充滿激情的狀態所吸引。無論是介紹正在排練的孩子們,還是說起太原市藝校的發展,他都如數家珍,滔滔不絕;無論是談起排演劇目還是代表履職,他都觀點鮮明、侃侃而談……之所以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故事,都是因為熱愛。而正是因為熱愛,所以他很“有戲”。

這個孩子好好培養,有戲!

多年的從業經歷,讓王小東練就了一雙發現好苗子的慧眼。

今年13歲的王震,在遇到王小東前,只是一個跟著父母從安徽來山西打工的孩子,一次王震踩著三輪車從王小東身邊呼嘯而過,眼神接觸的一瞬,王小東發現這個孩子的眼睛“有戲”,便動員其學習戲曲,沒想到王震不負眾望,兩年學藝便入選中國戲曲小梅花。而更讓人讚歎的是,王震不僅能唱戲還會打快板,唱唸做打、說學逗唱都是信手拈來。

因為熱愛傳統文化、戲曲,王小東在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主導開辦了非遺傳承班,培養戲曲、曲藝人才;而因為熱愛他的孩子們,他探索出“戲曲+曲藝”的新路子,力求把學生打造成“全才”,王震就是其中一員,更是60名非遺班學生中的受益者之一。 “俗話說藝多不壓身,我想讓孩子們多學點,掌握更多的本領,畢業更好就業,也能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王小東說。

王小东:因为热爱,所以“有戏”

解決社會問題,有戲!

他排的劇目,像他的一面鏡子,反映他的思考、體現他的社會擔當,他以此反映社會問題。

2004年,禽流感肆虐,王小東下鄉採風時親眼目睹唯利是圖者在藉機瘋狂捕殺珍禽動物,尤其看到省鳥“褐馬雞”慘遭捕獵時,他很傷心、震撼。他決心要為省鳥褐馬雞“代言”,一氣呵成寫就了兒童劇《褐馬雞與少年》。

因為熱愛,他決心要把劇本拍好,沒有資金就自己籌集,沒有專業隊伍就挨個兒說服藝校的老師學生自己組團,沒有導演就自己當。在機場候機樓巧遇著名錶演藝術家嚴順開,他就大膽湊上去介紹自己介紹褐馬雞,硬是動員嚴老中途改變行程改道太原觀看指導排戲,併為保護褐馬雞吶喊。就這樣,《褐馬雞》在因陋就簡中終於排成了,想不到首場演出就一鳴驚人,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兒童劇目獎、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和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

《褐馬雞》之後,王小東又創作了晉劇現代戲《花落花開》《守護夕陽》,分別反映中年家庭問題和老年人養老問題,成為他“老中青三部曲”的代表之作。

王小东:因为热爱,所以“有戏”

立足本職為百姓代言,有戲!

除了本職工作、關注公益,他還是一名人大代表。在他看來,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可以先從自己熟悉的領域開始,去反映、破解一些社會問題。

他深入基層認真傾聽群眾心聲,在文化發展、城市建設等多個方面提出多項建議,如《讓市民的基本素質和高速的城市發展相匹配》《地方戲曲進校園的建議》《關於孝親敬老的建議》《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建議》《關於市文化藝術學校整體改造和置換土地辦學的建議》《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應成為市民的生活內容》等等,都受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並在太原市人大常委會的認真督辦下,件件得到答覆和辦理。

因為熱愛他的工作,他為非遺傳承絞盡腦汁;因為心懷公益之愛,他通過排戲反映社會問題;因為熱愛自己的家,他為百姓、城建振臂疾呼。他說:“我既不關注獎盃,也不關注名利,有能力為時代新人點點贊,有氣力為社會公益事業喊一嗓子,有模有樣給學生們留個好印象,我就覺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