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銀行行長王炯:用“上網”思維解決“下鄉”傳統難題|極刻

極速直擊,即刻發聲

極刻常伴左右,理想不逐流年

——大河財立方《極刻》團隊

大河財立方《極刻》第34期

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 周世龍 朱哲

中原银行行长王炯:用“上网”思维解决“下乡”传统难题|极刻

9月27日,由中國民生投資集團、中原銀行、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鄉村振興發展論壇在鄭州舉行。中原銀行行長王炯進行了《搭建一個平臺完善一個體系 實施上網下鄉 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題演講,就自身所在的行業及中原銀行整體戰略,分別從中原銀行對鄉村振興的理解和認識、破解鄉村振興的痛點難點、中原銀行實施鄉村振興的實踐和創新三個方面,對金融支持河南鄉村振興作了細緻闡釋。

| 農業的未來意味著大產業、大市場、大客群

農業是什麼?演講中,王炯首先從全局角度對農業發展的現狀及未來作了分析。

他說,農業首先是大產業,作為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現階段,農業已步入“互聯網+”新時代,創新出新模式、新產品和新業態,現代農業產業鏈逐步完善;特色農業、特色農產品發展快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面加速;通過“互聯網+”創造透明供應鏈,構建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農業發展更加綠色、有機、安全、高效。

與此相對應的是,大產業對應的大市場。王炯認為,目前農村市場已逐漸成為廣闊而重要的消費市場,且具有龐大的消費升級需求。眾多工業品下鄉,減少農民生活消費和生產成本支出;農產品進城,讓農村特色產品藉助互聯網走向大市場,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及脫貧致富。

在市場培育、政策紅利、資本驅動等因素引導下,近年來眾多知名機構及資本正在積極投資“三農”領域。

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角度看來,農業還是大客群的來源。客戶是銀行生存之基,客戶質量決定發展質量。數據顯示,河南省總人口突破一億人,農村人口占比超過50%,外出務工人口2800萬,為金融發展提供巨大客戶群,“拼多多”“快手”等以“流量為王”的互聯網企業,讓“小鎮青年”成為其流量增量的主要生力軍,也為企業帶來巨大財富。

| 中原銀行“下鄉”戰略,填補鄉村金融空白

基於對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基本判斷,國家也提出了鄉村振興總體戰略。這項戰略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總目標是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要完成鄉村振興,國家制度保障在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以打好脫貧攻堅戰為優先任務,通過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幹部配備等,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對河南來說,做好鄉村振興,主要是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生活富裕為根本,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作為會議的聯合主辦方,中原銀行在鄉村振興上積澱頗深。據瞭解,該行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廣大市民”的市場定位。也一直在採取各項措施,推動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儘快落地。作為河南的省級城商行,中原銀行既是市民銀行和中小微企業的銀行,更是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銀行。

據介紹,中原銀行一直以來推行的“下鄉”戰略,形成“縣域支行+鄉鎮支行+惠農服務點”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把優質的金融服務和先進的金融工具推廣到廣大縣域、村鎮、農村,填補鄉村金融服務空白,讓農村百姓共享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實現“服務不出門、取款不出村、村村有網點、戶戶有授信”。截至2018年6月底,中原銀行已設立121家縣域支行、37家鄉鎮支行、3400家惠農服務點,覆蓋了全省90%以上的地區,惠及600餘萬縣域居民。

中原银行行长王炯:用“上网”思维解决“下乡”传统难题|极刻

王炯說:“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為老百姓服務、為草根階層服務,這是我們的理想和情懷,也是作為金融豫軍的使命和擔當。”

| 金融機構服務農村,多個瓶頸問題有待突破

前途光明,途中也佈滿荊棘。王炯認為,從長期實踐的經驗來看,農村致富和鄉村振興存在“錢”“地”“人”三個方面的痛點和難點。

資金方面,由於農村生產經營模式單一、收入不穩定、缺少徵信體系,加之“三農”貸款單筆數量小、筆數多,運營成本高,使融資難、融資貴、擔保難問題一直困擾著“三農”領域。

“地”即指由於農村產權抵押存在法律障礙或瓶頸,土地房產不能流動和變現,農戶難以提供有效抵質押物,國家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還未真正落實。

另外,由於農民學歷低、農村金融知識相對匱乏,“非法集資、電信詐騙、違法高息”等“下鄉進村”趨勢明顯,傷害了很多農村居民;同時,農民朋友致富門路窄、渠道少,致富困難。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2017年河南省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達2.32。農村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水平,以及農村基礎設施等亟須提升。

在“互聯網+”時代,“農產品上行”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包括產品標準化、物流、運營、人才等難點。突破農村電商中農產品“上行”的瓶頸,需要上、中、下游三管齊下:上游做好生產、加工;中游做好品牌、運輸;下游做好服務、宣傳。這也是一個複雜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王炯分析說,農村發展的問題不光在農產品,從金融機構發展來說,也面臨幾個待突破的瓶頸。

比如,貸款額度小、戶數多、過程管理成本高;農村居民信用體系基本空白,信息不對稱,風險管理難度大;農村的家族文化、宗族文化、熟人文化根深蒂固,抵押物收取難、處置難、變現難;農民的土地、房產等分散零碎,價值偏低,難以形成有效穩定的擔保等。

| 對農“三位一體”的渠道服務體系日漸成型

據瞭解,支持農村實體經濟和開展普惠金融,是中原銀行支持本地鄉村振興兩大抓手。

對企業進行金融支持方面,截至2018年8月底,中原銀行涉農貸款餘額達523億元,較年初新增26億元,對省內如牧原、思念、永達、三全食品、陽光油脂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信貸支持。

在普惠金融方面,已推出創業擔保貸款、蘭考普惠授信貸款、“盧氏模式”扶貧小額信貸、“幸福頂”戶用分佈式光伏貸款及村級光伏電站貸款,引進“格萊珉模式”,實施中原格萊珉扶貧項目。2017年12月,中原銀行聯手藍城集團在平原新區創設了100億元的城鎮建設基金,擬打造數個全國一流的“田園康養文旅小鎮”,探索“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創新支持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本。

數據顯示,中原銀行構建的縣域支行、鄉鎮支行、惠農服務點“三位一體”的渠道服務體系近年來漸漸成型。

目前該行已在全省設立121家縣域支行、37家鄉鎮支行、佈設3500家惠農支付服務點,惠及1000餘萬縣域及農村居民。惠農服務點能夠為村民提供支付結算、小額取款、小額信貸、務工信息、電子商務、農業公益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與此同時,該行還組織金融大講堂、送戲下鄉、金融夜校等,普及金融知識,今年已在農村地區開展了3000餘場金融知識、反假幣、防範非法集資等宣傳教育活動,將引智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方面。

| 創新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破農村金融難題

作為一家以互聯網技術為特色的本地銀行,中原銀行從自身優勢出發,對更好服務鄉村,做出了一系列創新。

比如,開發“農村居民信用信息數據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建立農戶信息數據庫,運用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省農村信用信息系統”,按照“小額+分散+戶貸+直營”和“線上運營”的思路,研發惠農貸款產品。

再比如,研究農村信貸有效擔保的新路徑。針對農村社會形態更具穩定性,農民對土地、房產等物質財富的依附性較強,對精神財富的依賴性較強,農民違約成本相對較高的特點,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在農村推廣農戶個人信用貸款,這是基於對農村特殊社會屬性深刻認識和把握的嘗試。

同時,充分發揮村級集體組織的整合作用,把“土地零散化”變成“土地規模化”,藉助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兩權抵押”制度改革,解決抵押物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問題,同時為後續行權提供流轉空間。

中原银行行长王炯:用“上网”思维解决“下乡”传统难题|极刻

會上,王炯介紹說,中原銀行目前針對農村居民存款、貸款、理財、支付結算等四大類需求,推出的是“原惠存、原惠貸、原惠盈、原惠快”四大惠農產品體系。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風控,創新推出“隨心貸”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產品,實現“線上一鍵申請、實時審批、快速放款、隨借隨還”,最快3分鐘放款。還推出了專屬惠農銀行卡——家和萬事興卡,執行金卡費率,實現多項減免優惠政策等。

數據顯示,在中原銀行覆蓋全省的鄉鎮支行,超過80%的鄉村客戶是人生第一次進行“理財雙錄”,並學習通過多媒體自助終端、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 服務鄉村經濟,激勵銀行快速轉型

在王炯看來,支持鄉村振興,也為銀行業的自我迭代提供了歷史機遇。據其介紹,中原銀行在農村實踐中,實施了“智慧縣域”工程和敏捷銀行轉型,反過來也激勵了銀行自身完成迭代。

具體是,通過與地方政府、螞蟻金服等互聯網企業的跨界合作,構建“互聯網+”政府服務、社會便民體系,構建縣域智慧商圈,讓當地老百姓享受到互聯網服務和公共服務。

充分利用移動科技手段和大數據分析,使用“線上化”方式解決農村信貸管理成本高問題,突破農村房產、土地流轉的“圈子桎梏”,讓財產權利“動起來”,讓難以變現的抵押物“活起來”。

與此同時,實現產品不斷創新,還將成立鄉村振興事業部,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組織服務體系。建立“集約農貸”等新模式,為農村種植、生產、倉儲、加工、銷售、物流等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實現農業全產業鏈融資合作。在內部考核、規模管理、審批效率、資金定價、風險容忍等方面出臺政策措施,積極向涉農項目和農戶信貸傾斜。

中原銀行的發展邏輯並不複雜。即依託金融科技,解決好農村服務痛點。抓住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契機,用“上網”思維解決“下鄉”傳統難題。

王炯介紹,中原銀行正在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特別是大數據分析,解決農村獲客成本高與農民徵信不完善等問題,降低獲客成本,提升服務能力;打造專屬惠農APP疊加快遞、教育、義診、醫療掛號等服務,推廣專屬惠農APP,讓惠農服務點成為“金融服務站、農民之家、金融便利店”;引入農村生活服務金融場景,實現“場景+交易”“電商+金融”“渠道+服務”模式等,未來也將探索更多惠農特色服務。

本文版權屬大河財立方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網站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摘編。爆料、合作、轉載請聯繫15638878399。

中原银行行长王炯:用“上网”思维解决“下乡”传统难题|极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