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莆田市以項目為抓手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新氣象

看莆田市以項目為抓手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新氣象

□本報記者 黃國清

首季完成年度投資29.5%

一季度,500個年內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42.5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29.5%,超序時4.5個百分點。

今年1-2月,“五個一批”綜合考評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三,城廂區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七。至3月底,我市總投資億元以上的“五個一批”入庫項目有2432個,總投資21228億元。

“雙比”鬧春開新局,美麗莆田氣昂揚。

今年以來,我市以開展“聚焦項目比質量、爭先進位比趕超”為契機,掀起新一輪項目攻堅熱潮。放眼興化大地,永榮科技CPL項目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中糧制罐公司優化生產線提速提質促增效,平海灣海上風電場二期、福廈高鐵莆田段湄洲灣跨海大橋加快建設……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市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關鍵之年。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五個一批”為抓手,謀項目、上項目、促項目,吹響項目攻堅集結號,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堅決打好項目攻堅這場“硬仗”。

項目帶動產業集聚

連日來,位於仙遊縣的綠色纖維產業園項目工地上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建設單位搶抓建設有利時機,奮力推進項目建設。該項目總投資約229億元,其中首期投資86億元,用地面積約972畝,擬建設循環再生聚酯生產裝置及生產差別化纖維等,年產30萬噸綠色纖維。該項目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採用循環再生系統技術,以紡織品邊角料等為初始原料,重新制成新的具有高品質、多功能、可追溯、永久循環性的聚酯纖維,真正意義上實現從紡織品到紡織品的閉合永久循環圈。項目全部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

綠色纖維產業園項目是我市重大項目攻堅的一個縮影。

著眼產業基礎和優勢,我市著力培育電子信息、化工(紡織化纖)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藝美術、鞋服、建築等六個千億產業集群和高端裝備、醫療健康、海洋、能源等四個五百億產業集群。以化工(紡織化纖)新材料產業為例,去年,90家規上企業完成產值481.5億元,比增10.8%。已初步形成CPL(己內酰胺)、紡織新材料、輪胎、塗料等產業鏈,建成了中錦PA6、賽得利纖維、華峰集團、三棵樹塗料、佳通輪胎、海安橡膠、永榮CPL、華源紡織等龍頭企業。其中,PA6等合成纖維原料和高端紡織化纖等已形成相對完整產業鏈,高端面料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一批又一批好項目、大項目,是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著力點、落實點,是邁向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目標的一個又一個堅實腳步。在重點項目帶動下,2018年,全市1231家規模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3332.9億元,現價增長11.8%。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9.1%,增幅保持全省第3位。今年一季度,500個年內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42.5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29.5%,超序時4.5個百分點。

今年1-2月,“五個一批”綜合考評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三,城廂區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七。至3月底,我市總投資億元以上的“五個一批”入庫項目有2432個,總投資21228億元。

協同發展互利共贏

建設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是省委省政府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重要舉措,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深化山海協作、推動城鄉統籌的“福建方案”。我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個協同發展區”決策部署,把全省區域發展戰略佈局作為最大改革紅利,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配套協作、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等重點,在融入協同發展區上展現新作為。

“莆田至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2線項目推進上創造了‘莆田速度’,僅用20天時間就完成環境規劃調整方案。”日前,市發改委負責人說,得益於福州市委領導高度重視,幫助莆田將F2線與福州F1線一併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

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福建省海峽西岸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5年—2020年)的批覆》,為支持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滿足城市間客流需求,同意福建省海峽西岸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方案,總投資約1071億元。

其中,建設福州-馬尾-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1線)、莆田-福州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2線)、寧德-福州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3線),線路總長252公里。

F2線從F1線的馬尾站引出,經長樂、福清進入莆田,沿茘涵大道、荔城大道、荔政路、八二一南延線走行,至莆田火車站,線路里程87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採用CRH6動車組列車。今年將開工建設福莆寧城際鐵路F2線一期工程,由西天尾至莆田火車站段全長23.2公里,敷設方式、站點等均有調整,部分線路從高架變為地下敷設,站點由4座增至10座。福莆寧城際軌道網建成後,將大大縮短莆田到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的時間,帶動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互相往來。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把經濟協作區上升為協同發展區,既強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還注重區域經濟、社會、民生、生態等各方面協同發展。對我市來說,生態文明木蘭溪樣本既是多年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接續實踐的成果,也是當下立足更高起點,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一大優勢、特色。我市主動融入閩東北協調發展區,強化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結合全市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平臺數據統計分析情況,積極與閩東北各設區市溝通,加快危險廢物存量清理工作,順利完成重點超期類別HW11及HW17兩大類存量清理任務。會同福州市環保部門實施流域水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對流經2個地市的粗溪、青龍溪、三叉河3條小流域地市交接斷面實施水質監測,對粗溪水質異常情況聯合開展調查,推進流域水質穩定達標。同時,聯合推進涵江區東方紅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福清市新厝鎮鳳跡村畜禽養殖“反彈復建”、生活汙水汙染和東張鎮金芝村鐵礦場遺留危廢品問題整治,全力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促進了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

下一步,我市還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協同建設,加強區域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設施的統籌規劃和協同建設,打造大港口、大樞紐、大通道。推動製造業配套協作,突出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集群共建,促進產業協同配套和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跨區轉移集聚和上下游聯動,打造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產業升級版,推動山海協作走深走實。推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聯合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我市深入實施提升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全面梳理企業人才引進、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問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市委、市政府已將2019年定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突破年和營商環境的建設年,並明確3年內我市營商環境指數排名要力爭進入全國前列。

我市將著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聯合有關單位升級改造全市統一政務服務管理平臺和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全面推進全程網辦,大力實施電子證照應用和可信電子文件應用,今年底前實現電子證照應用率80%以上,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於90%,50個高頻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10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趟”。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聯合有關單位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全流程、全方位、全覆蓋改革,基本建立統一審批流程、統一數據平臺、統一審批體系、統一監管方式的建設項目審批新機制。年底前,實現政府投資市政、交通、水利項目,政府投資房建類,社會投資項目,小型工程建設項目以及裝飾裝修工程的審批時間分別減至90、80、70、50、20個工作日以內。

抓好項目、大項目,難度大、矛盾多,協調解決問題是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把服務推進攻堅項目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重要舉措,紮紮實實抓落實。全面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入車間、訪員工,一線摸實情、一線辦公解難題。每個項目建立一個微信群,及時掌握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打造重點項目“110”。

4月初,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教授來莆作《莆田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專題講座。報告指出,莆田市各級職能部門凝心聚力,在實踐中推出各種創新舉措,成效顯著,亮點紛呈,主要體現在形成了踐行“馬上就辦”的高效政務環境,構建了完善的調處訴訟合力機制,以優勢產業為依託培育特色產業發展環境,以新興業態集聚為動力優化營商環境,多方合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多措並舉推進人才“一站式”服務等。

不負春光,馳而不息,美麗莆田宏圖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