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逛菜市場是最享受的時候,有如追求女人

蔡瀾:逛菜市場是最享受的時候,有如追求女人

對作家而言,旅行的新鮮感常常伴隨強烈的寫作衝動,由此產生的大徹大悟不足為奇。從日常微小事物中發現幸福的也有,但能從菜市場出發的並不多。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充斥著小販叫賣聲、油炸小吃的滋滋聲和大姐們討價還價聲的地方,除了滿足日常飽腹之需,實在想不出更有趣的觀看方式。

蔡瀾則不然。他將買菜視為一種藝術,不僅挑選食材的過程充滿智慧,買菜的快樂會隨著佳餚上桌升級,成為不亞於兩性關係的享受時刻。

同時,看報這一看似傳統的閱讀習慣,經由他的解讀,也變得溫馨且不忍捨棄。

蔡瀾:逛菜市場是最享受的時候,有如追求女人


蔡瀾,1941年8月18日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電影監製、美食家、專欄作家、電影節目主持人、商人。與金庸、黃沾、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稱。

蔡瀾:逛菜市場是最享受的時候,有如追求女人


買菜也是一種藝術

蔡瀾:逛菜市場是最享受的時候,有如追求女人


廣東道和奶路臣街之間的旺角市集是我最喜歡去的一個菜市場。

不要誤會,我指的並不是政府建的那座菜市場,而是街上和路旁的小店鋪及檔攤。第一,它有個性,擺到道路中央,警察每天來抓,等他們走後,小販擺滿貨物,大做其生意。

買菜,是一種藝術,和烹飪是呼應的。好廚子不規定今晩要炒些什麼,看當天有什麼新鮮或新奇的材料,就弄什麼菜。

當然,無可選擇的酒樓師傅另當別論,而且,菜色一商業化,就失去了私人的格調和熱愛,也是極可悲之事。

怎麼樣能買到好材料呢?以什麼標準評定它的佳劣?

這都要靠經驗和愛好,沒的教的。

像一個當鋪學徒,他不是一生下來就會鑑定一件東西的好壞和價值,必要多看,多吃虧,最後才能成為高手。

到菜市場去逛一圈,就像去了字畫鋪,像進去一個古董拍賣場,必須從容不迫,悠閒地選擇。

最貴的材料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比方說豬肉吧。豬排、梅肉條等部分價高,但是一頭豬最好吃的方位是包圍在肺部外層、俗稱的“豬肺捆”。

它的肉纖維短而幼細,又略帶肥肉和軟骨,味濃而香,是上上肉,也是價格最低的肉。炒、紅燒等皆可,滾湯更是一流。

煮完撈出來切片,蘸濃醬油和大蒜蓉,美味無比,試試就知。如遇新鮮者,擇而購之,肉販都會稱讚你。

在市場遊蕩之間,忽然,你的眼睛會一亮,因為你看到一種新鮮得發光的材料,那你的腦中即刻計算要以什麼菜去陪襯它,然後便要狠狠下手去買,貴一點也不成問題。

菜市場的菜,貴極有限(貴不到哪裡去),少打一場麻將,少輸幾場馬,足夠你買任何一樣東西。

逛菜市場是最享受的時候,有如追求女人,等到下手去買,便等於上了床。

蔡瀾:逛菜市場是最享受的時候,有如追求女人


看報是一種生活習慣,與時代無關

蔡瀾:逛菜市場是最享受的時候,有如追求女人


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痛苦事,是等報紙送到。

大清早起身,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打開門看報紙來了沒有。明明知道不會那麼早的,但總要確定一下才甘心。

讀報的習慣已經數十年,不見此君便像身上少了一件東西似的,很不舒服。 雖然有電視新聞代替,但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好吧,別訂了,不必讓人家送來,下街去買好了。但是不訂報紙,遇到外遊,秘書忘記替你買個一兩天,豈能甘心錯過?而且時間寶貴,這一去一進至少要花一小時,還是在家做其他的事好了。

現在報紙已放上網,本來可以在屏幕上一早閱讀的,但是感覺是不同的,讀報紙要摸它,一頁頁地掀開,才像樣。

人類閱報的姿勢非常好看,雙手一張,腳一蹺,年輕時近看,老來像關公一樣拉遠,動作很大,夠氣派。讀網上的報紙,像計算機痴兒,小小氣。

每搬一次家,第一件事是打聽哪個報販送報送得最早,有些是八點多,早一點七點多,都太遲了。下次找房子租,六點左右的派報服務,方是首選。

因愛報紙,連報販也感親切,派九龍城“茗香茶莊”報紙的老兄,十分辛勤,並不把報紙扔在店口,每天恭恭敬敬地交到掌櫃處,還來一聲早安才走。下大雨,此位仁兄全身溼透,但保護報紙乾爽。今天他不來,兒子代替,禮貌地依足他父親的傳遞,看得愛得要死。

多數的香港人,都是那麼單純和勤勞。看到這些人,對將來才抱希望,我們千萬別忘記從前大家都是這樣的。當官的是何許人,朝代換了沒有,並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