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納斯達克——科創板推出的時機和背景分析

中國的納斯達克——科創板推出的時機和背景分析

我國的科創板已經正式推出,很快就將開始實際操作,科創板的定位是等同於美國的納斯達克,這一決策是中央金融改革的關鍵一步,背後孕含著中央推動經濟轉型的魄力和決心,下面簡單分析一下這一決策背後的文章。

股市除了表面的投機性外,也的的確確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籌集了相應的資金,通過股市來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政府和國家的一個基本思路,這一點也完全沒有錯誤,但如何把資金定向的向某一領域引導卻並非易事。

我國實際上一直想把股市中的大量資金定向引導向科技企業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成效卻不行,比如之前設立的創業板,在要求的各條件方面等同於A股,這樣體現不出創業板的優勢,達不到資金定向引導的效果。又比如新三板的設立,要求入場資金500萬以上,又阻斷了絕大多數股民的參與,也不成功。

而現在的科創板的定位是等同於美國的納斯達克,直接定位就是定向服務於科技創新企業。不再要求贏利指標,只要求市值規模,這就是給很多高科技創新企業量身定做的政策。而參與投資科創板要求入場資金50萬以上,又保證了優質閒散資金的參與。

我國的總體經濟目前已經開始逐步降低增速,這是經濟體量做大的結果,也是經濟必須轉型的信號,所以現在科技創新至關重要,而把資金引導入這些科技創新企業就顯得尤為關鍵。以往我國備受美國指責的就是政府補貼相關科技企業,特朗普還要藉此用關稅制裁我國。現在科創板的設立,將使美國無話可說,這是市場對高科技企業的自發投資行為。

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人大通過了《外商投資法》,規定了不準強制要求外商轉讓技術,這也是中美貿易爭端中的關鍵議題。

可以說,科創板的設立既滿足了國家推動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又完全洗清了中美貿易爭端中美方嚴重關切的我國政府補貼相關科技企業的指責。

中美貿易爭端的談判在一系列的唇槍舌劍刀光劍影之後,剛剛達成了“最新一輪”的共識,停止了關稅升級和進一步的貿易戰。

科創板設立的這個時間點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中國的納斯達克——科創板推出的時機和背景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