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地球上更多人吃飽飯,高科技的垂直農耕靠譜嗎?

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城市裡的高樓拔地而起,人口激增,土地愈加寶貴,所以如何讓更多的人吃飽飯成了人們需要關心的問題。儘管有像雜交水稻這類的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食物的緊缺,但人類依然需要未雨綢繆,探索更多途徑解決此類問題。

讓地球上更多人吃飽飯,高科技的垂直農耕靠譜嗎?

在這種情況下,垂直農業的概念應運而生。這一概念最早源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迪克遜·德斯帕米爾,他希望在由鋼筋與玻璃組成的光線充足的建築物裡種植人類需要的食物,而且在每一層種植不同種類的作物。

在這個建築物裡,植物不用堆肥,而是以排洩物當肥料,水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的,許多資源在這個種植系統中可以被充分利用,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的節約。所以這個方法不僅能生產更多人類所需的食物,使單位面積產量最大化,也能實現廢物利用,從而節約許多珍貴的資源。

其實還可以將垂直農業看作是當前非常普遍的室內溫室的升級版。這種方式與室外種植相比優勢頗多,如節省運輸燃料、提升資源利用率、更加靈活地選擇種植所需的氣溫、溼度、土壤等要素,而且不必擔心遇到洪水、乾旱等氣候條件惡劣的狀況。

讓地球上更多人吃飽飯,高科技的垂直農耕靠譜嗎?

看起來,垂直農耕能夠有效解決傳統農業無法解決的人口壓力及資源匱乏等問題,然而在實踐中,垂直農耕依然遇到了阻礙。

最近有一項針對紐約10個屋頂和室內種植蔬菜的農場的研究顯示,在垂直農業的模式中,通常會使用人造燈來為植物提供光照,用科技含量頗高的系統來對溫度、溼度等條件進行控制,然而這些做法往往會使能源成本提升,甚至增加高於傳統農業的耗能,也會產生高於傳統農業的汙染。

很顯然,這並非人們研究垂直農業的本意。垂直農業本應是為節約資源而存在的,如果為了垂直農業反而要去耗費更多的資源,產生更多的汙染,那麼這種形式就沒有意義。

另外,不少垂直農業形式下培養出來的作物營養價值不高,但定價倒是很高,一般為高端市場和酒店提供。

這裡面很可能涉及到資本和利益,其實這種“套路”在商界早已出現,將某物品標榜為某種新概念或新技術作用下的產物,以此抬高定價。如果說真的物有所值,那麼定價高也無可厚非,但其中不乏一些純概念的炒作,如果只是空有“垂直農業”的名頭就要定高價,對於人類的資本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浪費。

讓地球上更多人吃飽飯,高科技的垂直農耕靠譜嗎?

如果想讓地球上大多數人不捱餓,那麼地球上的糧食產量到本世紀中葉必須要比現在多一倍。所以垂直農場才極具吸引力,因為作物不受外界條件影響,一年到頭都能生長。就算越來越多的高樓拔地而起,作物照樣可以在裡面生長,而且能減少汙染與各種成本。

然而這些設想只有在真正的垂直農業下才能實現,而不是在商業炒作的概念中。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垂直農業就應該回歸其本來含義,即用最少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加食物,並且在技術方面有所提升,才可能真正解決現代人的吃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