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成立“戰略研究院” 探索光計算、原子製造“無人區”

對技術“無人區”的探索在華為的戰略部署中愈發重要。

在4月16日舉行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董事、公司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正式以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的身份亮相,表示華為將通過每年3億美金的合作經費,支持學術界開展基礎科學、基礎技術、技術創新的研究。

“華為過去的創新是1.0模式,主要是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創新,而隨著戰略研究院的成立,華為要走向創新2.0,也就是研究基礎理論的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徐文偉在現場演講中表示,戰略研究院將專注基礎理論的突破和革命性技術的發明,比如光計算、NDA存儲、原子製造等前沿技術的研究。

作為中國的科技企業,華為現已成為全球ICT基礎設施的領頭羊,但創始人任正非卻在內部講話中表示,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還沒有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經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任正非強調,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產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而現在的華為正在行業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於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無人區”迷茫

華為的敵人到底是誰?

第一財經記者曾經在幾年前的一次採訪中問過任正非這個問題,當時他的回答是“自己”。

“華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是自己偏離了客戶的需要和科技變化的趨勢。”任正非對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對數字的過度崇拜、對成本的過度控制、對企業集團規模的過度追求、對創造力的遏制,管理的過度使一批美國大企業遭遇困境。華為要避免管理者的孤芳自賞、自我膨脹,要以客戶為中心,實現跨領域、跨部門的流程集成和貫通。另一方面,華為的創新還處於的工程層面,華為已處於迷航中。

儘管華為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4800億元,2018年的研發費用更是達到了1015億元,佔銷售收入比重為14.1%。但任正非仍然說,華為正在行業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於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

“信息產業超過50年的高速發展,理論界和產業界都開始遇到了發展瓶頸。”徐文偉在演講中表示,從理論瓶頸上看,現在的創新主要是把幾十年前的理論成果,通過技術和工程來實現。比如說,香農定律是70年前,1948年發表的,5G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律的極限,CDMA是演員海蒂拉瑪1941年發明的。ICT產業發展需要新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而從工程瓶頸上看,摩爾定律驅動了ICT的發展,以前(CPU)性能每年提升1.5倍,現在只能達到1.1倍了,摩爾定律下一步怎麼發展?

华为成立“战略研究院”  探索光计算、原子制造“无人区”

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接受媒體採訪

“針對業界的瓶頸和挑戰,華為的戰略是從基於客戶需求的技術和工程創新的1.0時代,邁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徐文偉在分析師大會期間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沒有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帶來的革命性的變革,就沒有產業的發展和華為未來成功。

他說,冰上之下的技術才是真正的競爭力。數學、芯片設計、材料、散熱等,這些是背後的基礎能力,而戰略研究院主要負責的就是5年以上的前沿技術的研究,擔負起華為在未來5-10年技術領域的清晰路標。面向未來,確保華為不迷失方向,不錯失機會。同時,開創顛覆主航道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確保華為主航道可持續競爭力。

瞄準“光計算”等前沿領域

今年1月份,任正非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支持給大學教授做基礎研究。“他們就像一個燈塔一樣,既可以照亮我們,也照亮別人。”

任正非介紹,華為自己在編的15000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還有60000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華為對科學家的希望給予適當的支持。

而在華為的戰略研究院中,與大學的合作將變得常態化。

徐文偉對記者表示,華為會投入一定的資金來支持全球範圍內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來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究,每年將會在這些合作上投入3億美元,其中又有1億美元專門用於前沿技術的探索,採取“支持大學研究、自建實驗室、多路徑技術投資“等多種方式實現創新的落地。

“我們沒有人,只有錢。”他說,通過戰略研究院,華為所推動的是開放式的創新和包容式發展,除了華為自身的人員之外,更多地是要依靠行業內的專家顧問,他們能夠提供的是前沿技術方向的問題,而華為則會提供行業場景和經驗,使得雙方能夠有機結合,創新成果最終也會為全社會所用。

而在探索的方向上,徐文偉表示華為有自己的“地圖”,覆蓋“從信息的產生、存儲、計算、傳送、呈現,一直到信息的消費”的全鏈條。比如顯示領域的光場顯示,計算領域的類腦計算、DNA存儲、光計算、傳送領域的可見光等,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領域的超材料、原子製造等。

以光計算為例,華為表示,異構計算是突破摩爾定理的路徑之一,而利用光的模擬特性可以實現數據處理中的複雜邏輯運算。

“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計算量的80%是矩陣變換、最優求解等,這些運算用CPU做,效率非常低,如果用光計算,性能會提升百倍,因為光本身的衍射、散射、干涉等天然特性,就是具備這樣數學特性,光計算省去大規模的數模轉換的過程,在這些特定的領域有著天然優勢。試想一下,隨著計算量向AI等轉移,80%的計算量可能更加合適用新的計算架構,效率百倍地提升,那麼,摩爾定律的困境,就會很大程度上被克服。”徐文偉說。

而在原子製造上,華為表示已經已經在上海的一所高校與專家展開的研討。

精密製造目前達到了納米級,但如果換一種思路,能否在原子尺寸的層面上直接進行製造呢?從單個原子開始,直接將其裝配成納米結構,然後,再將這些納米結構組裝成更大的微器件。實現“原子到產品”的製造模式。原子的尺寸是十分之一納米,也就是說原子製造技術可以把摩爾定律提升100倍。

“國內一些年輕一代的科學家非常厲害,中國應該成為全球科研創新的一極。”徐文偉對記者表示,今天的我們需要理論的突破,需要新的基礎技術的發明,華為將繼續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既然處於迷航中,那就開始領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