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築基AI生態的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毫無疑問,AI已成為了當下中國產業升級和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新動能。

特別是由於中國線上線下生態及場景遠比其他國家豐富、多元,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差異,以及細分行業中不同的應用場景需求,都給了以AI等新技術創新以巨大的想象力,可謂未來發展的後勁十足。


浪潮築基AI生態的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在此過程中,AI顯然會無差別地席捲整個市場,即便是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會面臨著來自人才、產品、服務以及市場等方面的顛覆,成為眾多企業邁向AI新時代的重要短板與難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浪潮在今年IPF上正式發佈“元腦”系統,並提出以“融合、開放、敏捷”的新理念築基AI新生態,必將對聯接生態夥伴助力產業AI化,打開釋放AI新紅利的突破口,起到更多引領和示範的新作用,同時也有了更多解讀的價值和意義。

產業AI:未浮出海面的萬億級市場

眾所周知,過去幾年興起的第三次AI浪潮,根本原因正是源於計算力的快速發展,結合無處不在的海量數據,以及利用深度學習不斷演進的算法共同催生而成,其所產生的實際應用效果和商業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以往。

如今,AI正在成為百行百業下一波數字化轉型的前沿,包括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智慧金融、城市大腦在內的一大波以AI為依託的新技術以及新應用,似乎一夜之間在全球乃至中國迎來了爆炸式生長,具體分析如下。


浪潮築基AI生態的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浪潮集團副總裁彭震


首先,從國家政策看,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智能+”的重要戰略,並強調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其次,從市場趨勢看,在IDC和浪潮日前發佈的《2018-2019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中顯示,僅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投資規模約為25億美元,其中70%以上為以計算力為核心的基礎架構硬件市場投資;到2022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投資規模將超過百億美元,未來五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59%,將形成一個新的千億人民幣規模的產業生態。

再次,從產業升級看,隨著整個業界向數字化、智慧化的轉型,通過產業智慧化升級重塑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業界共識,行業+智慧同樣也勢不可擋。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中,中國人工智能應用成熟度最高的八個行業同時也是人工智能計算力投資最高的行業,其中互聯網、政府、服務和金融是四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的領先行業,可見行業AI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最後,從生態變化看,由於AI的出現也推動了整個生態的巨大變化。例如,平安原來做金融的,現在轉型成為了AI公司,還用AI技術產品服務於其他的客戶;蘇寧原來主營家電市場,現在卻轉型成為新零售企業;還有一些傳統的ISV,傳統的行業客戶同樣也在AI的驅動下進行智慧化轉型。可見,和過去單一的生態體系相比,目前整個AI的生態環境同樣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浪潮築基AI生態的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正如浪潮集團副總裁彭震所言:“人工智能產業化並不代表AI的全部,它現在只是冰山浮出海面上的一點,海面下的90%是產業的人工智能化,也就是傳統行業的用戶怎麼去實現人工智能的轉型,這才是未來最大的市場。而在此過程中,相信沒有一家企業能夠主導整個AI產業,它需要不同企業在整個AI生態中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推動實現產業AI化。”

由此可見,未來AI的主戰場在產業AI化,而產業AI化潛能的挖掘在於AI生態的重塑和聚合,由此才能最大化釋放AI產生的新紅利。

浪潮元腦:加速產業人工智能化落地

但是,在行業AI落地的過程中,儘管我們已經認識到AI能給各行各業帶來的巨大價值,但它也確實很難在一夜之間實現大規模的“普惠化”,其落地之路仍然“道且阻長”。

在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看來,隨著市場上AI計算力越來越豐富,應用場景趨向廣泛化,因此要將AI技術落地到企業進行應用並且發揮效能,還需要跨過三道門檻。


浪潮築基AI生態的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其一,是如何快速建立AI應用。可以看到,今天很多的中國企業坐擁海量數據和充沛資金,他們正熱切期待著,隨時準備投資能幫助企業拓展業務、提高收益、降低成本的AI技術與人才。但在此過程中,很多企業會發現市場上沒有公司能明確地告訴它,這個行業的AI應用應該如何搭建。換句話說,很多傳統行業在進入AI的過程中,找不到師傅“引進門”。

其二,是如何搭建軟硬件系統交鑰匙的體系。過去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已經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技術和應用落地體系,有專門的服務商配合企業完成相關技術和應用的搭建。但到了人工智能新時代,AI的軟硬件系統交鑰匙體系並沒有搭建起來,由此也造成了供給和需求端出現了巨大的“鴻溝”。

其三,是如何發展AI的開發能力。當下很多企業也正在從數字化走向智慧化,因此對數據的開發和利用,不應該只是實現單純的數據彙集過程,或者只停留在對已有的管理數據挖掘,而是需要將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的智慧化,最終讓數據為企業的轉型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樣,由於人才缺乏,無法找到更適合的算法等原因,也導致了很多企業無法充分繼續挖掘和開發新的AI應用。


浪潮築基AI生態的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在此背景下,浪潮在今年IPF上正式發佈元腦系統,它包含了浪潮全球領先的場景化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多樣化的深度學習框架與工具,以及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 PaaS平臺AIStation和浪潮自動機器學習AutoML Suite等“有形”產品,同時也凝聚了浪潮多年積累的人工智能算法優化、系統優化服務、整合一體化交付等“無形”能力。

毫無疑問,中國企業智慧化的落地,行業AI的普惠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進化和迭代的過程,特別是智慧化作為這個進程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它不僅需要AI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也要求面向不同行業要有“因地制宜”的創新解決方案,更取決於中國能否形成軟件、硬件與服務“三位一體”的AI創新平臺和解決方案。

所以,浪潮元腦系統的正式發佈,無疑將為人工智能提供最基礎、最本源的創新支撐,賦能生態合作伙伴,加速產業人工智能化進程,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

築基AI生態:浪潮扮演的三個新角色

實際上,作為中國AI市場的領導者,浪潮最早佈局人工智能,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智能基礎架構方案供應商,市場份額一直在50%以上。因此,在行業AI轉型的巨大挑戰面前,浪潮也希望以“融合、開放、敏捷”的新理念築基AI新生態,聯接生態夥伴助力產業AI化,打開釋放AI新紅利的突破口。


浪潮築基AI生態的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對此,浪潮集團渠道管理部總經理王峰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AI生態有兩大顯著的變化:一方面,是生態的多樣性和複雜程度更高,過去的數字化時代生態的分工和邊界是相對清晰的,但如今在AI時代,無論是數據、算力、算法乃至應用層面都仍處在“各自為戰”的狀態,因此合作伙伴在整合和打包AI應用落地的過程中,複雜程度更高。

另一方面,是AI產品和應用的不成熟導致行業複製“難上加難”,主要表現在大部分算法乃至CSP公司很多的AI產品和應用,源於實驗室和互聯網ToC的業務,在面向ToB市場時並不成熟,再加上生態體系的不完善,也導致了合作伙伴很難把AI的單點應用變成行業的複製,形成一個能給客戶提供“一站式”交付的、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態。

對此,浪潮未來會通過“開放、融合、敏捷”的新理念築基AI新生態,並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好三個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一是孵化器,指的是浪潮在前期會積極幫助AI技術公司、行業ISV以及分銷商完成AI產品和應用的孵化,讓更多的合作伙伴能夠快速進入AI的產業鏈。

二是試驗場,指的是浪潮將會通過元腦系統以及浪潮方案創新平臺(InCloud Lab),幫助相關的合作伙伴完成AI產品和方案的測試和驗證,為推向最終市場打好基礎。

三是放大器,指的是浪潮將與浪潮合作伙伴體系、AI算法公司夥伴、AI場景應用ISV夥伴一起,完成多行業的複製,實現整個產業的AI化,推動AI釋放新紅利。


浪潮築基AI生態的新角色:孵化器、試驗場和放大器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還對外發布了元腦生態計劃,未來將與AI芯片、行業ISV、AI系統平臺、AI算法、AI投資等領域的合作伙伴,在深度融合、聯合營銷以及多模式合作方面共同探索與實踐,打造中國AI新生態。所以,王峰強調:“元腦生態計劃的核心目標,就是實現AI技術的產業化以及傳統行業的AI化。”

不僅如此,浪潮還計劃在今年聚焦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識別、量化交易等四個基礎AI應用場景,發展100家以上合作伙伴,開發100個以上的合作伙伴,幫助400家以上的傳統ISV建立人工智能能力,覆蓋金融、企業、通信、教育等8個主流行業。

總的來看,以“融合、開放、敏捷”的新理念築基AI新生態,不僅是浪潮在進入人工智能新時代進程中為自身選擇的新角色和新定位,也是浪潮“利他思維”理念和生態價值觀的一次全新昇華,相信這會為浪潮推動產業人工智能化轉型,加速邁向全球第一,起到更多的加速和支撐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