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恐婚一族”已成為年輕人中的大多數,《女兒們的男朋友》該如何引導健康的婚戀觀?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我能不能走向婚姻?我又該帶著怎樣的婚姻走進生活?

在經歷了甜蜜的熱戀期後,許多年輕人都會感到困惑甚至迷茫,對於婚姻、對於未來,充斥著太多的不確定和恐懼。

“恐婚”,在現在的年輕人裡並不算少數,有些人迫於經濟壓力、有些人受到父母婚姻影響、有些人則太過自我,總之,“恐婚”就像病毒一樣正在年輕人中散開。

但別怕,我們有藥。

不同於近期播出的多檔父女觀察節目,騰訊視頻上線的代際戀愛觀察真人秀《女兒們的男朋友》對準戀愛中的年輕人,真實呈現戀人們的日常相處模式以及遭遇的各種問題,並透過女孩父親的視角,旨在用更多元的文化及婚戀觀念,為年輕人排憂解難。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截至目前,該節目已播出5期,豆瓣評分7.7,有網友表示,“看完這節目居然有種想戀愛結婚的感覺,我猜大概是因為她們讓我看到了愛情裡最真實的美好。”也有網友直呼,“沒有快進,超出預期。粉上沛叔,一定要讓爸媽看到這檔節目。”

關掉濾鏡,直面戀愛中的荊棘之地

戀愛主題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一種節目類型,近些年,隨著大齡青年、恐婚、獨生子女離婚率高等社會問題的集中式爆發,婚戀觀察節目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分析目前的主要節目類型不難發現,這類綜藝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強調撒糖,也就是網友們笑稱的“虐狗”,要麼就是販賣焦慮,把婚戀問題進行極致化呈現,以求得社會層面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但其實,婚戀過程不應該被如此妖魔化,它更應該是多元價值觀和婚戀觀的傳遞和碰撞。對婚戀觀察節目而言,應該更真實地傳遞給每一個年輕人,戀愛不只有甜蜜和幸福,也有苦楚和迷茫,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調整自己,用更積極、健康的觀念和狀態去迎接它。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在《女兒們的男朋友》節目中,甜膩之外,我們還看到了年輕人在婚戀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節目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婚戀的真實面貌。如張曄子、張煒迅這對戀人,相處模式頗有老夫老妻的感覺,很多時候兩人是幸福的小兩口,但矛盾也是經常出現的,兩人的公司面臨倒閉的風險,可張煒迅還花錢大手大腳,前一秒剛說踩一腳油門都心疼,後一秒就花費幾千元買了手辦,這一舉動招來張曄子的很大不滿。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黃芷晴因為與男朋友剛剛確立關係不久,關係略顯生疏,但男友頻繁說出的土味情話,不免給人幾分油膩滑頭的感覺,就連張大大都忍不住給出“甘蔗男”的點評,一開始很甜,交往到最後可能是渣。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范志毅女兒妞妞則因為年紀小,看起來不夠成熟穩重,她與男友的相處更像是兩個小朋友過家家,頗有不食社會煙火的意思。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節目中,給人感覺最穩重、性格最好的當屬姜麗文,樂觀開朗、積極向上。雖然已經33歲,但她並沒有變得很現實,一頓炸雞、一幅手繪、一個檯燈,就讓她直呼這是人生中最棒的生日。面對婚姻問題,姜麗文表示早已準備好,但男友卻總是迴避,對此姜麗文大方表態“等到四十歲結婚也沒問題”。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其實,這四位女孩呈現出的戀愛狀態與她們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透過節目我們發現,張曄子從小父母離異,兒時的心理陰影讓她對婚姻有一定恐懼,怕不能給下一代完整的家庭;黃芷晴受寵妻老爸影響,凡事爸爸不離口,理想型也是老爸的樣子;範斯晶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爸爸很少接送,所以她對男朋友的要求很低,只要包容、照顧、能接送她就行;姜麗文雖然也來自父母離異家庭,但必須承認秦沛真的是個好父親,所以他的女兒才成長為現在這樣具有獨立人格和魅力的女孩。

不全是陽春白雪,也沒有滿屏的逼婚催生,在《娛評》看來,這檔節目最可取之處在於,沒有刻意的誇大和渲染,沒有無處不在的說教和指手畫腳,更沒有為了引發社會討論而故意讓人不適。在這四份戀情中,有甜寵、溫情,也有不滿、迷茫,關於戀愛、關於婚姻,女兒們呈現出各自不同的樣貌和婚戀觀,有時甚至一地雞毛但卻真實、鮮活,而這恰恰像極了愛情,平凡的愛情。

這些婚戀觀,“恐婚一族”值得擁有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張曄子和男友去見曄子的兩個乾兒子,聚會過程中看到張曄子很喜歡孩子,男友就脫口而出“我們也來一個”,但張曄子卻沉默了很久。隨後她對朋友道出了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並不是對男友不滿意,而是因為害怕,“我可以接受兩個人分手,但不能接受我的孩子跟我是同樣的命運。”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因為父母婚姻的破裂,給年幼時期的張曄子心靈造成了巨大影響,也讓她成為“恐婚”一族。她認為,人不可能去彌補已經缺失的那部分。所以在面對自己未來的婚姻時,她內心充滿恐懼、不安與焦慮。

但其實正如王子文所言,雖然每份愛都飽含真摯,卻沒有絕對完美的愛。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離婚不是錯誤,而是一種選擇。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對年輕人來說,走向家庭、走向婚姻,需要每一人拿出勇氣,拿出對自己的信心,對於那些童年不完整或愛有缺失的人,更不要把上一代的狀態和習慣帶入自己的家庭。對於未來,我們都要勇敢地邁出去,拼著兩人份的勁兒去奔向幸福,有時候你會發現,婚姻和孩子都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單親家庭數量的增多,恐婚族在當下的年輕人裡並不算少數,可以看出姜麗文的男友對於婚姻也有著顧慮。

從已經播出的內容來看,姜麗文是個很渴望家庭的人,數次暗示男友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但男友的迴避並沒有讓她新生怨念,反而直言不介意等男友到40歲再結婚,只願和真正喜歡的人相伴到老。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坦白講,在感情的世界裡,並不是女生都會要求男生多一些,也不是都會受到年齡、家世的限制,一顆充滿安全感的強大內心才是最重要的武器,它既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愛別人,也可以更周全地保護我們自己。

就如秦沛對女兒的期許,沒必要為了生孩子結婚,只要女兒和男友能健康開心地在一起,結不結婚都沒那麼重要,生不生孩子無所謂,多大年齡結婚也無所謂。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恐婚更多時候是源自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這裡面有外界給我們的壓力,也有內心對未來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恐懼,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放下曾經的那些經歷,以及我們附加在婚戀之上的諸如年齡、生育等條條框框,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因為每一天我們都在成長。

補足短板,節目成為年輕人婚戀指南

近些年關於婚戀的節目層出不窮,有相親也有假裝戀愛,近期更有多檔和婚戀相關的觀察類節目播出。但總體來看,這些節目多徘徊在“尋找另一半”和“撒糖”層面,對於現實生活中婚戀多會遇到的問題涉足不深。

婚戀觀察節目不同於娛樂屬性更強的其他類綜藝,其傳遞出的內容和價值觀一旦在社會層面得以發酵,很容易對年輕人的婚戀觀產生影響。過分撒糖,只能讓更多女孩走向“傻白甜”,將很多不切實際的憧憬甚至幻想投射到自己真實的生活和戀愛中,最終失去獨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婚戀觀;放大焦慮同樣存在嚴重問題,當恐婚、逼婚、催生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後,年輕人迫於外界壓力,要麼委曲求全,要麼走向極端。

在《娛評》看來,為廣大單身青年提供尋找另一半的平臺之外,一檔優秀的婚戀觀察節目應該多維度、多視角,全面、客觀且真實地呈現婚戀狀態,只有這樣觀者才能從中找到代入感和認同感。同時,節目還應該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個體所反應出的婚戀問題,以及個體的成長或者觀察者的剖析,為大眾提供解決矛盾的方式方法,幫助更多年輕人和她們的家庭建立健全更為健康的婚戀觀。

当“恐婚一族”已成为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女儿们的男朋友》该如何引导健康的婚恋观?

就上述這些需求來看,騰訊視頻推出的《女兒們的男朋友》可謂是一檔誠意滿滿的婚戀觀察節目,其有效填補了此前這一市場的空白點。沒有為了話題故意製造矛盾放大焦慮,也沒有為了撒糖而滿屏尷尬。除了真實、接地氣,《娛評》認為,這檔節目嘉賓也選得好,沒有為了點擊量硬湊流量明星,四位女孩個性鮮明,四位老爸看待問題也各有側重點,代際溝通與觀點碰撞讓節目頗具看點,並給人啟發。

通過真實還原戀愛樣貌,以及節目中傳遞出的健康婚戀觀,《女兒們的男朋友》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婚戀指南,雖然它並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但節目傳遞出的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將指引更多年輕人正確、理性地看待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