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作者 張正一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近日,東莞銀行招股書再次披露,重啟IPO。

從盈利、風險兩個維度來看,這次提交的答卷,依然問題不少。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名為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為東莞。15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

東莞位於廣大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北接廣州,南連深圳,毗鄰港澳,地處穗港經濟走廊中間,是廣州與香港之間水路交通的畢竟之路。

然百年後的今天,立足經濟如此便捷之地,屬地城商行東莞銀行備戰IPO卻多年未果。雖然同為城商行,也是各家有各家特色。新浪財經也從招股書裡嗅到一絲端倪。

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12月31日,東莞銀行為與東莞地區發放的貸款總額分別為567.32億元、620.50億元和902.45億元,分別站發放貸款和墊款的61.34%、61.52%和62.11%。一言以蔽之,東莞銀行的貸款源於當地,呈逐年增長態勢。

此外,貸款和墊款還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以及建築業,以上分別東莞銀行貸款和墊款總額的14.35%、13.92%、10.86%、8.81%、5.11%,共計53.25%。

東莞銀行業也在招股書中表示,若貸款集中的行業出現衰退,則可能導致不良貸款增加,可能會對銀行資產質量、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產生不良影響。


盈利能力或逐年下降


2014年6月,IPO預披露結束進入最後時刻,有11家地方商業銀行集中公佈預披露文件,成功搶搭末班車,包括6家城商行、5家農商行。

不幸的是,東莞銀行等3大城商行,因無法及時提供預披露材料,錯過了IPO的末班車,進入終止審查名單,結束首次A股闖關之旅。同年東莞銀行傳出過赴港上市消息,仍無疾而終。

日前,證監會官網再度披露了東莞銀行招股書。值得注意的是,東莞銀行首次遞交上市申請材料的時間是2008年3月,截至目前,備戰已有11年。此次,東莞銀行能否順利過關呢?

先來分析一下東莞銀行的盈利能力——加權平均淨資產利潤率(ROAE)。對於一般企業而言,淨資產利潤率(ROE)越高,掙錢越快。由於銀行的特殊企業性質,其利息收入和支出是按照存貸款和債券持有的平均餘額計算,因此加權平均淨資產利潤率(ROAE)會更準確地反映銀行的盈利水平。

具體來看,據招股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東莞銀行ROAE(扣非)分為13.04%、12.37%和12.44%,呈下降趨勢。其中,2017年比2016年下降了0.67個百分點,2018年比2017年僅回升了0.07個百分點,仍未超過2016年。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圖:招股書


與此同時,東莞銀行的ROAE(扣非)水平和A股上市的其他家城商行(已披露2018年報)相比,處在較為中等的位置。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注:上圖指標口徑為扣非後淨資產收益率(2018年年報)



但從2017年各家城商行完整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東莞銀行的ROAE(扣非)處於倒數第4名的位置,並不優秀。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注:上圖指標口徑為扣非後淨資產收益率(2017年年報)


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指標


作為我國經濟的基石性行業,與盈利相比,銀行業最重要的還是穩健、安全,即不良貸款率要低。

招股書顯示,東莞銀行的資產質量有明顯改善,不良實現“三連降”。2016年到2018年,東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分別從1.69%、1.49%下降到1.39%。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圖:招股書


不過,與其他A股上市城商行相比(以2017年年報為例),該行不良率尚處於較高水平,且高於整個銀行業的平均數據(1.22%)。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圖:城商行不良貸款率(2017年年報)


另外,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東莞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分別為20.40%、32.22%和43.02%,呈逐年攀升態勢。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圖:招股書


據瞭解,我國目前將貸款劃分為五級: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項歸類為不良貸款。有銀行從業人士安先生表示,如果關注類貸款遷徙率上升,說明貸款劣化趨勢比較嚴重。而東莞銀行的另一風險監管指標也值得注意。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圖:招股書


不良貸款備覆蓋率方面,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東莞銀行的不良貸款備覆蓋率為154.76%、177.47%和182.06%,呈逐年增長狀態,但依然貼近監管要求大於等於150%的水平。而2017年,東莞銀行的不良貸款備覆蓋率處於A股上市城商行倒數第二的位置。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圖:城商行不良貸撥備率(2017年年報)


股權分散或成上市障礙


東莞銀行成立於1999年,前身為東莞市商業銀行,2008年3月正式更名。和國內大多數地方性銀行一樣,在成立之初引入大量個人股東,但也由此造成了股權分散的現象。

招東莞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持有該行5%股權以上的只有東莞市財政局,持股比例22.22%;東莞金融控股集團及其控制的三家貿易公司合計持有東莞銀行10.95%的股份。目前東莞銀行為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狀態。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無實際控制人,撥備覆蓋率貼近監管,東莞銀行IPO之路還有多遠?


根據廣東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關於東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託管情況的說明》,截至2019年2月12日,東莞銀行股東總數為5181戶,其中機構股東82戶,自然人股東5099戶,也是順利通過IPO的障礙之一。

此外,對於城商行的發展,“差異化經營”也是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過去粗放的經營模式使得商業銀行陷入了一個“信貸擴張—資本充足率下降—再融資”的怪圈。城商行還是走這條老路,規模優勢和股東背景各方面來看,顯然不是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對手。

從2018年的年報中,不難發現,向農村進軍做大“區域銀行”是東莞銀行發展戰略中重要一環。截至目前,東莞銀行已在重慶開縣、廣西靈山、安徽樅陽、廣東東源以及東莞長安鎮設立了部分村鎮銀行。有市場人士稱,這樣的風格更像是“對手農商行”。

另一股份銀行從業人員張先生表示,定位村鎮銀行這個策略和中國銀行的風格比較相似,繼2017年4月斥資9.78億元拿下國開行15家村鎮銀行股權後,中國銀行再度出手接盤建設銀行掛牌出售的27家村鎮銀行股權,總價16.06億元。但是能形成多大的競爭力尚不知曉。

城商行雖受益於地方政府扶持,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訴求,此前業績曾有過高速增長,但這種高速增長能保持多久呢?2018年以來,A股城商行不太理想的估值表現比比皆是。

上市不是終點,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東莞銀行上市之後應選擇怎樣的定位,依然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