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說“5G來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正在向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擴展,最終達成“萬物互聯”。但是,如何實現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這樣的社會生活大變革,5G(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通信技術無疑是其關鍵載體。

今年6月,國際5G標準正式出爐,美國、韓國、日本等地區將陸續實現5G商用,我國5G發牌時間也初步確定,大家都在討論5G的到來,那麼,我們究竟在期待什麼?

從1G到4G,變的不只是速度


眾所周知,移動網絡的速率飛速提升,從2G時代的每秒10Kbit,發展到4G時代的每秒1Gbit,足足增長了10萬倍。

1986年,1G(第一代移動通訊系統)在美國芝加哥誕生,採用模擬訊號傳輸。即將電磁波進行頻率調製後,把語音信號轉換到載波電磁波上,載有信息的電磁波發佈到空間後,由接收設備接收,並從載波電磁波上還原語音信息,完成一次通話。

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2G是數字技術的革命。2G時代的手機可以上網了,其數據傳輸速度雖然很慢,但文字信息的傳輸由此開始了,這成為當今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基礎。


3G依然採用數字數據傳輸,但通過開闢新的電磁波頻譜、制定新的通信標準,使得3G的傳輸速度可達每秒384Kbit,是2G時代的140倍。由於採用更寬的頻帶,傳輸的穩定性也大大提高。3G被視為是開啟移動通訊新紀元的重要關鍵。

2013年12月,工信部宣佈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頒發4G牌照。至此,移動互聯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4G網絡上網速度可以媲美20M家庭寬帶,因此4G網絡具備非常流暢的速度,觀看高清電影、大數據傳輸速度都非常快。


是時候說“5G來了”!

如果說,我們用2G看小說、3G看圖片、4G看視頻,那麼5G能做什麼?5G改變的可能是社會......

三大特點,創造未來多場景


5G憑藉其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的特點,能夠滿足人們對網絡連接超大流量、超多設備連接數、超高移動性的需求。

高速率


5G網絡已成功在28GHz(千兆赫)波段下達到了1Gbps。未來5G網絡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0Gbps,將會是4G網絡的50-100倍。這意味著用戶可以每秒鐘下載一部高清電影,也可支持VR視頻。這樣的高速度給未來對速度有很高要求的業務提供了機會和可能。

大容量


5G網絡的容量相比於現在將提升數十倍,得益於高頻譜資源的引入以及大規模MIMO技術的支持。這意味著基站可以同時為更多終端提供服務。在用戶密度極高的信號重災區,即使上萬人集中通訊,5G也可以滿足每個人對高速網絡的需求,不會出現有信號卻上不了網的情況。

低時延


5G對於時延的最低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例如,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中央控制中心和汽車進行互聯,車與車之間也應進行互聯,在高速度行動中,一個制動,需要瞬間把信息送到車上做出反應,100毫秒左右的時間,車就會衝出幾十米。而5G技術應用其中,實現在最短的時延中,把信息送到車上,進行制動與車控反應。

速率高、延遲低,同時也使5G網絡環境下的安全性變得尤為重要。5G在終端接入身份認證、終端安全、網絡切片以及物聯網、車聯網等方面的安全問題都與之前4G需求不同,因而面對的挑戰也更加複雜。而且,5G是一個特別開放的網絡,它可以和任何人任何物做朋友,所以它面臨各種惡意軟件的攻擊。未雨綢繆,提前佈局5G的安全問題也是重中之重。


是時候說“5G來了”!

關鍵技術,實現智能互聯


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它的網絡結構、網絡能力和要求,都有大量技術被整合在其中。

毫米波


5G技術首次將毫米波(頻率大於24GHz以上頻段)應用於移動寬帶通信。大量可用的高頻段頻譜可提供極致數據傳輸速度和容量,這將重塑移動體驗。

毫米波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穿透力差,毫米波頻段傳輸的信號甚至無法穿透牆體,此外,它還面臨著波形和能量消耗等問題。

小基站


因毫米波的不足,其頻段下的5G通信在高樓林立的環境下傳輸並非易事,而小基站則解決了這一問題。

由於體積的大幅縮小,運營商可以在250米左右部署一個小基站,以此排列,在每個城市部署數千個小基站以形成密集網絡,每個基站可以從其它基站接收信號,並且向任何位置的用戶發送數據。

大規模MIMO


從2×2提高到了目前4×4 MIMO。更多的天線也意味著佔用更多的空間,要在空間有限的設備中容納進更多天線顯然不現實,只能在基站端疊加更多MIMO。目前看來,5G NR 可以在基站端使用最多256根天線,而通過天線的二維排布,可以實現3D波束成型,從而提高信道容量和覆蓋。


是時候說“5G來了”!

5G產業鏈這些主要玩家


從手機廠商到5G設備商,全產業鏈都在準備迎接5G時代的到來。

芯片技術


目前,高通、華為、英特爾、三星等都已推出相關的5G芯片。

高通驍龍X50 5G調制解調器芯片組已經在2017年10月完成全球首次5G連接。今年8月,高通正式宣佈推出7納米制程工藝的系統級芯片平臺,該平臺可與驍龍X50 5G調制解調器搭配。

華為巴龍5G01是全球首款投入商用的、基於3GPP標準的5G芯片,支持全球主流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mmWave(高頻)。

(華為在5G領域佔有主導地位,原因在於它擅長兩種業務:一是,針對無線標準申請專利;二是,出售滿足無線標準的芯片設計。)

英特爾也發佈了XMM8060系列調制解調器,支持5G,並向下兼容2G/3G/4G網絡。

三星推出了5G基帶芯片Exynos Modem 5100,採用10nm LPP工藝打造,支持Sub 6GHz中低頻(我國將採用)以及mmWave(毫米波)高頻,向下兼容2G/3G/4G,包括但不限於GSM、CDMA、WCDMA、TD-SCDMA、HSPA、4G LTE等。

此外,聯發科也推出他們的5G基帶產品Helio M70,預計明年開始商用。紫光展銳將在2019年推出5G芯片,實現5G芯片的商用。

設備商


在5G網絡大規模鋪設、使用之前,移動運營商首先需把網絡基礎設施升級為5G設備。目前主要的5G設備商,有中國的華為和中興、瑞典的愛立信以及芬蘭的諾基亞。

據悉,諾基亞已經和日本NTT DoCoMo公司簽訂了5G基站訂單,也和中國移動簽署了5G基站網絡方面的合作;愛立信也拿下了美國第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的5G設備合同,同時也跟德國第一大電信有5G方面的合作,並且跟韓國SK電訊也有合作。


是時候說“5G來了”!

運營商


我國工信部原定於在10月1日之前“向三大運營商正式確定5G系統頻率”,目前又被延後。近日,三大運營商的5G時間表公佈,可見他們對於爭奪5G優質頻譜的激烈程度。

三大運營商按照IMT-2020(5G)推進組的計劃,基本確定2018年進行重點城市的5G試點,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中國移動表示,將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5G試驗網,並聯合全球20家終端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啟動“5G終端先行者計劃”。

中國聯通在6月26日的國際合作夥伴會議上表示,今年將在16個城市開展5G規模實驗,並進行業務應用和典型示範。

中國電信在6月26日的2018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發佈《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宣佈,其5G網絡將優先選擇SA方案組網,通過核心網互操作實現4G和5G網絡的協同。

(在近日舉行的北京通信展商,有設備商預計,中國移動5G將獲得2.6GHz頻段共計160M頻譜,並獲得4800-4900MHz頻段;中國電信5G獲得3400-3500MHz頻段;中國聯通5G獲得3500-3600MHz頻段。)

5G憑藉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時延更低等優勢將把人類信息交互的速率再次提升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與此同時,5G技術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相關報告預測,截至2035年,5G技術將為全球帶來高達12.3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那麼,5G究竟什麼時候來?10月5日,答案似乎出現了。美國最大通訊運營商AT&T發表公告稱:將於2018年年底推出全球首個5G移動網絡。首批實現5G網絡商用服務的12個城市也將在2018年底實現。


全球物聯網觀察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