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黎聖母院大火,想到了單霽翔“一失”就會“萬無”的防火理念


由巴黎聖母院大火,想到了單霽翔“一失”就會“萬無”的防火理念

(1)

位於法國首都的巴黎聖母院15日傍晚發生大火,造成巴黎聖母院塔尖倒塌,建築損毀嚴重。目前尚無人員傷亡的報告。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總理菲利普事發後趕到現場。馬克龍表示,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整個國家都感到心情沉痛”。

英國、德國、美國等國領導人當天對巴黎聖母院大火表示關注。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社交媒體上說:“巴黎聖母院著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徵。”

巴黎聖母院著火,不僅是法國人和歐洲人的悲痛。在朋友圈和微博,國內很多網友同樣表達了悲痛和惋惜。畢竟,已經有八百多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是人類共同的遺產。

眾所周知的是,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式建築,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始建於1163年,於1345年完工。作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蹟之一,巴黎聖母院因法國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說而聞名於世,每年吸引遊客大約1300萬人次。

據法國媒體報道,大火從巴黎聖母院的樓頂開始燃燒,火勢很快蔓延,熊熊火焰從教堂兩座鐘樓間竄出,塔尖隨後轟然倒塌。據參與救援的消防員說,火災可能與巴黎聖母院的修繕工程有關。

(2)

從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最容易想到的,是發生在2018年9月2日晚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

據媒體報道,作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此次大火預計有兩千萬件科學和歷史文物被付之一炬,據巴西博物館副主任克里斯蒂安娜·塞雷霍(Cristiana Serejo)表示,大概只有10%的收藏品得以倖存。

由巴黎聖母院大火,想到了單霽翔“一失”就會“萬無”的防火理念

巴西國家博物館火災後

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動員了21個部門的80名消防員,用了6個多小時才將其撲滅。巴西消防局發言人羅伯託·羅巴戴伊(Roberto Robadey)表示,由於博物館附近的兩個消防栓都不能用,卡車只能去臨近的湖中取水,所以在初步滅火階段,消防員進展緩慢。

此外,由於水會對文物造成損壞,所以博物館裡雖然有滅火器,但並不清楚是否有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塞雷霍還表示,博物館內的煙霧探測器沒有處於工作狀態。而且博物館失修的跡象很明顯,不僅圍欄破舊、石雕開裂,草坪也無人打理……

(3)

從從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還容易想到的,是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2016年10月11日,談及故宮博物院消防安全時說過的話:

消防安全是故宮的命根子。歷代“故宮人”,一直堅持把防火作為首要的責任、第一位的任務,當作一切工作的“底線”,使消防安全保持了良好態勢。

一是消防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全面實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並建立完善了“戶籍化”臺賬。層層簽訂責任狀,實行分級負責,責任捆綁,逐級開展責任考評,形成了齊抓共管消防安全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是消防安全環境全面改善。2013年起,全院實現禁菸、禁止觀眾帶火種入院。2012年,故宮博物院開始拆除彩鋼房和臨時建築,到目前彩鋼房已由過去的59處(3600平米),減到4處(560平米),明年(2017年)年初,隨著應急指揮平臺基礎項目的開工,彩鋼房在故宮博物院有望成為歷史。同時,堅持對庫區、施工場所易燃物進行清理整治,做到常態化,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災的死角和盲區。
三是消防安全基礎更加牢固。組建了消防處、微型消防站,在三支志願消防隊的基礎上,成立了一支應急小分隊,組織基礎和消防隊伍進一步壯大。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古建築防雷設施等改造工程的如期完成,消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四是消防宣傳教育持續深化。
常年開展新入職員工上崗前的安全培訓、老職工安全知識複訓、經營和施工單位人員入院後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訓,有力地提升了工作人員的崗位意識和消防安全素質。

總之,故宮的安全,不容有一絲一毫的閃失。故宮的安全紀律,必須不亞於軍隊紀律。在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面前,我們一定要保證萬無一失,因為“一失”就會“萬無”。

另據媒體報道,為保障消防安全,故宮消防中隊一直以來也是功不可沒。

他們每天8點都要對故宮進行巡查,定期對故宮內的消防栓維護保養。春天幫故宮的房簷除草,夏天給故宮的水缸注水,秋天掃落葉,冬天將護城河的冰鑿開,方便取水……

國外不說,在國內,故宮“一失”就會“萬無”的消防安全理念,值得所有博物館和文物類建築保護者借而鑑之。

由巴黎聖母院大火,想到了單霽翔“一失”就會“萬無”的防火理念

博物館和文物類建築防火,歷來都是難題。

在巴西博物館、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但願類似的悲劇不會再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