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當地時間15日傍晚,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大火燃燒猛烈,現場濃煙滾滾。這座有著800多年曆史的教堂頂部烈火熊熊,著名的尖塔在大火中被燒斷墜落。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火災後,教堂內部圖片曝光

巴黎聖母院大火後,建築物內部照片曝光。原本壯美的哥特式穹頂和彩色玻璃,此刻已經變成這樣↓↓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內部。


火災前,巴黎聖母院那些光彩奪目的彩色玻璃,是這樣的↓↓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火災前的巴黎聖母院內景。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內部繼續燃燒著火焰和煙霧。大教堂的一位發言人稱,支撐教堂屋頂的木結構被火焰摧毀。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祭壇和十字架倖存,荊棘王冠獲救

根據最新消息,巴黎聖母院祭壇和十字架在火災中倖存,包括荊棘王冠在內的部分珍貴文物獲救。


法國巴黎聖母院主教帕特里克·肖維在當地電視臺直播節目中宣佈,包括荊棘王冠在內的部分文物成功獲救。肖維說:“我們救出了荊棘王冠、聖路易的法衣。裡面還成功地挽救了幾幅畫作,但是大型油畫如您所知,難以取下。”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內部。

整體建築有望保存,但受損嚴重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始建於1145年,曾遭遇嚴重損壞,後歷經26年重建方再現原貌,可謂法國哥特式建築的顛峰之作,是建築史上的經典傑作。火災發生時,教堂正在進行修繕工作。

當天晚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巴黎聖母院大火講話說,“雖然戰役還沒有完全打贏,但最糟糕的情況得以避免了”。

巴黎消防隊當日晚間發佈消息稱,大教堂的主體框架和長方形塔樓已經被保住,教堂內最珍貴的物品已經被搶救到安全的地方。有一名消防隊員在火災中嚴重受傷。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內部。


起火原因或為電線短路

火災發生後,巴黎市檢察機關在第一時間宣佈啟動調查,調查方向初步定為“過失引發火災導致損毀”,目前檢方已經排除了縱火的可能性,也不認為此事和恐怖主義有關。

法國媒體援引巴黎消防隊的說法稱,火災與耗資600萬歐元的翻新工程有“潛在聯繫”。據悉,翻新工程的對象是大教堂被燒燬的尖頂和建築的250噸鉛材料。上週,尖塔上的雕像才被起重機吊起。

法國司法部門已就火災原因展開調查。據多家法國媒體報道,聖母院頂樓的電線短路可能是引發火災的原因。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大批消防人員在現場進行撲救。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馬克龍:“這座大教堂,我們將一起重建”

火災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文化部長、巴黎檢察總長、警察局長等官員趕赴現場,並宣佈推遲原定當天晚間發表的關於“大辯論” 的總結講話。

“這座大教堂,我們將一起重建”。馬克龍表示,巴黎聖母院起火,觸及到整個國家的情感。他的掛念和所有天主教徒及所有法國人在一起。“像我們所有的同胞一樣,我今晚很難過地看到法國的一部分付諸一炬。”

文化遺產專員、電視主持人斯蒂芬貝恩(Stéphane Bern)表示:“我傷感、痛心,而且有說不出的憤怒。聖母院是我們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法蘭西民族的一個組成部分。我感到,一個親近的朋友正在離我們而去。”


民眾跪地祈禱


眾多網友在事發後把現場目擊的火情發到社交媒體上。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眾多民眾在現場附近聚集。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成千上萬的巴黎人和遊客聚集在塞納河的河岸上,震驚地看著大火正吞噬著這所全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一些人拍攝正在熊熊燃燒著的聖母院,一些人跪在橋面上為聖母院祈禱。

也有民眾輕聲說了句法國人常說的話: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


然而中國的文化遺蹟

也不乏曾經讓人感到無比痛心的劫難

也曾有幾次書畫劫難

堪稱中華文化的悲痛血淚史!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殘本

第一次大劫難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罪魁禍首就是梁元帝蕭繹。梁元帝早年因病一眼失明,愛好讀書以及作畫”他一生勤奮,藏書四十餘載,收集起古代罕見的十餘萬卷圖書。

他性格極端,卻能力有限,無法坐穩江山,被西魏打敗,兵敗城陷,他惦記著自己的那些收藏,唯恐圖書、古物落入敵手,命令舍人將聚集數十年在城中的太王、渾天儀毀掉,又取古畫、法帖、古今圖書十幾萬卷盡焚於一炬,還悲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此次焚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書畫大劫難,徹底毀掉了大量的名畫名跡。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王羲之《曹娥碑》

第二次大劫難發生在隋朝建立不久,隋文帝楊堅也喜好收藏書畫,內府藏品,不乏名貴作品。公元616年,隋煬帝楊廣巡遊揚州,同行的還有一船珍貴書畫名跡。誰知半途船隻發生故障,沉沒運河,書畫落入水中,命運可想而知,書法名畫再一次遭受厄運。遊玩還帶著書畫,運河為隋煬帝拓展,此處成為國寶損失之地,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

唐武德五年,李世民命宋遵貴將王世充、竇建德所藏書畫用船運往長安,結果快到的時候,遇船底觸石,書畫漂沒於河水中,經過搶救,還是所剩無幾,這是書畫史上的第三次大劫。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王羲之《二謝帖》 摹本

後來的安史之亂,宮中書畫再遭浩劫,官藏的書畫幾乎損失殆盡,且絕大部分都是名家真跡,據唐代張彥遠《書法要目》中記載,當時王羲之書法真跡就有465件。眾所周知,王羲之書法作品尚無一件真跡存世,現在的王羲之作品均為摹本。

清朝宮內書畫藏品眾多,當年,末代皇帝溥儀出於私心,將大量書畫帶出宮,運往天津租界,當時共裝了七八十口大木箱,可見數目之多。之後被陸續變賣了幾十件。偽滿政府成立後,日本人又把這批珍品全部運往東北長春,放置溥儀的偽皇宮。偽滿垮臺,溥儀逃亡,這些書畫被拋棄,被偷竊,被低價販賣,損失慘重。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蘇軾《中山松醪賦》(局部)

據說,當時北京琉璃廠的許多書畫商紛紛趕往長春,想方設法,出高價希望買回這些國寶,可惜得之甚微。從偽滿宮廷留下的《字畫簿》等賬冊中,可以清楚地了知其字畫的收藏情況,如晉王羲之《曹娥碑》拓片,王獻之《二謝帖》,張瑀的《文姬歸漢圖》,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手卷真跡,稱為二賦,是世間僅存的稀世之珍,僅上面鈐蓋的收藏印章就多達66個,宋徽宗的花鳥畫,以及鍾繇、僧懷素等人的手跡。這些作品,經歷代皇帝、名人鑑定後鈐蓋印章收藏,有乾隆的“古稀天子”和“天祿琳琅”印,系清宮所藏真品。

諸如此類名作被毀,不勝枚舉

就連書聖王羲之的此帖也在劫難逃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王羲之《遊目帖》

釋文: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王羲之《遊目帖》又名《蜀都帖》

日本廣島安達萬所藏

它經歷了中華帝國最輝煌的

唐、宋、元、明、清五朝

卻在於1945年毀於戰火

幸而在2007年7月10日

由文物出版社與日本二玄社合作

《遊目帖》最終得以原樣復原

帖子上墨跡深淺、印泥疏密,

甚至汙漬、老舊之處都栩栩如生

書畫鑑定家傅熹年觀看之後說

《遊目帖》“起死回生”了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牽動國人心,這些書畫劫難的痛心卻鮮有人知!



如今,

諸多至正珍品,

字畫瑰寶,

或消失於世,

或九死一生,

一筆一墨,

似乎都在訴說著歲月滄桑,

歷史真相,

令人扼腕長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