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助推普惠金融 信用換來無窮財富

個體工商戶及農戶通常存在著收入低、資產少、擔保難、無抵押品和擔保抵押成本高、信用信息不健全等情況,由於達不到貸款條件,個體工商戶及農戶對於貸款只能望塵莫及。針對這一現狀,人民銀行晉中中支會同有關商業銀行,經過多次調研走訪,反覆醞釀,多方徵求意見,出臺了《“誠信貸”評定辦法》,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採集信用信息、開展信用評級、建立獎懲機制等措施,實現“以誠助誠,以信助信”。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信息採集

信用信息採集是“誠信貸”的基礎性工作。山西省中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信息平臺的上線為“誠信貸”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技術和信息服務支持。該平臺以中小微企業和農戶數據庫為基礎,將政府部門相關政策信息、金融機構產品與服務信息、中小微企業和農戶生產經營信息以及融資需求信息等納入其中,能夠切實發揮“服務政府、輔助銀行、惠及企業和農戶”的作用。人民銀行晉中中支按照“以縣為主建設農戶信息數據庫”的原則,積極運用該平臺,組織轄內有關金融機構進行農戶信用信息的採集、報送和使用。著力加強數據庫動態管理,使接入機構能夠全面、準確、及時地獲取農戶信用信息,幫助農戶建立信用檔案,藉助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擴大對這一群體的金融服務。目前主要與農村商業銀行及農村信用社等4家涉農銀行機構已接入該平臺,實現了信息共享,已累計錄入農戶信息檔案34萬戶,為接入機構開展評級授信提供了詳細的信息參考。

(二)構建指標體系

構建科學合理、適合中小微企業和農戶特點的信用等級評價指標體系是推進中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誠信貸”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誠信貸”的信用等級評價指標體系由信用農戶與信用商戶兩大板塊組成。信用農戶的評定標準包括:農戶品行、經營能力、經營狀況、年均純收入、信用狀況、總資產、淨資產、可變現資產、家庭資產負債率和市場前景等10項指標;信用商戶的評定標準包括:銷售資金歸行率、信用度、淨資產、攤位存貨、經營面積、經營品牌、經營年限、盈利能力等8項指標。每項指標賦予一定的分值,根據得分情況劃分檔次,以此為基礎建立農(商)戶信用檔案,實行以戶建檔,分類保管。

以往個體工商戶和農戶難以獲得信用貸款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金融機構缺乏一套適用於這部分群體的信用等級評價指標體系。為解決這一難題,人民銀行晉中中支與轄內有關金融機構反覆研究,以相關金融機構發放小額信用貸款所需指標為基礎,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訂了《 “誠信貸”評定辦法》,確定了信用農戶和信用商戶的評定條件與評定標準。信用農(商)戶的評定條件除住所、身體條件、經營能力等一般要求外,突出強調評定對象的信譽和信用記錄情況,如:信用農戶要求“信用觀念強,無拖欠貸款記錄,所在地區的民風及信用環境較好”,信用商戶要求“有較高的聲譽,無不良借款記錄,無違法違紀、受處分記錄”。

(三)開展評級授信。信用戶的評定要經過嚴格的程序。金融機構結合山西省中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信息平臺以及各自掌握的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基本信息,依據《晉中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誠信貸”評定辦法》開展信用等級評定,將有貸款意向的個體工商戶及農戶分為“優秀”、“較好”、“一般”三個檔次,以此作為金融機構貸款授信、利率優惠的依據。

具體程序包括:村民(商戶)個人申報;村委會(市場管理者)審核推薦;銀行實地調查、考核擬定;簽訂個人承諾書;領導組研究決定;辦事處分別命名、發證。

(四)健全獎懲機制

以信用農戶為例,對被評定為信用戶的農戶實行利率優惠、額度優惠、貸款優先、手續簡化的政策。利率優惠方面,貸款利率在商業銀行現行利率的基礎上下調1-2個百分點;額度優惠方面,信用等級評定為“優秀”的信用戶,累計授信額度最高5萬元,在核定額度內可以自由靈活借貸;貸款優先方面,按照一次授信、循環使用的原則,減少審批環節,縮短辦理時間,簡化貸款手續,降低貸款成本。此外,還將在有關媒體上公佈信用戶的名單。

為防範風險,在授信過程中遵循統一授信原則,簽訂“誠信貸”承諾書,實行新用戶年檢制度。統一授信原則包括“統一管理、總量控制、合理適度、動態調整”,統一管理指一個客戶只能由一家銀行對其授信,不能多家銀行對同一客戶授信;總量控制,即須在最高綜合授信額度內為客戶提供信貸;合理適度,就是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採用不同的標準測算核定授信額度;動態調整,即授信期內若客戶的經營、管理等發生重大事項變化,可隨時進行追加、縮減或取消授信額度。信用戶的年檢由為其授信的商業銀行負責,信用戶的評級授信有效期最長不超過1年,商業銀行根據實際情況在有效期內對其開展年檢,並對到期新用戶開展重評。信用戶如在授信期內如發生逾期貸款,立即取消其信用戶資格,從取消之日起不享受相關優惠,並列入黑名單向全社會曝光。

二、成效凸顯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省藉助平臺客戶端評定信用戶31萬戶、信用村100個、信用鄉(鎮)29個,共為90萬農戶建立信用檔案,有52萬農戶累計獲批貸款332億元。22家金融機構發佈了貸款產品。運城市中支作為試點,採用“平臺+授信”新模式開展“三級信用評定”,有效解決農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該做法被《金融時報》刊載。長治市中支與法院建立合作共享機制,推動“山西省小微企業與農村信用信息平臺”執行信息及時更新,有效拓展了平臺應用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