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減持潮到來!年內計劃減持公司數量同比翻倍

羊城晚報記者 莫謹榕

隨著A股市場逐漸走暖,一波大股東股份減持潮再度來襲。羊城晚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庫統計顯示,2019年1月1日至4月15日,滬深兩市共有687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超過1400份減持公告,最高計劃減持合計為162.60億股。而2018年同期,滬深兩市僅有357家上市公司發佈減持公告,僅為今年減持公司數量的約一半,最高計劃減持股份合計為56.73億股。

3月減持市值創三年多來新高

根據已經實施減持的股份市值來看,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3月,滬深兩市共有881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合計減持市值207.01億元,創下自2016年12月以來的單月曆史新高。淨減持股份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83家,是自2015年6月牛市以來的新高。具體來看,牧原股份、中南建設、信維通信重要股東年內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市值較高,分別減持了14.37億元、11.4億元和10.92億元。

4月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大比例減持計劃,部分上市公司股東更出現清倉式減持。如誠邁科技就發佈公告披露了三位股東的減持計劃,三位股東合計減持數量不超過1357.38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16.97%的股份。股東Scentshill Capital I 和Scentshill Capital II擬在6個月內最多減持合計15.76%的股份,即若按照上限減持,將實現清倉式減持。

又如4月9日晚間,創業板上市公司同花順發布了一份鉅額減持計劃。公告顯示,公司多位股東計劃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76%。按照同花順在4月9日127.8元的收盤價計算,這份減持計劃金額上限高達53億元。

根據同花順iFind的數據庫統計顯示,今年1月1日至4月15日,發佈減持計劃公告的上市公司中,減持股份數量上限佔公司總股本比例最高的是鵬鷂環保,有3名股東計劃清倉,合計將減持總股本的36.24%,這也就意味著該公司超過1/3的股份將在近期內遭到拋售。減持比例排在第2位的是新疆火炬,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和第四大股東以及一致行動人擬在6個月內清倉所持有公司的全部股份,合計比例為26.28%,引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此外,萬興科技年內計劃減持股份比例最高也達到22.29%,陽光城、中環環保、輔仁藥業、金域醫學、誠邁科技、精研科技、富祥股份計劃減持股份比例最高均超過15%。

減持潮不一定意味著市場見頂

這些發佈減持計劃的上市公司都有哪些特點? 根據太平洋證券研報統計顯示,減持個股具有行業偏成長、高估值、短期償債能力偏弱的特點。行業方面,計算機、通信、電子等前期股價上漲較多的成長類行業普遍減持個股佔比較高,達到20%以上。計算機、通信、電子行業內減持個股佔全行業企業數量比例分別為31.03%,25.23%和21.49%,緊隨其後的分別是紡織服裝、傳媒、醫藥生物、化工、輕工製藥等,而減持個股佔比較低的行業則是房地產、採掘、鋼鐵、交通運輸、國防軍工、非銀金融等。估值方面,3月以來減持個股相較於市場整體具有估值水平較高的特點。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產業資本回購股份的意願正在降低。國盛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3月,共有152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相較於2月的215家繼續下滑。但3月份實際回購金額達到80.8億元,比2月份的65.3億元有所增加,而進入4月份,上市公司實際回購股份的步伐可能再度減緩,4月1日至4月12日,僅有41家公司執行了約8億元的回購。

從股份回購預案的發佈情況也可看出端倪,3月份全市場共發佈了116個回購預案,預計回購金額為172.8億元,其中就包括中國平安拋出的百億回購計劃,相較於2月的98.4億元有大幅增加,但主要是因為中國平安拋出了百億回購計劃大幅拉昇了3月回購金額。

上市公司大幅減持將會對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為,減持是否意味著市場見頂信號仍有待觀察。目前2019年4月11日減持/增持公司數比值為2.47,較3月的2.59有所放緩,略高於歷史均值水平。參考歷史經驗,減持/增持公司數往往會領先於滬指見頂,出現顯著高於歷史均值水平的驟升,即便是本輪行情僅是階段性反彈,從減持信號的角度,至少還有1-3個月的時間窗口來確定市場是否見頂。從目前4月減持數據來看,減持規模並沒有明顯的持續放大 ,若4-6月每月仍存在較大規模的減持,則5、6月始需關注市場是否已見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