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奶有多使勁,看看他嘴上的硬殼就知道!寶媽:都磨出泡了?

寶寶吃奶有多使勁,看看他嘴上的硬殼就知道!寶媽:都磨出泡了?

文|福林媽咪

前些天去看朋友,她出月子了,讓我去看看她,說是想我了,我心想,這下我終於有新生兒階段的話題可以跟寶媽們分享了。

別說,真的有了,哈哈哈!

寶寶吃奶有多使勁,看看他嘴上的硬殼就知道!寶媽:都磨出泡了?

她兒子,嘴上一層硬殼,白白的。她跟我說孩子嘴脫皮嚴重,過段時間就掉一層,不知道咋回事兒,也不知道寶寶疼不疼,總是見寶寶舔啊舔的,反正她是挺心疼的。

孩子奶奶說是我朋友吃鹹了,可是朋友說她最近吃的真的很清淡,鹽都很少的,還問婆婆:“飯不是您做的嗎?您放了多少鹽,您是清楚的啊。”她婆婆一想還真是沒放多少鹽,朋友捂著自己的胸說:“難道吃奶磨的?這麼大勁兒?”

其實,那層硬殼被稱為奶泡,有寶媽說是鵝口瘡,這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寶寶吃奶有多使勁,看看他嘴上的硬殼就知道!寶媽:都磨出泡了?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一般不止出現在唇部,還有臉頰、舌頭、軟顎、唇內側也容易長。還會有白斑,屬於真菌感染,用手擦的話會出現糜爛。如果發生鵝口瘡,寶寶會疼,也會抗拒吃奶。但奶泡不會,奶泡只出現在唇部表面,並且表面是光滑的,會自己蛻皮。

有時候是寶寶吃奶的時候自己脫落,有的時候是寶寶舔掉的或是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掉的。寶寶不會覺得疼,寶媽也不用過於擔心。

但是對於奶泡的形成卻眾說紛紜,有以下幾種說法:

吃鹹了

這個說法其實沒有科學依據的,也經過好幾位寶媽的驗證,我朋友就是其中之一,明明吃的很清淡,孩子還是繼續蛻皮了長,長了再蛻皮。所以這個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但是哺乳期媽媽吃些清淡的確實好,吃得太油膩或是鹽過重,會影響奶水質量,比如吃辛辣食物,寶寶喝了母乳就會容易上火等等。

所以,哺乳期寶媽不能只想著自己吃得舒坦,還得考慮寶寶。但這不是說明跟寶寶長奶泡有關,只是為了保證奶水質量。

寶寶吃奶有多使勁,看看他嘴上的硬殼就知道!寶媽:都磨出泡了?

但如果媽媽沒有吃重口味或是上火的東西,寶寶還是長了奶泡,這完全可以排除媽媽吃鹹致使寶寶上火的現象,除非寶寶還伴有尿黃、出眼屎等明顯的上火症狀,否則不需要給寶寶喝太多的水,因為母乳中的水分已經足夠用來補充寶寶的水分了,多了會加重寶寶腎臟的負擔。

吃奶磨得

我覺得這個有些靠譜。寶寶吃奶時會費很大的勁,有句話說“使出吃奶的勁兒”,就是形容吃奶到底需要多大的勁兒,有位寶爸看自家小寶每次吃個奶累的呼哧呼哧的,有時候還滿頭大汗的,感覺寶寶應該費挺大勁的,於是做了個實驗:

他為此貢獻了自己的左臂,讓寶寶吸吮他的左側大臂,他說出了自己的感受,第一感覺:疼,像是拔罐那種;第二感覺:當媽的不容易啊,我才這麼一會就覺得不好受,更別提餵奶要那麼長時間了;第三感覺:寶寶也不容易啊,這麼個小人吃個奶原來要用這麼大的力氣。

寶寶吃奶有多使勁,看看他嘴上的硬殼就知道!寶媽:都磨出泡了?

要不寶媽有時候奶頭容易被嘬爛呢?這跟寶寶吃奶的力度有關,而且寶寶的皮膚嬌嫩,尤其唇部,很柔軟,但是長期用這麼大力去吸去嘬,寶寶的唇部自然磨出奶泡,在乾燥的環境下,也就形成了硬殼。等下面長出新皮,上面的硬殼也就自然脫落了。

這個說法還是挺科學的。

奶漬幹了,殘留

也有人說是奶漬,母乳在寶寶唇部殘留,風乾後就在寶寶唇部形成一層薄膜,但時間久了,日積月累,這層皮越積越厚,積到一定程度厚,就自然脫落了。這個說法也是比較科學的。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寶寶嘴上的硬殼奶泡,寶媽不要用手去摳或者去撕。因為是乾的,很怕粘住寶寶的唇部,撕的時候力度掌握不好,就會撕破皮,這樣寶寶疼痛就會不想吃奶,所以等它自然脫落就好了!

寶寶吃奶有多使勁,看看他嘴上的硬殼就知道!寶媽:都磨出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