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為京企量身打造“新家”

平原为京企量身打造“新家”

平原为京企量身打造“新家”
平原为京企量身打造“新家”

陽春三月,首都北京,生機勃發。4月10日,2019山東平原(北京)雙招雙引推介會暨北京平原企業商會成立儀式將在這裡舉行。首都北京,將留下平原人精準融入京津冀、加速協同發展的堅實足跡。

正逢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期,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機遇期,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平原擔當作為、狠抓落實,把“項目競賽”的舞臺搬到了北京,精準招商、集中招商、專業招商。

爭做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的“飛地”,平原“三位一體”為京企打造新家:建設專業產業園區,築強主導產業支撐,營造生態宜居環境。

建設專業產業園區,讓客商體驗“家的感覺”

在平原開發區,京德智造產業園區內,機械轟鳴,霧炮、噴淋設施配合作業,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實施基礎筏板鋼筋綁紮作業,整個施工現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4萬平方米的7棟3層主體標準廠房施工已全面鋪開,5月份即將投入使用。企業可帶著技術、市場和資金,拎包入住,入園即生產。據瞭解,中關村聯創軍民融合裝備產業聯盟已提前預定部分廠房,計劃建設中關村聯創軍民融合德州產業園。

同時,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決定在平原縣建立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德州科技產業園,建設一個綜合服務中心、五個產業區、一個高端人才住宅區、一個生活服務綜合配套區,總投資10億元,入駐企業20家,年產值100億元。

“我們只做企業的‘大管家’和‘店小二’,將來我們還會為入園企業私人定製廠房。我們的目標是打造集生產研發、金融服務與智慧園區管理及生產生活配套於一體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平臺,把這裡打造成企業家成長的搖籃。”京德智造產業園董事長蘆宗富說道。

京德智造產業園總投資18億元,佔地面積約667畝,總建築面積達70萬平方米。園區著力打造集“智能製造、創意研發、服務配套、綠色生態”於一體的現代化城市工業綜合體,加快產業的融合聚集。項目定位建設第4代園區,引入“個人定製”理念,實行邊招商邊建設,逐步形成項目“即到即入園”,實現一個投資平臺引入多個產業集群的新型招商模式。

邀請北京企業搬到平原“新家”,平原科學研判京企產業類型和分類,精準打造綠色化工產業園、新型醫藥產業園、京德智造產業園、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鐵路物流產業園、航空產業園、雙創產業園、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等9大專業園區建設,加快形成“一區多園”集聚發展模式,打破 “點對點”招商思維,推行產業集中招商,讓每個京企都在平原找到適宜投資創業、發展成長的“家園”。

華北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現有獨棟廠房74棟,總面積14萬平方米,單棟廠房面積分1800平方米、2000平方米、7800平方米等多種類別,打造優質高效的辦公生活環境,讓企業可“拎包入駐”。園區為客商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同時,配套建設綜合辦公樓、展廳、電商平臺、會客室、會議室、客戶服務中心等,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產業園區集聚優質產業,現在平原的綠色化工、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企業已形成規模,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高端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正在加速崛起。目前,平原規模以上企業總量達42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13家,山西陽煤集團、浙江晉億集團、上海信誼製藥等17家上市公司在平原投資發展。

明確的園區定位確實為招商增添了吸引力,但園區最終能為企業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是主引力。這便離不開交通運輸的便利。“平原有個濟鐵物流園”“物流園有個海鐵聯運‘平原號’”,“平原到青島港”、“平原到煙臺港”集裝箱班列每日對開,具有港口公鐵海多式聯運的物流優勢。去年,“平原號”集裝箱班列開通新疆、中歐班列,成功跨入“一帶一路”。

濟鐵(平原)物流園,能有效整合了德州乃至濟南的鐵路物流資源,並被納入鐵路總公司全路的物流節點站,運輸計劃可由總公司直接下達,為“大進大出”型企業入駐平原搭起了橋樑。依託濟鐵(平原)物流園,平原縣先後引進複合肥、高端裝備製造等20餘家企業。

築強主導產業支撐,讓京企找到“產業座標”

發展需要主心骨,遠航需要壓艙石。產業是經濟的基礎支撐,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具有決定性影響。平原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擴張主導產業,培育集群經濟。

六大主導產業,為京津冀企業到平原創業,清晰地標明瞭產業座標。也為京津冀企業落戶平原提供了強大產業支撐。平原新材料產業擁有東鴻制膜、高森制罐等龍頭企業25家。

去年,河北虹鼎新材料拉上了“老朋友”茂森新材料計劃實施搬遷。在多個競爭對手中,平原以強大新材料產業的優勢和支撐,贏得了兩家企業青睞。平原借勢打造“虹鼎-茂森產業園”,投產後將帶動平原新材料產業鏈條延伸,年納稅可達到4000多萬元。

今年,平原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高位精準融入嫁接京津冀產業集群,聚力發展集中精力打造新型醫藥和醫療器械、綠色高端化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現代高效農業、軍民融合等六大主導產業。

信誼製藥作為平原新型醫藥產業的代表,現在公司正在對列入國家289目錄的8個主導產品進行藥品質量一致性評價,加快營銷中心、行政中心、倉儲中心和質控研發中心建設,今年單品銷售額有望突破1億元。在新型醫藥產業池中,平原已聚起信誼製藥、諦愛生物、四環製藥、京新藥業等一批“大塊頭”,4家企業主導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76%、70%、60%、43%。

主導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抓住了主導產業就挺起了縣域經濟的“脊樑”。平原突出產業優勢,聚力發展六大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建設專業園區,引進高端人才,打造主導產業鏈式發展模式,構築平原未來發展新優勢。

六大產業在平原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在市場競爭中有很大的比較優勢。目前,平原裝備製造產業加速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晉德高鐵釦件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0%,徵宙產品80%出口到歐美高端市場。化工產業向高端、綠色循環發展的趨勢明顯,省級化工園區獲批,基礎化工原料、複合肥、精細化工、醫藥中間體4個產業加速集聚。新材料產業涉及5大領域,4家企業分別在各自領域達到國內領先。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平原實踐中,平原著力打造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去年,平原成功舉辦“攜手‘強企名校’,開發共建百萬畝綠色農業生產基地研討洽談會”,將全縣百萬畝優質耕地統一打包推介,先後有22家農業龍頭企業進駐平原發展,7名博士、28名碩士領銜的農業專家團隊紮根平原。

平原率先推動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73個、流轉土地6.65萬畝,初步走出了平原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子。目前,平原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26家,形成了美國宜瑞安、福洋生物等一批“農字號”龍頭企業群。

營造生態宜居環境,讓人才享受“城市功能”

在平原,新學校、新醫院、新家園、新市民中心,都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設。行走在8公里長的平安大街,從西往東,跨過京滬鐵路、縱貫平原縣城新老城區,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平原“雙 城 共建”的火熱場面。

產業都是靠人才支撐的,要讓產業做起來,就必須要把京企的人才沉澱下來,讓他們安居才能樂業。不能讓人才成為過客,而要成為平原“新主人”,平原高質量地服務企業發展,更高品位服務人才生活。

近年來,平原積極吸引本縣籍人才回家鄉投資興業,出臺“人才新政40條”,建設高標準人才公寓,讓企業自主引才,去年就先後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李天來等高層次人才26人。

讓生態宜居環境成為平原“雙招雙引”新品牌。近年來,平原縣高標準規劃“未來城”,高質量建設“現代城”。突出改舊居、優水系、增綠地;圍繞智慧生活、優美生態、健康產業,立足在更高起點上提升城市功能、對外吸引力和輻射力。在平原,綠色景觀不再是“稀有品”,而是市民俯首可拾的“公共品”,城市街頭,十步一景、百步一園。

陽春三月,平原縣開發區,佇立在三國文化廣場向南仰望,由五座穀倉形狀組成的城市功能設施建築群格外奪目。它將於今年建成啟用。在這片厚重大氣的建築群中,平原拿出了佔據中央位置,1.3萬平方米的“大谷倉”作為市民政務中心,全縣所有辦事機構全部入駐,“進一個門,辦所有事”方便企業和市民。在它兩旁,歷史文化館、學術報告廳、城市記憶館、綜合教育培訓中心四座“小穀倉”對稱分列。在五個單體組成的建築群東西兩側,可容納2000人的全民健身中心和檔案館、圖書館也開工建設。八大建築群統一規劃,渾然一體,合稱縣市民文體中心,其景觀與功能的疊加,讓這裡成為平原東部新區的文化新“地標”、城市新名片。

打造最適宜創業發展的城市,平原加速建設六個現代城市新“地標”:即以城市功能設施建築群為中心的“城市文化新地標”,以新職業中專、第七中學、第三中學、實驗小學為中心的“現代教育地標”,以縣中醫院及康養綜合體項目、開發區醫院為中心的“健康保健地標”,以德百城市綜合體為中心的“高端商業地標”,以人才公寓為中心的“高端人才地標”,以三國文化廣場、琵琶灣公園為中心的“市民休閒地標”。

今年,平原將突出規劃引領,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景美城、以路暢城、以管暖城,重點實施投資116.46億元的8大類172項城鄉新建續建工程,加速打造最適宜生活居住、最適宜創業發展的城市。

風景,平原這邊獨好。如今,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功能,加上“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項目全程跟蹤服務、廣闊的發展前景,平原正成為—個創業者願意來、留得住的宜居之城、魅力之城。

記者 徐卓 通訊員 孫寧 齊曉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