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莆田系醫美分期:通過率超90%,今年目標交易額80億

神奇的莆田系醫美分期:通過率超90%,今年目標交易額80億


3月,在醫美分期行業整體呈現業務收縮趨勢的情況下,一家叫做喬融金服的醫美分期機構卻在低調發力擴張。

據多位線下醫美分期銷售人員透露,近期喬融金服的通過率在部分合作醫院甚至能達到90%以上。

經歷了最近兩年的行業洗禮後,曾經縱橫醫美分期的龍頭老大米麼金服、後來的互聯網巨頭玩家百度金融都紛紛收縮業務,仍在大步往前邁的玩家已經不常見了。

而此時冒出頭的喬融金服,與過往玩家都不同。


神奇的莆田系醫美分期:通過率超90%,今年目標交易額80億

莆田系玩家佈下醫美大局


喬融金服全稱為上海喬融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本1116.7萬元。喬融金服的分期產品名為“醫分期”,同時在後端關聯的另一個公司主體為上海旖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旖美”),據瞭解,林昕曾分別在2018年9月和11月兩次將旖美的部分股權出質給北京閃銀奇異科技有限公司。

新流財經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旖美主要負責場景分期的中後臺業務,而喬融金服則體現在市場前端,兩家公司實際為同一管理團隊,主要聯合開發醫美、婦產月子等女性消費市場分期業務,合作機構中以醫美機構為主;

與喬融和旖美有過合作資金機構中,包括了鄞州銀行、廈門農商行、眾安保險、海爾消金、渤海國際信託等十多家持牌金融機構,包含了銀行、消金、保險、信託等多種資金方類型;

開展業務30個月後,旖美累計撮合交易額達到38億元,累計服務用戶超35萬,累計服務商家5600家,預計2019年全年各類資產總交易額突破80億元。

比起米麼金服曾經48個月累計交易額超過40億的成績,這支團隊也毫不遜色。

但跟米麼不同的是,喬融和旖美的背後,是來自莆田系醫美的鐵軍。

資料顯示,旖美創始人林昕為互聯網、醫療、金融跨行業創業者;聯合創始人林明偉來自著名的家族企業華世偉業集團,也是知名的莆田系醫療集團;另一聯合創始人據傳聞是莆田系某大姓氏醫療世家直系成員,家族直接控制醫院項目量龐大。

企查查顯示,喬融和旖美這兩個公司之間通過錯綜複雜的股權關係有著高度關聯,林昕同時身為喬融的第二大股東和旖美的第一大股東,還通過多層股權關係控股了上海新荔美科技有限公司——一個醫美渠道平臺。

也就是說,在喬融金服的相關體系中,結合了醫美分期金融服務平臺、醫美渠道平臺和遍佈各地的莆田系醫院資源。

一方面,整個喬融體系擁有大量醫美資源優勢,具有持續開拓市場的潛力,但另一方面,也有醫美分期從業者認為,這更加考驗其合作金融機構對B端風險的把控能力。

綜合來看,喬融算是醫美分期市場剩下為數不多、仍然保持著生命力的玩家,但未來要面對的風險性,仍然有大把。


神奇的莆田系醫美分期:通過率超90%,今年目標交易額80億

一場錯誤的戰爭


實際上,醫美分期機構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

剛剛熬過年關考驗,正是資金緊缺、亟待放水的時刻,一些醫美分期機構又傳出了資金方押款的消息。

一般情況下,個人用戶在分期機構申請的貸款流程顯示通過以後,由醫院先行為客戶安排相關服務,由金融機構在約定時間內放款,通常是“T+1”或者“T+0”,若分期機構顯示通過之後金融機構押款不放,最常見的是額度控制或者平臺逾期率過高的原因。

“年前的普遍問題是資金問題,由於資金方年底限額,影響到分期機構在商家的信任感。”某分期機構地推人員透露,資金問題讓分期機構在商戶面前更加被動,現在還產生了客源減少的新問題。

在醫美分期的鼎盛時期,麼麼貸、51人品、美分期、易日升、壹分期、易美健、小牛分期、百度有錢花、麥芽分期、星計劃.....上千家醫美分期品牌爭相湧入,快速催熟市場,而發展到今天,據媒體統計,剩下還在正常運營的平臺不過幾十家。

整個醫美分期歷史上,風險問題爆發的時期集中在2016年底,米麼金服創始人宋夢郊曾向媒體透露,那段時間醫美分期欺詐的全市場損失應該是2-3個億。

到了2019年,資本助推著玩家瘋狂入場的時代結束了,瘋狂騙貸的時期也過去了,市場迴歸理性,但醫美分期偏偏還沒有進入春風得意的時代。

“現在規模越大,就容易虧的越多,這是鐵律。”一位在醫美分期領域深耕多年的從業者分析,“現在市場價格打這麼低,眼看著成本都抹不平,不可能掙錢。”

目前,醫美分期產品的綜合年化費率大約在18%左右,一般的分期平臺來說,算上10-12個點的資金成本、2-4個點的風險成本、1-2個點的運營成本,盈利空間已被壓縮到約等於無。

而一場錯誤的價格戰,讓盈利成為了醫美分期更加長遠的目標。

上述人士回憶,當年在越來越多的實力玩家湧入市場之時,有些機構帶頭打起了價格戰,將“0息0費”貫徹到底,自行貼息,“有的直接把市場價格打穿到谷底,貼近資金成本。”

燒錢的遊戲沒能持續多久,但醫美分期的合作商戶卻被“慣壞”了。分期產品的價格低下去以後,想要提上來,就沒那麼容易,利差空間收窄,持續虧損。

與此同時,市場擴張期帶來的壞賬問題滯後顯現,不能靠高利率覆蓋風險的醫美分期,只能用更大的規模來稀釋壞賬數據,加劇了虧損的擴大。緊接著,分期平臺就只能控制高風險的渠道醫院單量、砍掉線下團隊來控制運營成本——這就像一個無解的循環。

如此,醫美分期這幾年,從來不缺轟轟烈烈的故事主角,但能夠長久生存並盈利的,卻難得一見。


神奇的莆田系醫美分期:通過率超90%,今年目標交易額80億

醫美分期不能只講個好故事


“醫美這個故事很好聽,我們拿去融資的時候人家聽到都頻頻點頭。”消費金融從業者洛陽(化名)告訴新流財經,醫美分期針對消費慾望非常強的女性客群這個特徵,一開始在資本市場得到了很好的反響。

他覺得,醫美分期普遍面臨的現狀是很難從利差賺錢,如果做導流變現,線下場景獲客路徑太長,無論是導流給整形醫院還是導流給其他金融產品,都沒有太多優勢。

據他了解,目前實現盈利的醫美分期機構很少,而大量的平臺其實是希望通過市場佔有率和業務規模講一個動聽的故事。

他回憶,部分盈利的醫美分期平臺,當初是沒有盲目參與醫美分期價格戰的。例如一些精準定位在次級醫美客群、鎖定長尾商戶的分期平臺,低調避開了最激烈的戰場,控制好運營成本和風險,也實現了盈利。

當然,這就與粗放的擴張戰略相反,因為沒有價格優勢,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化。因此,洛陽認為,目前這種情況下,醫美分期其實更適合做成“小而美”的事業。

“有的醫美分期機構比較規範,是靠分期業務賺錢的,有的公司則將分期產品作為流動性工具。”某消金機構管理層人士認為,醫美分期產品的定位相當重要。

“新浪微博為什麼打贏了騰訊微博,新浪是真正要靠微博活下來的企業,騰訊微博還是更看重流量,他通過其它方式進行相關的流量變現,兩家公司對同一產品的定位不一樣。”他舉例。

一旦分期產品被當成流動性工具拿來融資使用,醫美分期背後的金融機構同樣可能踩到在租房、裝修、教育等場景中爆過的雷。“這些場景的問題是,金融機構沒有關注和管理商戶的經營性風險,而沉醉於表面和諧的消費分期還款表現。”

當然,醫美分期不能只講個好故事,各個垂直場景中的風險點有很多共同之處,在還沒有完全成熟之前,醫美分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