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經濟簡史(1)經濟是什麼?

第一章 經濟:管理資本的方法而已

大約在三百萬年前後,古人類陸續發明了使用石器和火,給原始人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古人類早期主要以打製石器為主的時期,被成為舊石器時代。打製石器的製作需要經過選材,毛胚打製,二次加工等多道手續,中間由於石頭本身材質的問題,製作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大量廢料,因此石器製作頗為耗時耗料。

火的意義不僅在於吃熟食增長了猿人的體質和讓原始人首次戰勝了黑暗和嚴寒,更在於它延長了食品保質的時間。古人開始短期的儲藏食品,以抵禦惡劣氣候對採獵收成的影響。

人類經濟簡史(1)經濟是什麼?

火的應用不單純在使用還在於保存火種

火的使用,需要在乾燥通風避雨的地方,精心打製的石器和熟食需要有存放的地點,於是古人群第一次的開始有了固定家的需求。緊接著相應的工具如何取用,耐儲存的熟食如何分配,個人和群體的資產歸屬權怎麼處理,等等新問題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生活的經濟問題就此開始了。

人類經濟簡史(1)經濟是什麼?

肯尼亞圖爾卡納湖西岸發現330萬年前人類的早期石器

科學家在肯尼亞西北土卡納湖(Lake Turkana)附近的沙漠荒原發現有330萬年曆史的石器,包括可能是要從動物屍體上切下肉時使用的鋒利石片,還有可能用以敲開堅果或塊莖的簡單粗糙錘子。不過由於這批石器體形較大,十幾斤重,不適合攜帶有接近水邊,我推測是作為固定食物臨時處理點的工具,石器比較大就不容易在野外堆放的時候遺失,這說明當時還沒有個人財產的概念。

1.1什麼是經濟

很多經濟學的著作在最初的章節都提到:“英文中經濟(economy)一詞源自古希臘語οικονομα(家政術)。οικο為家庭的意思,νομο是方法或者習慣的意思。因此,其含義是指治理家庭財物的方法。”接下來就開始深入淺出的談經濟學的定理和公式,似乎古希臘的經濟一詞只能算是歷史軼事,現代經濟的含義完全和這個詞無關。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人類經濟簡史(1)經濟是什麼?

經濟是資產的管理方法

在我看來,正是原始家的出現才導致經濟問題和“家政術”的出現。家政術需要能夠處理家庭內部經濟問題,家與家之間的問題,家與集體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形成了社會經濟需要解決的基礎問題。家是社會組成的最小細胞,為了讓社會繁榮成長,我們需要分工合作的細胞,傳輸養分的血管,清除有害物質的免疫系統,我們還需要有效的辦法去協調規劃各個不同的組織,完成肌體的自我新陳代謝,而這個辦法就是經濟。

那麼什麼才是家呢?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仔細想想實際上很複雜,一個人一間房也能說是家,幾百人一個庭院也能算是家,甚至對於國王來說整個國家都是他的家。一般來說家的概念包含了家人(Family)和房屋(home),前者是人,後者是物。要讓家繁榮,很顯然有兩個需求,一個是人的繁榮延續,另一個就是物的堆積。人們通過勞動生產得到物,通過消費物來成長繁衍,以此不斷循環累積,形成了家的繁榮壯大。在無數個家發展過程中,由於不同的家政經濟的出現,形成了不同的發展速度。有的家很快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的家繁衍千年,代代不絕。這些家發展的方法就是經濟。

在中國古漢語中,“經濟”的定義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它的定義不是來源於經濟的說明,而是直指經濟的目的,中文經濟一詞來源於“經世濟民”的說法,指的是使社會繁榮,百姓安居,基本上來說,這也是我們現代經濟學的目的。

為了更加簡潔的說明經濟的含義,我這裡把經濟定義為在某一群體中的協調管理資本循環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方法,其目的是為了群體的可持續化發展。某一群體可以小到只有一個人的家,也可以大到整個地球。《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一個人在荒島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合理分配資源和長時間努力,完成了蓋房、打獵、種植穀物、風乾葡萄、做陶器、養羊等的生存過程,就是很典型的經濟管理方法。【待續】

人類經濟簡史(1)經濟是什麼?

沒有良好的經濟頭腦分配有限的體力和資產,魯濱遜無法孤島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