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我界限,走向真正地獨立呢?

如何建立自我界限,走向真正地獨立呢?

承擔自己的責任

明確什麼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經濟獨立是自己的責任,一個成年人,如果在經濟上不獨立,那麼是很難真正獨立的;把工作做好是自己的責任,能夠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不是去問父母;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責任,如果生病了,要知道怎樣可以應對,打針或是吃藥;處理好與伴侶的關係,而不是一有爭吵,就跑回孃家,或者找父母來評理。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帶孩子是自己的責任。父母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幫你帶孩子。如果你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帶孩子,可以請父母幫忙。但要記住,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對於老人的付出,你要懂得感恩;在與老人的相處過程中,要尊重老人;在育兒理念不一致時,要摒棄教導老人的想法,在適當的時候提一些合理的建設是可以的,但要用老人可接受的語氣和方式。很多人,會擔心老人育兒的不科學,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你多慮了,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家庭教育是十全十美的,接受成長中的不完美,才是常態。

作為一個成年人,自己的人生髮展、自我實現,也是自己的責任。想過一種什麼樣的人生,由自己說了算。而不是由父母來為你規劃,你該進什麼單位,該娶誰做老婆……曾經幼年時,受到的傷害,不能成為如今不肯成長的理由。你不能說,“都是怪父母,造成我今天憂鬱的性格,難成大事。”過去未成年時,你生命中的所有傷害和傷痛,你不需要負責。但是,從今天起,你要過一種什麼樣的人生,應由自己負責。你的幸福和快樂是你自己的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另一個人的幸福和快樂負責。

如何建立自我界限,走向真正地獨立呢?

把別人的責任還給他們

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負責,父母也一樣。如果父母一直在逼你結婚或者是生二胎,如果你不這樣做,他們就會不快樂。如果父母是憂鬱型人格,不管任何事情都無法讓他們開心。你可能就會覺得不能真正做自己想成為的人,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可能會在內心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和快樂。父母在受苦,而我在幸福和快樂,我是自私自利的,我是壞的。從而,無意識的把一些事情搞砸,以消除道德上的罪惡感。“看,我和你們一樣,我沒有自私自利。”

關於兄弟姐妹,在你的兄弟姐妹中,有些人可能會很幸福快樂,但有些人可能永遠一輩子都無法使自己幸福快樂。對於在農村長大的多子女家庭中的長子或長女來說,通常面臨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父母一直在教導你,要“照顧弟弟妹妹”;如果剛好唸了大學,進了很好的單位,成了“城裡人”,那麼可能還要承擔著“振興家族甚至全村,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責任,“鳳凰男”就是這麼來的。如果你陷在這樣的關係中,要告訴自己,幸福和快樂只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另外一個人的幸福和快樂負責,你也一樣。

學會說“不”,是很重要的。毋須內疚,也毋須自責。你沒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同樣的不幸和同樣的不快樂,以使自己站在一個道德審判的平臺上。你完全可以去追求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以過得幸福和快樂,你可以擁有充盈豐盛、自我實現的人生,你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世界上只有三種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對自己的事盡力,對別人的事尊重,對老天的事順從。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正是建立自我價值的感覺,同時也是一個人喚醒自我,認識自我,活出自我的前提。

如何建立自我界限,走向真正地獨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