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 | 美朝互釋期待,第三次“金特會”會舉行嗎?

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 周遠

今年2月底,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了第二次“金特會”,引發舉世關注和普遍期待。美朝雙方在會晤前積極表態,讓很多人樂觀地認為此次會晤會比去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首次“金特會”更上層樓,因為據透露當時雙方準備宣佈的協議文本都準備好了,只待兩國元首簽字,但最後時刻風雲突變,河內會晤提前結束,無果而終。

東方智庫 | 美朝互釋期待,第三次“金特會”會舉行嗎?

河內會晤期間的朝美領導人

出乎預料嗎?是的,太出乎人們的預料了,甚至可以說出乎美朝領導人事先的期待。朝鮮領導人接連坐了60多個小時的火車趕赴河內,體現了足夠的重視和誠意,結果沒有談成,無疑是一大遺憾。遠道趕赴河內採訪“金特會”的世界各國記者,恐怕無不感到掃興。

但如果對美朝關係特別是美朝談判的複雜情況和過往經歷比較熟悉,就會對河內會晤的突變並不感到奇怪。不是自作聰明,在會晤的前一天,筆者曾在東方網刊發的《第二次“金特會”序幕拉開,懸念何在?》的專稿中,對此次會晤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分析,預測“此次‘金特會’仍有懸念,而且有不少懸念,變數隨時可能發生”。之所以作這樣的預測,是因為筆者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朝輕水反應堆談判開始,就跟蹤報道美朝關係和美朝談判,對談判的複雜性和艱難性有較多的實際感受。只要認真分析一下雙方的談判底牌,就不能抱有太多的盲目樂觀。

河內“金特會”後,國際輿論從希望變成了失望,主要的關注點是朝美關係的演變走向,以及朝美領導人是否還會舉行會晤、近期有無可能。

東方智庫 | 美朝互釋期待,第三次“金特會”會舉行嗎?

河內“金特會”的失敗,對雙方的衝擊和震動都是不小的。一個多月來,雙方不無失望的流露、責任的歸咎,時而微詞相向,甚至某一方還有習慣性的冒犯,但這些也許都是正常的反應。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從會談破裂的當天起,美朝領導人和美朝雙方官員,甚至慣常於找茬兒挑毛病的美西方媒體,對河內會晤及美朝關係都表現出了低調審慎。據朝方講,朝方在3月1日凌晨召開記者會,為的是澄清河內會晤失敗的真正原因,但語氣和措辭都是拿捏得當的。

觀察人士認為,河內會晤以來的美朝關係,有四點值得關注。

首先,從這段時間看,雙方在言行上總體都是剋制的,沒有明顯的盲動。不管真實情況究竟如何,但國際輿論普遍注意到,特朗普總統特朗普3月22日對外稱,他當天下令撤回了美國財政部針對朝鮮的新制裁,他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有分析認為,白宮此舉是在向朝鮮領導人示好,意圖繼續維持與朝鮮的對話。而朝方也繼續維護了河內會晤前的對美基本姿態。對已經敵對了70年的美朝兩國來說,能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傷和氣不難,要修好可不簡單,尤其對美朝關係而言,因為它具有太多的敏感性、複雜性和重要性,搞不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東方智庫 | 美朝互釋期待,第三次“金特會”會舉行嗎?

河內“金特會”會談間

其次,最近,美朝互動的信息和跡象有所增多,雙方都在釋放信息和期待。4月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廣播談話中表示,希望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後幾個月”能再度會談,並“能夠在無核化之路上邁出重大的第一步,或是重大的一大步”。

4月11日,特朗普在白宮與到訪的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時表示,他願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舉行第三次會晤,對階段性無核化持開放態度,並再次稱不會增加對朝制裁。當天,特朗普還在橢圓形辦公室對媒體記者表示,他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保持著良好的個人關係”,美朝將進一步開展對話,他對此表示期待。

據朝中社4月13日報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年4月12日在朝鮮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發表施政演說時表示,如果美國採取正確態度、找到朝鮮可以認同的方法後,要舉行第三次朝美首腦會晤,朝鮮也願意再嘗試一次。

關於朝美首腦的個人關係,金正恩回應說,正如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提到的那樣,他和特朗普的個人關係不像兩國關係那樣是敵對關係,“我們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只要願意,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互致問候的書信往來”。

朝美領導人的上述表示,既表明了雙方都願意舉行第三次“金特會”,也透露出朝美領導人之間的個人關係目前至少是良好的,不是敵對的,是可以直接互動聯繫的,這就為雙方再次舉行首腦會晤提供了可能,為再次會晤之門開了一條縫。

東方智庫 | 美朝互釋期待,第三次“金特會”會舉行嗎?

特朗普會見文在寅

再次,在美朝雙方互釋的信號和期待中,依然有保留和各設前提條件,有原則立場的表達與重申。從美方看,儘管態度和考量較前有些務實,但在對朝基本立場上並沒有改變。當記者問及是否考慮舉行第三次美朝領導人會晤時,特朗普說,“這有可能實現”,不過這“不是一個快速的過程,要一步一步來”。 特朗普同時稱,隨著談判的進行,美方將會繼續對朝鮮實施制裁。他認為目前的對朝制裁規模是公平的,只是覺得“大規模增加對朝制裁沒有必要”。

而蓬佩奧在廣播談話中則稱,美國與朝鮮舉行第三次峰會的時機還很難知道,他反覆強調的是朝鮮的“無核化問題”,並要求邁出一大步,而對朝方反覆強調的無核化立場和態度,以及美方應該做出的讓步和回報則隻字未提。

針對美方的最新表態,金正恩在4月12日的講話中將朝方的原則立場、態度和要求闡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金正恩表示,未來如有符合朝美雙方共同利益、雙方都能接受的內容公正的協議,“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簽署”,但這完全取決於美國採取怎樣的姿態。

金正恩指出,美國多次提及舉行第三次朝美首腦會晤,但是朝方對於重現河內會晤這樣的首腦會談“不歡迎也不感興趣”。他提醒說,“到今年底為止,我會懷著耐心等待美方的決斷,但再想得到上次(河內會晤)那樣好的機會肯定很難了”;“如果美國仍執著於現在的政治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前景就會變得黯淡而危險”。

關於河內會晤,金正恩表示,在朝鮮已經採取了一系列舉措、真誠展現履行朝美《新加坡會談聯合聲明》意志的情況下,美國在河內會晤上的表現,卻讓朝方對自己做出的戰略決斷的正確性心存疑慮,對美方是否真正有意改善朝美關係產生戒心。在會談上,美方沒有做好坐下來解決問題的準備,也沒有明確的方向和方法。

東方智庫 | 美朝互釋期待,第三次“金特會”會舉行嗎?

金正恩認為,在朝美間存在根深蒂固的敵對情緒的條件下,要履行朝美《新加坡會談聯合聲明》,雙方就要放下單方面的要求和條件,尋找符合各自利害關係的建設性解決方案。“在今天這樣的關鍵時期,我期待美方做出明智判斷,希望好不容易停下的朝美對抗的秒針永遠不要重啟”。

第四,對再次舉行“金特會”不必過於悲觀。目前,美朝雙方立場仍相距甚遠,在此氣氛和背景下舉行第三次“金特會”的可能性,至少近期不大。即便舉行,也只會是河內會晤的重演,這顯然是朝方決不會考慮和答應的。但要注意到,美朝關係不是靜止不變的。去年6月的新加坡“金特會”和今年2月的“金特會”之前,也曾“山雨欲來風滿樓”,但最終還是“歷史性地實現了”。

一些評論認為,能否再次舉行“金特會”的球,目前看來在美方。而特朗普至少對再次舉行“金特會”的態度是積極的,因為他有國際、國內重要因素的權衡考量,有迫切的現實政治需要,也有全面長遠的戰略謀劃。

東方智庫 | 美朝互釋期待,第三次“金特會”會舉行嗎?

特朗普入主白宮已經兩年多,如果美朝關係再次陷入僵局,而且是在破解希望在即的情境下倒退,那麼他上任以來有關美朝關係能得以破解、和解的種種渲染將成為歷史的笑話,他的種種努力也將付之東流,這顯然不符合特朗普的個性和追求。特朗普雖然變數很多,但從其執政以來的基本走勢看,他認準了的事情還是會不遺餘力去辦的。

而最近這幾個月,是個難得的時機和條件當口。特朗普遭受“通俄門”調查折磨的時間已經過去,美國即將進入競選期,而今年6月將是美朝首腦“歷史性會晤”一週年,如果此時不談,再往後就由不得自己了,他必須把全部精力放在競選連任上。再次舉行“金特會”並取得期望的成功,對他而言無疑是加分,而倘若失敗,則必然是減分,這個利害關係他太明白了。

“不打不相識”。河內“金特會”雖然失敗了,但雙方都把底牌徹底亮明瞭,華盛頓應該已經非常清楚朝方的立場、訴求,尤其是最主要的安全關切。如果特朗普真正領悟了、想通了,他慣常所說的“交易(deal)”是可以做的,而且有很大的成功可能。

從朝方看,立場已經反覆重申,對再次舉行“金特會”同樣抱有期待,也有國內改善經濟與民生的迫切需要,如果美方能合理照顧朝方的主要關切和訴求,顯然朝方也會同意再次會晤。朝鮮立足於自力更生,但如能在堅持原則立場的前提下打破長達70年的朝美關係堅冰,既是現任領導人的一大功績,同樣也是地區各國的共同期待。

韓國總統文在寅作為美朝首腦會晤的積極推動者之一,從多方面講,也希望看到“金特會”的再次舉行和取得成功。應該說,無論出於何種目的,文在寅在促進美朝首腦會晤方面還是積極努力的。

中國的立場和態度更是明確的。中方已多次表示,中方樂見美朝雙方能夠克服障礙,再次聚首,面對面地坦誠交換意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

東方智庫 | 美朝互釋期待,第三次“金特會”會舉行嗎?

美朝各種形式的磋商談判,這麼多年來不知經過了多少回、多少輪,但總是無果而終,雖然原因複雜,各說各的理,但華盛頓必須意識到在美朝談判中存在的毛病。

一些評論認為,美方最大的問題是對朝鮮的誤判,一直沒有找準脈絡,不是從雙方關切和利益的交匯點入手,而總是試圖以所謂的經濟利益來引誘和拉住朝方,沒有照顧到朝鮮對於自身安全利益的重大關切。如果不能讓朝鮮感到安全,所謂的經濟恢復與振興又有何用。

同時,美方沒有考慮談判雙方的互動,堅持徹底無核化一步到位,甚至還要所謂的“可核查、不可逆”,之後再考慮取消對朝制裁。這種一廂情願的強硬做法不可能解決問題。

朝鮮半島核問題延宕了幾十年,各種矛盾問題錯綜複雜,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對此都應有一個理性的預期,不應該從一開始就設置過高的門檻,也不應該單方面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應當是共同制定出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的總體路線圖,在此基礎上,按照分階段、同步走的思路,在各方同意的監督機制下,由易到難,循序地推進,並注重階段性推進與回報的合理互動。如果不給對方任何希望和回報,一味把對方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這哪裡是談判,又怎能談成。

俗話說“事不過三”,“金特會”已經舉行過兩次,對美朝雙方來說,第三次會晤的機會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