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550億元“闖關”IPO,豪森藥業上市夢再進一步

在去年9月提交IPO申請書的豪森藥業(瀚森製藥)

又有新動作。

根據香港交易所發佈的公告顯示,4月11日,豪森藥業重新提交了IPO招股書並加入了2018年的財務數據。

招股書內容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收入分別為人民幣54.330億元、61.855億元、77.22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4.760億元、15.955億元、19.030億元,這份淨利潤數據足以在港股排到生物醫藥股前三。這也使得豪森藥業在一眾未盈利或無營收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中格外耀眼。

估值550億元“闖關”IPO,豪森藥業上市夢再進一步

有分析人士感嘆,如今豪森藥業頂著550億元的估值赴約港股,在沒有藉助資本市場的情況下達到這樣的水平,相當厲害。“根據業績表現來看,如願上市的問題不大。”

八種核心產品贏“現在”,三十款在研藥物賭“未來”

豪森藥業成立於1995年,致力於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六大領域,2017年上述六大領域佔到中國藥品總銷售額的62.1%,現有8種佔據市場領先地位的核心產品以及5種極具增長潛力的主要產品,這13種主要產品在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佔公司總收入的83.4%、85.7%及89.5%。

估值550億元“闖關”IPO,豪森藥業上市夢再進一步

豪森藥業主要銷售產品,來源招股書

從重要領域詳細來看: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產品板塊一騎絕塵。根據Froster&Sullivan資料顯示,豪森藥業目前是國內第一大精神疾病類製藥公司,市場佔有率為9.1%,核心產品為歐蘭寧和具有增長潛力的阿美寧。在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板塊收入分別為14.733億元、16.817億元及19.415億元。

抗腫瘤產品板塊成營收主力。豪森藥業主要佈局於治療發病率高的實體瘤以及治療方案相對有限的血液腫瘤,市場佔有率目前為2.5%。七種上市抗腫瘤藥物中超一半為主要產品,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板塊收入分別為20.269億元、24.437億元及35.182億元。

抗感染產品板塊潛力品種層出。以2017年數據顯示,豪森藥業在國內多重耐藥性革蘭氏陽性細菌抗生素市場中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11.7%。九種抗感染藥物中三分之一具有強大的增長潛力,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收入分別是8.474億元、9.862億元及12.731億元。

糖尿病產品板塊有望迎來突破性進展。

豪森藥業目前在售四種糖尿病藥物,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收入分別為4.796億元、4.803億元及4.409億元。在研藥物中,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是一種用於治療Ⅱ型糖尿病的長效1.1類創新藥,根據Froster& Sullivan的資料,目前豪森是唯一一家在中國市場上提交自主創新的長效GLP-1類藥物的新藥申請的國內公司。

依靠首仿藥、創新藥的多元化產品組合,在幾大領域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豪森取得了約69億元的收入表現,奠定了行業地位。與此同時,豪森藥業大手筆的研發投入和佈局也不容小覷。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研發成本分別約為4.031億元、5.755億元及8.8813億元。

2019年,除了獲得阿哌沙班帕利哌酮首仿藥的新藥申請批准,豪森還提交了HS-10296(一種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抗腫瘤1.1類創新藥)的新藥申請。根據豪森藥業的規劃,將在2019年至2020年推出近30種在研藥物,其中包括15種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重點在研藥物(包括四種新分子實體1.1類創新藥及八種潛在首仿藥)。

在首仿藥和創新藥“雙管齊下”的策略下,豪森藥業IPO之路或許一路繁花。

攜2.5億美元融資“闖關”IPO 估值550億元

在過去的2018年,中國醫藥行業遭遇了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衝擊,儘管在上半年表現突出,卻難逃下半年一系列衝擊,“4+7帶量採購”政策的推出,宣告國內仿製藥高利潤時代的結束。豪森作為國內首仿藥的“大佬”,其估值與市值的水準代表著投資人信心體現,惹人關注。

在4月12日更新的招股書中,新浪醫藥注意到,2019年1月25日,豪森藥業引入新的投資者Boyu基金,獲得2.48億美元戰略融資,這筆錢在隨後的2月13完成付款,佔比已發行股本的3%。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融資過後,豪森藥業的估值達到650億港元左右(約合人民幣550億元),比高瓴資本在2016年2月19日投資1.79億美元時的450億港元足足增長了200億港元。這說明投資人對於豪森藥業的未來看好,有業內人士預估,豪森藥業在上市後或達到千億市值

估值550億元“闖關”IPO,豪森藥業上市夢再進一步

股權結構上,翰森製藥只是以境外公司身份通過間接持股方式100%控股運營實體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招股書顯示,江蘇豪森由翰森國際(香港)100%控股,而家族信託Sunrise信託持翰森國際75.66%股份,相比首次提交招股書的78%有少許縮減,其餘股份由Apex Medical、高瓴資本、Boyu基金分別持有18.43%和2.91%和3.00%。

第一大股東背後實際控制人為鍾慧娟,資料顯示,鍾慧娟現任豪森藥業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戰略發展及規劃、整體運營和銷售及決決策。

而家族信託Sunrise信託的受益人為孫遠,即鍾慧娟與孫飄揚的女兒。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孫家“二代”已經進入江蘇豪森的董事會,任執行董事。據招股書披露,孫遠今年32歲,2007年6月獲得劍橋大學生物醫學學士學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第二大股東Apex Medical的股份實際最終由岑均達全資持有,但岑均達並未出現在江蘇豪森的董事之列,招股書亦未對其身份信息作披露。

藥界夫妻檔,恆瑞和豪森兩家終是獨赴遠方

熟悉醫藥圈的朋友都知道,豪森藥業鍾慧娟和恆瑞醫藥孫飄揚是業界有名的夫妻檔,卻各自掌管著一家巨頭藥企,孫飄揚是恆瑞醫藥的董事長,而夫人鍾慧娟則是豪森醫藥的首席執行官,兩家公司同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可謂十分難得。

估值550億元“闖關”IPO,豪森藥業上市夢再進一步

這些年孫飄揚執掌的恆瑞醫藥一步步成為A股市場的醫藥大哥,截至2019年4月12日,總市值達2858億元。豪森藥業雖一直未上市,但業內人士都知道恆瑞上市之後,孫飄揚不是沒有動過將豪森併入恆瑞的念頭。

隨著,豪森藥業港股上市的傳出,孫飄揚此前對市場釋放的併購消息才被人們漸漸淡去。當然也有人打趣,不論豪森上市或者併入,中國最頂尖的兩家醫藥公司都是倆夫妻的。

人們也願意相信,豪森藥業赴港上市,再造一個恆瑞醫藥指日可待。

目前,港股有市值989.08億的石藥集團、市值759.95億的復星醫藥、市值652.30億的百濟神州等藥企,再加上即將上市的千億豪森藥業,對港股醫藥板塊來說應該存在利好,據瞭解,港交所新規後上市的歌禮制藥、華領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尚未盈利的創新藥企不斷遭遇破發下行,帶動著港股醫藥板塊出現低迷狀態。如果有著千億市值且研發管線齊全、企業經營良好的豪森藥業上市,或會重構港股生物醫藥板塊的格局。

今日,豪森藥業更進一步,未來,在這對藥界夫妻檔的帶領之下,拭看誰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