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養老服務業政策相繼落地

各地養老服務業政策相繼落地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郭詩錦)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養老問題逐漸成了全民共同關注的民生熱點問題。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在報告中“養老”兩個字出現16處,為歷年之最,而針對其中的養老服務業,民政部等相關部委已經出臺了30多項具體政策措施,目前正展開新一輪密集調研。與此同時,近一個月來,多地也在緊鑼密鼓制訂2019年養老服務改革方案。

福建:提高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

為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需求,讓更多老人享受到優質養老服務,福建省民政廳日前印發《養老服務補短板2019年行動方案》,提出全年實現新增各類養老床位1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提高到34張以上。新建150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城市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鼓勵地方建設兼具日託護理、上門服務、護理康復、居住養老等功能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家園模式),讓老年人在不離開熟悉社區的前提下享受專業化養老服務。新建500多所農村幸福院,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提高到55%以上。鼓勵社會力量整體承接和連鎖運營政府投資建設的養老服務設施,有條件的鄉鎮敬老院增設社區照料中心功能,轉型為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向特困、低保、留守、空巢、失能等社會老人開放。鼓勵縣域內的鄉鎮敬老院整體捆綁打包,引入專業化民營企業或社會組織規模化承接、連鎖化運營。

同時,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發展,每個設區市(含平潭綜合實驗區)新建不少於1所民辦養老機構。繼續實施養老服務工程包,全年完成投資不少於20億元。出臺“時間銀行”志願服務指導意見,探索推行為老志願服務登記制度,鼓勵更多社會組織、志願者主動參與為老、助老活動,不斷培育壯大為老服務志願者隊伍。

重慶:制定措施扶持養老服務業發展

日前,《慈善公益報》記者從重慶市民政局獲悉,為助推養老機構高質量發展,4月1日起施行《重慶市養老機構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針對養老機構建設提出了包括稅費減免在內的一系列扶持發展舉措。

《辦法》要求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應當按照規劃要求和養老服務標準規範相對集中配套建設相應的養老機構。配套建設的養老機構應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應當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或者在舊城更新和改造過程中配置相應的養老機構。

《辦法》明確了由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可以採取公建民營、委託管理、購買服務等方式,依法選定專業化的機構負責運營。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和運營養老機構,鼓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養老機構提供捐贈和志願服務。

此外,《辦法》還針對養老機構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發展舉措。包括:養老服務收入免徵增值稅;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自用房產和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符合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收入,按照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減半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用水、用電、用氣等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等。

同時,重慶市還將通過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資發展養老機構,並鼓勵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和老年人提供專項基金、中長期貸款以及綜合金融服務。

北京:開展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

北京市民政局、財政局日前正式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目前北京市養老事業發展重點為發展居家社區養老、農村養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明確了北京市2019年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重點任務,西城、豐臺、石景山、通州四區將展開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密雲、平谷等7個區將展開農村養老服務模式改革試點,海淀、平谷、密雲等3個區將展開互助養老試點。

據瞭解,北京市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將探索建設家庭護理床位並提供服務包;建立完整的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質量評估監管體系,形成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搭建全區智慧化養老服務統一數據平臺和服務呼叫需求調度的虛擬養老院平臺系統探索開展“平安365”巡視探訪服務等多項工作。北京市農村養老服務模式改革試點將構建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開展山區老年人居家養老照護服務;推進農村志願為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慈孝堂”建設試點推行“以孝治村”理念;建立適應農村地區的養老助餐體系;推進農村幸福晚年驛站監管體系建設試點;完善鄰里互助養老服務模式;支持基層老年協會建設等多項措施。北京市互助養老試點將通過培育發展老年互助社的方式,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社會交往、文體娛樂、教育培訓、互助養老等活動;鼓勵開展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抱團取暖”式志願服務;打造一處農村老年扶助幸福院等多種改革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