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北京

說到北京大家自然都認識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

帝都——北京

為帝都,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美食自然也是不甘下風,北京小吃可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在烹製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衝、煎、煨、熬等各種作法,共計約有百餘來種。有人將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藝”四個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北京小吃的內涵。有段歌詞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

愛窩窩

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愛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愛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後就能食用。

做法

糯米洗淨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曆年間稱之為窩窩的食品。

帝都——北京

蜂糕 蜂糕是用麵粉或米麵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種糕食小吃。因為這類糕食掰開後,內中有較多蜂窩狀的小孔,故名蜂糕。紅白蜂糕用麵粉發起成稠麵糊狀,發好的面均勻地兌上鹼揉勻,上面放上小棗、桂花、松仁、葡萄乾等果料,然後將和好的面上籠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層油,蒸麵時用筷子在面上捅幾個出氣孔,蒸熟即成。做紅蜂糕用標準粉加紅糖,做白蜂糕用富強粉加白糖。紅、白蜂糕味香甜,鬆軟利口 。

做法

米麵蜂糕實際上也是碗糕,不過它的原料不是麵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乾淨,用涼水浸泡4至5個小時,瀝盡水後,碾成粉過細籮,用一個盆將老酵撕碎,倒入溫水調稀,然後加入米粉攪拌均勻,蓋上蓋發酵,待發好酵後用鹼揉勻,趁熱倒在發麵盆內,加白糖、桂花、鹼面,使勁攪拌成糊狀(放鹼面注意鹼要對得合適,使酸鹼中和,恰到好處)。將對好鹼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內先刷油,上旺火蒸後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擺成圖案即成。米麵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紅綠果料,顏色美觀,口軟疏鬆,滋味香甜。因為中有蜂窩,故也稱米麵蜂糕。

帝都——北京

白水羊頭 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頭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鹽的一種吃食。色白潔淨,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皆宜。北京過去賣白水羊頭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區前門外廊房二條推車擺攤的馬玉昆,家傳6代,他製作的白水羊頭,清脆利口,講究夏天用冰鎮,冬天帶冰凌,越涼越好吃,羊頭肉分為羊臉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腦、天梯(上顎軟骨)等6個部位,任客選要,隨要隨切,撒上的椒鹽也很考究。

帝都——北京

冰糖葫蘆 這個可就是家喻戶曉的美食了是冬春之夜消閒的著名蜜餞。從大小蜜餞店、乾鮮店,到街頭小販都製做。而且除名店以外,小販製品質量超過一般的店家。老北京寧吃街頭小販所售,不吃一般乾鮮果店所制。每年的九月底開始,就有小販走街串巷,有挑擔的,有扛稻草樁子的,上面插滿冰糖葫蘆,一路吆喝著:“蘆冰糖,蜜嘞糖葫蘆……”《食物百詠》中稱:“葫蘆穿得蘸冰糖,果子新鮮滋味長。燕市有名傳巧制,籤筒搖動與飛揚。”注說:“冰糖葫蘆為北平名產,各樣鮮果均可穿蘸。早年抽籤之賭,北平不甚流行,唯售冰糖葫蘆者,率多帶有籤筒。”

帝都——北京

還有一個說到北京,然然都能想到的北京烤鴨,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裡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帝都——北京

帝都——北京

帝都——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