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市場不行了?檔主稱供不應求不愁賣!

縱觀當前美業環境,危機與機遇並存。市場蓬勃發展,國貨崛起,新零售、電商衝擊傳統渠道,社交電商、直播電商興起,流量無序橫行。此間,坊間流傳不少謠言,傳統門店不行了,傳統批發市場不行,傳統交易方式不行了……

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著有《鄉土中國》一書,書中認為,要了解全面宏觀,得從研究基層微觀開始。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突飛猛進的數十年間,作為美業批發源頭的“鼻祖”之一,享有“亞洲進出口最大化妝品批發市場之一”美譽的興發廣場現狀如何?不妨與中國美妝網記者一同走進興發廣場,由小及大,瞭解當前批發市場狀況,看看“傳統”是否不行?

批發市場不行了?檔主稱供不應求不愁賣!

微商、電商利好,供不應求不愁賣

“僅3月份,我們已經有一百多萬的訂單”中國美妝網記者隨意走進一家檔口,檔主老闆介紹道。在這家裝修看起來帶點“土”氣,放滿了面膜的檔口裡,老闆口中,記者瞭解到,這是一家專做面膜的化妝品公司。

“12元一盒,12盒倍數起定”,店內銷量最好的是一款主打玻尿酸補水功效的面膜,10片一盒,包裝是小清新的插畫設計,月售過百萬。據檔口老闆介紹,他們的面膜主要銷往國內的3、4、5線城市,批發價在10~15/盒之間,以門店銷售為主,自行定價,一般定價在50~80/盒之間,部分面膜經代理商在電商、微商等渠道銷售,整體銷量很好。

批發市場不行了?檔主稱供不應求不愁賣!

隨後,中國美妝網記者走訪了廣場內各類檔口,包括工具類、護膚類、彩妝類、包材類等,得到的答案均為供不應求,不愁賣。

“淘寶年代之前,客戶以實地批發為主,做的都是傳統零售。現在信息發達了,溝通下單便利了。加上電商、微商的火熱發展,我們的客源更廣了,不愁沒得做。”某檔主向中國美妝網記者透露。

據檔口老闆介紹,除了會展期間以外,興發廣場內人流均不多,主要以老顧客的電話/微信下單為主。“檔口接的是散客,我們對進店流量要求不高。”檔口老闆一邊數著訂單一邊說道。

批發市場不行了?檔主稱供不應求不愁賣!

既然人流不多,為何還要擴張規模?既然熟客下單為主,為何還需要檔口?是門面工程還是“沒落”謠言不攻自破?中國美妝網記者從興發廣場管理處瞭解到,興發廣場的一期二期檔口幾乎全部租罄,只剩下二期內街的幾個空位,廣場內出租率很高。

對此,廣東化妝品學會秘書長兼理事長郭清泉教授認為,傳統市場還是有生命力。“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需要一個場合來面對面交易,雖然電子手段越來越發達,但是大家關係到了一定程度,都需要見個面,不是說所有升級都是通過網絡就可以完成了,而是感情到了一定程度都要見個面才能進一步接觸。中國市場這麼大,需求是有多樣化的,所以我們的供給也要多樣化。興發廣場供給端很豐富,有他的市場和存在的必要,在市場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

批發市場不行了?檔主稱供不應求不愁賣!

打造亞太美都,向“互聯網+”商貿體轉型

興發廣場自2016年改造起便備受行業矚目。現場,中國美妝網記者看到挖掘機、吊機仍馬不停蹄加緊作業。“廣州白雲區要進行產業升級,無論軟件硬件都需要升級,現在硬件升級了,產品質量等軟件也要做好”郭清泉認為。

據悉,3月28日出臺的《廣東省化妝品安全條例》,其中有一條法規便是專門針對展貿市場的產品質量。條例中規定,展貿市場要對裡面進駐的商戶所銷售的產品負責,承擔連帶責任。

這意味著,升級後的興發廣場將往更專業,更規範的方向發展。中國美妝網記者向興發廣場諮詢租賃事宜時,也受到工作人員的多方確認。“做什麼的?”“公司在哪兒?”“是否有營業資格……”

批發市場不行了?檔主稱供不應求不愁賣!

據公開資料顯示,升級改造後,興發廣場將成為亞太美都:推動傳統銷售渠道向“互聯網+”商貿體轉型,擺脫低端形象,豎立民族高端品牌,形成化妝品總部集聚格局。

“近期,白雲區政協會把整體規劃給我們,讓我們進行研判。目前還沒拿到一手資料,所以不太瞭解改造現狀如何,但我相信,興發廣場升級改造後只會變得更好。”郭清泉認為。

在與客戶、檔主溝通的時候,得到的期待值普遍很高。來自福建,從事微商行業的陳小姐第二次來到興發廣場,在她看來,興發廣場變得越來越好了,“選擇更多,質量也越來越好”。

中國美妝網記者走訪當天,偶遇幾位來自利比亞的客戶,他們是第一次來興發廣場。“聽朋友說這裡可以拿貨,一天下來,我們很滿意,興發廣場貨品選擇很多,價格合理,下次我們還會再來。”薩拉微笑地評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