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在外受欺負怎麼辦?這3點家長需要知道,讓孩子受到尊重

朋友的兒子明明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他平時出門不愛主動跟別的小朋友說話,而且還經常被一些大一點的孩子欺負。朋友非常氣憤,經常生氣的指著明明責罵:“你怎麼這麼窩囊,他打你,你不會打回去嗎?你看你笨的。”但是不管朋友怎麼批評明明,下次出門的時候,孩子還是很內向,甚至被欺負。朋友沒辦法了,來向果媽求助。果媽告訴她,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孩子如果天生性格內向,比較膽小,家長應該幫助和引導孩子學會與人交往,而不是一味指責他,這樣只會是得其反。在果媽的解釋下,朋友終於意識到,孩子性格內向,總是被人欺負,其實自己也是有很大的責任的。

相信很多家長也跟果媽的朋友一樣,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有類似的困惑。其實,孩子性格內向是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的。有些是天生性格內向,有一些則是後天養成。家長應該瞭解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去幫助孩子。

一、 造成孩子性格內向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 孩子天生性格靦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有些愛玩愛鬧,外向活潑,有些則靦腆內向,不愛主動與人交流,甚至課堂上也不愛跟老師互動。但天生內向的孩子一旦跟其他人熟悉起來,就會正常交流和互動。這類孩子只是主動性較差,即俗話說的慢熱,並不是不會社交。

孩子內向在外受欺負怎麼辦?這3點家長需要知道,讓孩子受到尊重

2、 孩子天生不善與人交流。

有些孩子並不是不喜歡和別人玩,只是天生不擅長表達,不知道怎麼跟人交流。時間長了他們怕別的小朋友嘲笑,就把自己封閉起來,讓人覺得他們很內向。

3、 家長過於強勢。

一些家長平時對孩子過於強勢,不準孩子反對和質疑自己的一切要求。孩子有自己的主見時也拒絕跟孩子交流和商量。時間長了孩子就不願意跟父母交流,而且變得膽小、畏縮,進而使社交技能受到影響,變得不愛甚至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耍和交流。

4、 家長太過溺愛。

有些家長對孩子太過呵護,對孩子的一切行為大包大攬,沒有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使孩子進入集體環境如幼兒園後長期無法適應。孩子的行為容易遭到身邊的小朋友不理解和孤立,時間長了就變得沉默和自卑,不敢跟人交流。

可見,孩子的內向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逐漸學會與人正常交流,必然會影響孩子的社交關係。而且,孩子很有可能因此受到一些強勢的孩子的欺負。那麼,為什麼內向的孩子容易受欺負呢?

二、內向的孩子為什麼在外容易受欺負呢?

1、 內向的孩子不善交際,容易被孤立。

性格內斂、靦腆的孩子往往不善交際,不知道甚至不愛跟人交往,時間長了容易被其他孩子孤立。孩子形單影隻的時候就容易被欺負了。

孩子內向在外受欺負怎麼辦?這3點家長需要知道,讓孩子受到尊重

2、 內向的孩子膽小,畏縮。

內向的孩子往往比較膽小,行事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主見。這些行為特點容易引起一些性子比較急的孩子的反感,受到他們的欺負。

3、 父母教導方式有誤,導致孩子被欺負後不知道反抗。

許多內向的孩子比較聽話,家長說怎麼做就怎麼做。家長如果教導有誤,只單純的告訴孩子不準打架,不準跟別人鬧矛盾,卻不告訴他們遇到矛盾時怎麼處理和保護自己,導致他們養成在受欺負的時候不知道反抗,逆來順受的習慣,使別的小朋友更肆無忌憚的欺負他們。

總之,內向的孩子因為性格特點所致,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在外面被欺負。家長應當採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改善內向的性格,引導他們與人正常交往,贏得尊重。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三、如何讓孩子能夠受人尊重?

1、 教會孩子學會對不合理的欺凌行為說“不”。

家長首先要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處理社交矛盾的技能。如在幼兒園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動手打人,要讓他學會反抗,並告訴老師,讓老師處理。

孩子內向在外受欺負怎麼辦?這3點家長需要知道,讓孩子受到尊重

2、 家長教給孩子互相尊重的觀念。

家長平時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告訴他們打架或欺負別人都是不尊別人的表現。小朋友之間相處要和平並互相尊重。家長平時為人處世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讓孩子建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觀念。一個尊重他人、有禮貌的孩子自然會贏得他人的喜歡和尊重。

3、 多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多帶孩子出去參加集體活動,增強社交技能。

對於內向的孩子,尤其是不喜歡主動跟別人交流的孩子,時間長了變得比較孤僻和沉默,成為容易受人欺負的對象。家長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多與人交流,並教授他們一些社交技巧,例如互相交換玩具或者互贈禮物等,讓他們鼓起與人交流的勇氣。家長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遊戲中讓他們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逐漸增強與人交流的慾望,增強社交能力,避免受到孤立和欺負。

綜上所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如何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家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用錯方法,會給孩子的性格成長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因此,有些行為家長一定不能去做。

四、父母的教育要注意用適當的方法,這些錯誤的做法會害了孩子

1、 孩子受欺凌時只會指責孩子,認為都是孩子的錯。

有時候明明是別的小朋友的錯,有些家長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喜歡用責怪自己孩子。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慣孩子、不寵孩子,是有家教的表現。其實這樣是不負責任的。這種做法不但不會給孩子正面的教育效果,還會使孩子變得更加沒有自信和內向。當他們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習慣性的認為都是自己錯,不敢反抗,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逐漸養成逆來順受、唯唯諾諾、膽小沒主見的性格。

孩子內向在外受欺負怎麼辦?這3點家長需要知道,讓孩子受到尊重

2、 奉行“打擊式教育”,平時對孩子過於苛責和嚴厲。

有些家長平時對孩子非常苛刻,不容孩子有一點錯,總是對孩子很嚴厲,喜歡打擊和指責孩子。孩子內心長期得不到認可,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沒自信,內向,覺得自己很笨,不敢跟人交往。

3、 家長對孩子過度緊張,甚至有些“被害妄想症”。

有時候孩子只是性格比較安靜,在人際交往時沒那麼積極,但並不是沒有社交能力。但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內向,容易被欺負,以至於過度緊張,總覺得孩子只要不開心就一定是受到了欺負,並不斷用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孩子。時間長了導致孩子在人際交往中遇到一點矛盾就認為自己是被欺負,影響孩子對是非的判斷,進而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4、 家長自己不愛社交,不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甚至禁止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裡玩。

部分家長自己不愛社交,喜歡宅在家裡,不喜歡出門跟朋友聚會,也不喜歡別人到自己家裡來做客。這些都會給孩子一個示範作用,他們也就變得比較內向,不愛與人交往。甚至有些家長還很反感孩子帶朋友來家玩。時間長了孩子就變得性格孤僻、不愛社交。

孩子教育無小事。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和引導孩子,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果媽今天的文章對家長朋友們在孩子性格培養方面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發。

如果家長朋友們對孩子性格內向的問題有其他看法或建議,歡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討論。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話梅留言,話梅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話梅媽媽,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