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本週解讀書籍《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希望對你有用。

為人父母后,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個兩歲的孩子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學會熟悉的操作手機裡的各種軟件,學會熟練使用Ipad,學會如何從電腦中找到喜歡的動畫片和遊戲。可是,家裡的老人一部智能手機,用了一年多,只知道如何打電話發短信。

孩子學習未知領域知識的能力比成人更強,他們更敢於試錯。孩子屬於未來,而我們也會慢慢變老,也許未來面對人工智能就如今天父母面對智能手機一樣。對於已經不敢輕易犯錯的成人來講,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呢?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正好探討了面對未來,人工智能不斷髮展和完善,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在與人工智能的較量中脫穎而出,不被打敗,甚至是成為人工智能的引領者。

人工智能時代,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本文作者一位是郝景芳,兩個女兒的媽媽,另一位王立銘則是兩個女兒的爸爸。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有的父母走在了前端,他們大量涉獵兒童發展類書籍,通過不斷實踐為我們帶來養育孩子的思考。

郝景芳在接受領英採訪時,說了這樣句話:“人生中,內心深處對生活的長遠打算和長期希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為人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應該用著眼未來的態度,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才能做到心中有天地,不至於遇到每一個關於孩子的問題都焦慮不已。

“只有優秀的教育者不斷增加,才有可能給所有的孩子都帶來更好的教育資源。”這個教育者不僅僅是老師,還指所有的家長。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才是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的決定人和執行者。

全書分為五個篇章:第一,激活大腦力(兒童大腦發展); 第二,提高學習力(數學和語言啟蒙以及讀寫能力發展); 第三,培養科學力(建立科學思維); 第四,鍛鍊思考力(共贏思維、正面思維、哲思啟蒙等); 第五,塑造軟實力(創造力和情商培養)。

我們在大量的教育類書籍中,已經知道,0-6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本書中作者也提出,在孩子0-7歲成長的關鍵期,教育者(父母)要做到適合的引導和干預,幫孩子順利完成關鍵期的能力訓練。順利度過關鍵期的孩子,在長大成年後面對多變的環境才能遊刃有餘。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教育孩子時需要心理學、認知科學等方面的教育理論和技巧,更需要學會用前瞻性眼光,反思傳統的教養經驗是否與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匹配。

書中作者提出,未來需要三大類能力:與人工智能相處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人工智能時代,知識技術迭代速度快,只有通過不斷自我學習,讓知識更新速度跟上時代變化速度,才能獲取不被淘汰。自我學習能力需要的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為人父母更需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才能適度引導孩子。

嘻哈媽媽理想國:每週拆解一本育兒書,當媽媽需要不斷升級打怪,育兒路上,總要有些知識防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