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40萬噸聚酯工廠破產,3.5億被買下!紡織化纖業大洗牌

4月9日,浙江石化巨頭、蕭山民企恆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宿遷逸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下稱“宿遷逸達”)以3.5億元人民幣成功競得江蘇翔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名下位於江蘇省宿豫經濟開發區的全部資產。

【關注】40萬噸聚酯工廠破產,3.5億被買下!紡織化纖業大洗牌

資料顯示,該資產總產能40萬噸,其中配套24萬噸短纖。宿遷逸達作為恆逸石化旗下聚酯纖維版塊公司,本次成功競拍將進一步升級聚酯纖維的產能和技術,其中公司短纖產能將增加至64萬噸,與現有產品形成配套,提振優勢產業鏈發展。

【關注】40萬噸聚酯工廠破產,3.5億被買下!紡織化纖業大洗牌

隨著國內消費穩步增長和結構不斷升級,市場對於聚酯尤其是差異化功能產品需求持續穩定增長,目前行業一直保持高開工、低庫存和高價差的運行態勢。

市場情報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最近發佈的一份關於聚酯纖維市場報告稱,全球聚酯市場總額將從2012年的624.6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108.6億美元,複合年平均增長率達8.6%。

據瞭解,恆逸石化近年來抓住行業穩定增長的有利時機,以“資本+併購+整合”的創新多元化方式,吸收整合業內優質產能以進一步完善產業佈局,目前已形成業內領先的"滌綸+錦綸"雙產業鏈驅動發展模式。

行業洗牌過程尚未完成

龍頭優勢必將不斷強化

【關注】40萬噸聚酯工廠破產,3.5億被買下!紡織化纖業大洗牌

恆逸石化近兩年通過併購及內生增長的方式快速擴充了一批滌綸長絲產能,享受到了景氣週期帶來的利潤增量。若相關項目在未來1-2年內全面投產及進入上市公司體內,恆逸石化將有望迅速成為國內滌綸長絲行業領軍企業。

有行業人士預計到2020年底,恆逸石化控(參)股聚合產能有望超過700萬噸,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聚酯生產商;基本完成PTA和聚酯長絲的上下游一體化匹配。

這一輪滌綸長絲的景氣週期與2010-11年相比存在很大不同,我們認為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此輪復甦為行業供需格局自然變化形成,而非通過非常規的刺激手段實現。相關產品的價差水平雖較低谷時期復甦明顯,但與前一輪景氣高點相的暴利狀態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行業秩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同樣是景氣週期後的擴產能週期,由於上一輪週期具備暴利的特徵,吸引了諸多玩家競相參與到了產能建設中,導致行業秩序失控。

但當前這一輪週期後的擴產能,速度相對平穩且秩序可控。

市場認為今後滌綸長絲行業的分化態勢將日益顯著。一方面,目前行業前列的企業大多具有上市公司背景或即將完成上市步驟,資金實力雄厚、融資渠道通暢。另一方面,這類企業有條件、有能力不斷推進新技術、新工藝的使用,保證產品適銷對路,加之規模效應,成本優勢將不斷強化。

需要注意的是,行業新增產能的整體規模大,自動化程度高,綜合加工成本比舊產能低。根據我們的分析,自動化程度高的新增產能單噸的盈利比舊的產能要高出200元左右。

當前,滌綸長絲行業20萬噸規模以下的企業產能仍有400萬噸左右,佔名義產能的11%;2004年之前投產的老舊產能仍有1300萬噸左右,佔名義產能的37%;而且行業有15%左右的熔體紡產能。這些產能的成本都相對較高。

此外,大企業在科技進步環節也在逐步築起壁壘。17年12月,由浙江恆逸石化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自主立項、自主開發的鈦系催化劑聚酯切片在2000噸/年連續裝置上成功試生產。

恆逸無銻環保聚酯產品商標註冊為“逸鈦康”,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標誌著恆逸在國內同行中率先成功開發出與銻系催化劑產品同等質量的長絲級無銻環保聚酯產品,解決了PET染色過程中的銻金屬析出問題。目前“逸鈦康”產品現已進入用戶試用推廣階段,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我們認為科技進步的壁壘歸根到底還是資金實力的壁壘,行業龍頭企業在進入研發和生產互為促進的良性循環後,營造的壁壘將使競爭對手難以追趕。

洗牌將繼續?

行業如何發展?

恆逸此次調整併購預案再一次提醒了所有的中小化纖企業。為了拉攏資本市場,提升競爭力,龍頭企業收購的步伐只會越來越快,當下無疑又到了洗牌的時刻。一名業內人士指出:“聚酯產能在25萬噸或以下的工廠,接下來的日子會很危險,下一個被收購的很有可能就是他們!”

未來幾年,紡織化纖企業的數量將繼續減少,產業集中度將迅速飆升,企業必須提升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立足。目前小型紡織化纖企業的企業處境將如何?行業龍頭企業“跑馬圈地”還將繼續嗎?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