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棉“靠邊站” 印度棉欲“轉正”

由於美棉進口被加徵25%關稅,直至今日中國政府尚未宣佈下調或減免高額關稅,受此影響,中國買家不僅在2018年11-2019年1月大量取消2018/19年度棉花采購合同,而且對2019/20年度美棉籤約也慎之又慎。

一些國際棉商表示,2018年11月份以來美棉幾乎被中國紡織廠、進口企業排除在採購清單之外(除非極少數訂單,雙方協商,通過提高合同價格來分擔增長的原料成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澳棉、巴西棉、印度棉對中國出口“如火如荼”形成鮮明對比。

青島、張家港、廣州等地的棉花貿易商反映,1-2月份港口外棉成交的重心是澳棉、巴西棉;3月份出貨的焦點是巴西棉、印度棉;4月份以來則以中低品質的印度棉、墨西哥棉、希臘棉為主。目前雖然港口保稅、即期的巴西棉數量仍比較大,但“物不美,價不廉”,受到紡織廠、貿易商的排斥(因收購、加工成本高及ICE棉花期貨上漲,中後期低品質資源價格難以下調),出口企業、中間商處境也比較尷尬。

對於選擇保稅美金或清關低品質印度棉、墨西哥的原因,業內歸納如下四點:一是隨3、4月份地產棉價格報漲,內外低品質棉花價差拉大(外棉外盤美金報價隨ICE大漲,但清關人民幣價格連續企穩);二是2019年儲備棉輪出遲遲沒有消息,國內低品質棉花供應有些吃緊;三是2018/19年度新疆棉向內地消費區移庫緩慢,中低品質、低可紡性棉花80%以上仍存儲在疆內監管庫,對中小紗廠而言“遠水不解近渴”;四是春節以後,OE紗、C40S及以下支數棉紗訂單明顯轉暖,“金三銀四”特徵凸現,紗廠抓住時機、全力開機生產,採購低品質、低價格外棉“充飢、過渡”。

作者:XXX;來源:中國棉花網;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