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母來中國大修有哪些困難?油錢七千萬算不上啥

近期,關於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來中國大修的傳聞,再次成為了熱點。去年10月,俄羅斯這艘唯一的航母在大修中突遭橫禍,負責修理的PD-50幹船塢不僅沉了,而且航母甲板還被吊車砸壞了。最嚴重的是,摩爾曼斯克的這艘瑞典造浮動幹船塢,是“庫茲涅佐夫”號在俄羅斯唯一可用的大修平臺。

其實俄羅斯不是沒有其他替代方案,但不是需要漫長等待(等待2020年遠東建好的一座新船塢),就是需要進行超長距離的搬運(把遠東的一艘浮動船塢搬過來)。對於“庫茲涅佐夫”號而言,與長途航行到中國大連大修相比,這些選擇並沒有太大差別。

俄航母來中國大修有哪些困難?油錢七千萬算不上啥

所以,不僅中國和俄羅斯國內,甚至連美國方面都有輿論認為,俄羅斯航母可能會運到中國大連進行維修。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將一艘6萬多噸的航母運到大連並不是一件輕鬆的活。

有人會說,當年中國將一艘沒有動力的“瓦良格”號航母運到了大連,俄羅斯為什麼不可以呢?而且“瓦良格”號就是“庫茲涅佐夫”號的同型艦!這個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庫茲涅佐夫”是否還有航行能力?如果自主航行能力完全沒問題,問題就比較簡單了,唯一問題就是路費。

從摩爾曼斯克到大連,海上航程接近兩萬海里。而“庫茲涅佐夫”號的最大續航力只有8000海里,需要至少兩次半途加油。按照航母儲油量8000噸計算,目前船用重油價格為3000元/噸,所以俄羅斯航母至少需要準備三份燃油的錢,也就是3000x8000x3=7200萬元(人民幣),大約一千多萬美元。

但是,“庫茲涅佐夫”號是受傷狀態,能否正常航行還是未知數。如果不能自主航行,那麼就要依託多艘拖輪來拖曳,像當年的“瓦良格”號一樣,用拖的方式走完這兩萬海里。

俄航母來中國大修有哪些困難?油錢七千萬算不上啥

問題是,這種超遠途的拖曳方式並不會一帆風順。當年的“瓦良格”號是廢船狀態,經得起折騰,而“庫茲涅佐夫”號是一艘武裝完備的航母,半路如果發生觸礁或者碰撞,航母可能的損壞可不比廢船更容易讓人接受。當年,“瓦良格”號在拖曳的半路多次遭遇事故,例如拖曳纜繩在風浪中斷開,導致航母處於失控狀態。“庫茲涅佐夫”號估計是不敢冒這種風險的。

目前看來,“庫茲涅佐夫”號的損傷主要在上層建築,動力設備可能未受損。但這艘航母服役多年,船況比較老舊,蒸汽輪機動不動就冒黑煙,不可太可能毫無故障地自主完成長途航行,所以拖船幾乎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庫茲涅佐夫”號來華的方式應該以“自主航行+拖船護航”為主。但這種方式仍然存在風險,需要較高水平的操船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否則一旦發生故障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還有一個最穩妥的方式,那就是船運航母!這種方式,是以大噸位的半潛船直接裝載船隻運走,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例如澳大利亞從西班牙購買的兩棲攻擊艦,就是用這種方式運回國的。

俄航母來中國大修有哪些困難?油錢七千萬算不上啥

但是,“庫茲涅佐夫”號太大了!澳大利亞“堪培拉”級兩棲艦隻有兩萬多噸,而且是以未完工狀態運送的,噸位減到了最輕,而俄羅斯航母噸位是它的三倍!即使是當年的“瓦良格”號,也是以未完工狀態拖到中國的,噸位只有三萬多噸,而“庫茲涅佐夫”號滿載排水量要有六萬多噸,把各種載荷去掉也有四萬多噸。

最關鍵的是,“庫茲涅佐夫”號長度超過了300米,而世界最大的半潛船,也就是運送“堪培拉”級的“藍色馬林魚”號只有224.5米長,實在裝不下這個龐然大物。所以,半潛船運送方式還不適合大型航母。而且,半潛船運送這類超大型物件也有很大風險,整體重心會非常高,穩定性差,易受風浪打擊。

總而言之,“庫茲涅佐夫”號如果想來中國,不冒一些磕磕碰碰的風險是不可能的。至於七千萬元的油錢,那是最不成問題的問題了。(作者:晨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