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需要幫忙的時候才想起朋友

所謂殭屍朋友

許多人將通訊錄上能夠撥通但是很久沒有撥響的號碼稱為殭屍號碼,將一些明明存在卻從來不做任何評論的網絡賬號稱為殭屍賬號,其實如果挖掘肖後的原因,忍怕在於擁有一批“殭屍朋友”。

所謂“殭屍朋友”可以認為是一些與他人具有朋友關係但是很長時間或者說基本都不會進行互動往來的人。

不要等到需要幫忙的時候才想起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朋友已經許久沒有聯繫了,翻開通訊錄,可以看一看有多少朋友、同學以及客戶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那些所謂的好朋友、所謂的老同學、所謂的老客戶,究竟有幾個月未曾聯繫了。

殭屍朋友的緣由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一類特殊的關係,主要原因在於人際交往的淡薄,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朋友對你失去了興趣,另一方面則是你沒有及時地與他人建立聯繫,導致關係越來越疏遠。

這裡所說的疏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次性的交流,比如很多人與他人建立起比較緊密的聯繫之後,很快就失去了聯繫,雙方之後再也沒有任何交流,這一類情況往往發生在營銷者與客戶身上。

不要等到需要幫忙的時候才想起朋友

還有一種情況是雙方關係比較密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之間的交流次數越來越少,從最初的每天交流一次,到每個星期交流次,到最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年才交流一次,這樣低頻率的社交無疑會導致關係越來越疏遠,彼此之間想要再進行深入交流,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感情維繫上需要主動性

在維繫感情這件事上,很多人都缺之主動性,而且直都在為自己的“缺席”尋找藉口:“他們都很忙,如果沒有什麼事情的話,我沒有必要去打擾。”“我們要是離得更近一些,就可以天天串門了,但是他的房子在郊區,我得花一個半小時才能到,而且前提是不堵車。”“我們之間的關係很好,沒有必要天天問候。”“我最近一段時間太忙了。”

除了親人之外,社交通常並沒有天然的信任基礎,人們之所以有機會強化彼此的關係,並增加信任,主要在於交流的主動性以及交流的頻率。平時經常主動聯繫對方,定期維護自己的朋友圈,維護和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那麼在關鍵時刻,對方才願意提供幫助。

不要等到需要幫忙的時候才想起朋友

定期聯繫他人

定期聯繫他人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如平時花時間和對方聚一聚,偶爾通一通電話,發幾條信息聊一聊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經常登門拜訪,通過串門來強化彼此的關係。當對方面臨困境的時侯,能夠幫忙的就不要輕易推託和拒絕。

深入交流並不是通過一次或者幾次的社交活動就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依賴情感的慢慢培養,也就是說社交雙方需要通過不斷交流強化關係,並在關係的提升上逐步深化談話的內容。人們平時應該積極主動地與朋友、客戶進行交流,而不要等到需要他們時,才想起來給對方打電話。

不要等到需要幫忙的時候才想起朋友

有些人平時不懂得與人打交道,也不注重和老朋友聯絡感情,等到自己需要尋求幫助時才想起給朋友打電話,想起和朋友級舊、聚餐,可是由於缺乏足夠的情感維繫和情感基礎,對方可能並不願意提供幫助。

米爾頓是一個普通的塑料供應商,但是他卻在有限的規模和能力內將生意做到了極致;他做過的生意成功率達到了80%以上,而且很多跨國公司都有意和他合作。而這一切源於他在做生意的時候堅持的一個策略,那就是隻要和任何一個客戶建立聯繫,那就要將這種關係轉移到生活當中。事實上,對於那些和自己打過交道的客戶,米爾頓都會一視同仁地對待,平時會給他們打去電話,偶爾派人送去一些小禮品,他還抽空與客戶一起出去旅遊,雙方會談論各自的工作和家庭。而正是因為多年來的積極耕耘,他建立起非常廣闊且穩固的人際關係,生意自然越做越大。

有經驗的社交者都知道一個道理——好的關係應該深耕於生活的點點滴滴

想要讓彼此的關係更進一步,想要讓彼此之間的交流實現突破,保證交流的頻率是基礎,雖然頻繁交流並不能保證雙方建立深度社交關係,但不會交流的人肯定無法贏得他人的信任。

所以人們應該定期聯繫好朋友和客戶,應該保持積極性和主動性,按照社交行為學家的說法,如果人們有一個固定的社交群體,那麼應該在群體活動中表現得更加積極。

在社交時代,每一次發言都有外部性(溢出效應),這些溢出可能會產生積極影響,也可能會產生負面作用,但無論是哪一種溢出都會積累沉澱出個人品牌,而個人品牌的塑造又會競爭有限的注意力資源。

不要等到需要幫忙的時候才想起朋友

如果人們在社交中表現得不夠主動,尤其是在群體社交活動中保持沉默的話,往往會被大家默認他沒有正外部性,而且很多人即便表現出了負外部性,也不會受到懲罰,因為這個時代真正排斥的是那些不喜歡發言的人。

因此,最好的交流就是每隔一兩個星期就與對方進行交流,如果覺得時間比較緊張,也可以採取節假日問候和拜訪對方的形式,而平時遇到什麼間題的話,更應該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

為了保證關係有更深的突破,在交流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其自然和深度

交流自然是保證真誠的前提,是保證雙方情感深入的基礎;而深度指的是內容上的深度,平時有什麼問題可以主動和對方進行交流,對方有什麼疑難,則要積極提供幫助。

一開始,如果雙方的關係不那麼密切,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問候,等到關係越來越好,就可以進行深入交流,而不是繼續說“最近怎麼樣”、“有空一起聚一聚”之類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