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25人!南京大學兩位博士受邀參加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

交匯點訊 “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自1951年開始,每年都舉辦一次。會議會邀請一批化學、物理和醫學/生理學等學科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從世界80多個國家挑選出來的優秀博士生和青年科學家齊聚一堂,探討未來科學發展。今年,第69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定於6月30日至7月5日在德國召開,我國共有25人受邀參加,來自南京大學的兩位博士梁爽、張傲男就是其中的優秀學霸代表。

“物理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表達形式”

全國僅25人!南京大學兩位博士受邀參加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

南大物理學院理論物理專業在讀博士梁爽師從李建新教授、陳薇副教授,目前研究方向為“強關聯繫統中新穎量子自旋和拓撲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學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B、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上發表論文多篇。參加多次國際國內會議並作口頭報告,還獲得過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標兵,博士生英才獎學金。

這樣一張讓人驚掉下巴的簡歷只是叩開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基礎,能夠獲得“入場券”,梁爽還要經過學校推薦、函評及德國專家面試等多輪選拔。談及選擇科研的原因,梁爽給出的回答簡單純粹:“因為物理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從小受家庭影響,理科的學習帶給梁爽的是一種輕鬆和快樂,在她眼裡,物理學的“簡潔優美”是對世界的一種無與倫比的表達形式,因此她選擇將許多人看來深奧難懂的物理學作為自己的方向。

物理學的思維方式早已進入了梁爽的日常生活。她舉例,當別人談及一個觀點時,自己的第一想法不是評判對錯,而是注意別人得到這個觀點的前提和背景,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這個問題。

對於即將赴德參加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梁爽難掩激動與期待,認為這對於自己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梁爽希望能在這次會議中與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交流,感受不同國家的科研氛圍,也希望能為今後的合作打下基礎。

“有趣”是探索一切事物的源動力

全國僅25人!南京大學兩位博士受邀參加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

就讀於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張傲男目前師從張利劍教授從事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關注區別於經典表現的量子行為及其應用,用光學手段觀察光的非經典行為及其在信息處理、傳感、數學等領域的交叉應用。

與梁爽不同,張傲男並不是一開始就選擇了科研這條道路,剛進入南大時,他期待畢業後能更早地接觸到實際產業,參與了南京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並修讀各類專業課程,包括現在的導師張利劍教授開設的“高等光學”課程,老師們的言傳身教,讓他慢慢對研究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選擇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方向,則完全是張傲男自己的興趣所導,從本科階段開始,光電信息就一直是他感興趣的方向,他相信量子技術在多個學科中的交叉和應用將會創造無限可能。他認為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學習和了解未知的領域,探索有趣的現象,同時能夠運用它們做一些有用的東西,是他做很多事情的內在動力。當然,這些事情不僅限於他所從事的量子光學研究,也體現在他生活的各個方面。

張傲男表示,自己是一個自由的人,不喜歡被約束。和當初選擇研究方向的原因一樣,日常生活中的他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我喜歡自己探索,喜歡忙碌於自己認準了的事情”,這也是他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原因。

對於即將到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張傲男最為期待的是此次會議氛圍自由的對話研討形式。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除了要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他還是希望能做好自己的本職研究,在會議中與諾獎獲得者們和全球的青年科學家一起交流對科學、對生活的理解。

鏈接:什麼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

自1951年起,在德國林島每年都舉辦一次,邀請一批世界各國的以化學、物理和生物等領域為主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一批從全球80多個國家挑選出來的優秀博士生和青年科學家。大會主題在化學、物理和生物等領域逐年輪換。

截至今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已連續舉辦69屆,對世界各國的優秀博士生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從2004年開始,中國大陸博士生代表受邀參加大會。

今年的大會將聚焦物理學領域,全國共有25人最終獲得出席資格。

通訊員 王安迪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