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提到盧旺達,接下來就避免不了“大屠殺”這三個字,而國土面積大約只相當於兩個北京,又地處非洲中東部內陸的這個國家,似乎已經天然被打上了中非國家所特有的標記——“貧窮”、“混亂”、“腐敗”、“部族仇殺”等等貶義標籤。

然而正是這個本該“積貧積弱又混亂”的中非國家,卻是2017年CNN所列出的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之一,而同樣榜上有名的還有成都、休斯度、大堡礁、冰島等地——而在該年世界旅行大獎也將“2017年非洲最佳旅行目的地”的桂冠加冕在了這個小國之上。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事實上,盧旺達大屠殺發生於1994年,迄今已有二十五載,距離講述盧旺達大屠殺的電影《盧旺達飯店》也有十五年時間,而如今這個昔日伏屍百萬的國家已經成為了非洲國家的楷模。

盧旺達從2002年到2015年GDP平均增速高達8%。

國內政治穩定,秩序井然,首都基加利更是全國典範,在2008年成為榮膺聯合國人居獎的第一個非洲城市。

推動限塑令,在盧旺達國內的所有商店裡,都只提供紙袋...

貪汙如果超過15美金,就會被判處2-5年的有期徒刑。

但真正讓盧旺達人感到驕傲的則是完成了胡圖族和圖西族的民族和解,讓這片土地成為了中非種族部落仇殺海洋裡的文明燈塔——而這一切,來得並不容易。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中國企業駐地:盧旺達基加利的郊外別墅區)

就像當盧旺達發生大屠殺時,BBC的高層們難以相信前線記者凱恩的報告,他們不認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地球文明之上,還有平民針對平民的大屠殺一樣——相信這樣的大屠殺不容易,而形成大屠殺的民族仇恨也並不簡單。

如今的盧旺達族群構成,胡圖族佔據該國1200萬總人口的85%,圖西族則為14%,特瓦族則僅僅只有1%。

而盧旺達的國家歷史,其實就是胡圖族和圖西族四百年的恩怨情仇。

十六世紀中期,胡圖族的人口在盧旺達地區裡已經形成了多數族群的地位,然而圖西族人口雖然較少,但由該民族所建立的盧旺達王國卻是當時該地區八大王國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

到了十八世紀,圖西族國王徹底統一了該地區,圖西族人由此開始了以小族臨大國的統治。

為了維護統治地位,打壓胡圖族的反抗力量,基加利世系的國王,開始區隔圖西族人和胡圖族人,等到了德國開始殖民的時期,圖西族已經佔據了盧旺達絕大部分土地,而胡圖族人則淪落為了奴隸、佃農一流。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接替德國開始在盧旺達進行託管統治的比利時政府,在1933年進行人口普查時,由於無從分辨長相、身高上沒有太大區別的胡圖族和圖西族人,只能以是否擁有十頭牛的家庭財產,再兼之以鼻翼的寬度,來辨別民族。

而正是經濟、政治地位上的懸殊,使得數百年裡圖西族和胡圖族的矛盾逐漸尖銳,等到了西方殖民者退出,盧旺達獨立,佔據多數族群地位的胡圖族便開始清算圖西族人的“種族壓迫”——內戰正式開打。

只是胡圖族雖然有比利時人的支持,但圖西族久處統治地位,坐擁大量的精英與老卒,很快就組建了“盧旺達愛國陣線”穩住陣腳開始反攻。

雙方時戰時和,眼瞧著就要達成和平協議,然而隨著1994年盧旺達時任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墜機身亡,在胡圖族極端分子挑動之下,直接引燃了盧旺達大屠殺的導火索——胡圖族的高層們先是殺害了時任圖西族女總理,剪除了胡圖族裡的溫和派高層,緊接著便拉開了針對圖西族的平民屠殺。

在三個月之內,當時人口不到一千萬的盧旺達,在這場從胡圖族開始的屠殺裡,互相仇殺下,有一百萬人死亡,超過兩百萬流離失所,更有兩百多萬人成為難民。

一國空其泰半,浩劫之下幾無幸者。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根據聯合國統計,在這場舉世震駭的大屠殺裡,幾乎所有的盧旺達兒童都目睹了大屠殺裡的人間至惡,以至於其中有90%的孩子認為冥神重臨人間,有87%的孩子見到了滿目伏屍,有80%的孩子失去了親戚,58%的孩子駭然於斬首之景,更有31%的孩子見到了婦女遭受強暴...

可諷刺的是,當年攔路殺人的胡圖族人想要分辨圖西族人與否,居然還要憑藉身份證——因為不如此,根本就無從知曉對方的身份...

而正是發生在無論胡圖族和圖西族家庭之中的慘象,讓盧旺達的兒童們在成年之後,成為了新政府裡推動化解種族仇恨的核心力量。

在每年四月的“反思盧旺達大屠殺紀念日”,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大屠殺紀念館都會吸引各地的盧旺達人來此反思與寄託哀情。

而在此時此刻的盧旺達人身份證上已經沒有民族一欄的設定。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但盧旺達之所以成為“非洲典範”甚至被稱作“非洲新加坡”,民族和解只是其中最基礎的一環,這個國家的崛起,還有賴於迥然於非洲的國家風格。

在盧旺達的街道與田野之間,看不到懶散遊蕩的閒人,雖然該國2017年人均GDP只有748美金,但在這裡“努力”和“方向正確”是最好的褒獎。

在盧旺達,每一個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被定義成為“義務勞動日”,在這一天裡盧旺達人無分老幼都會關閉商店,停下工作,走上街頭、田畝之間,或修補水渠,或維護道路,或進行市政綠化。

而整個社會的如此付出,是因為他們都確認走在正確的道路之上。

大力發展旅遊業的盧旺達早在2008年就受聯合國肯定,成為了第一個榮膺人居獎的非洲國家。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從此先是2011年盧旺達被世界銀行、世界經濟論壇、非發行三大國際權威機構評價為全球最具旅遊發展潛力的國家,隨後又於2017年在超過二十萬旅遊從業者和專業評委的投票之中榮獲世界旅行大獎“2017年非洲最佳旅行目的地”。

但旅行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在立定“旅業興國”時的盧旺達缺衣短食,解決溫飽或許不難,但想大力開拓基礎建設卻是難上加難,為此方才有了全民共同無償付出與努力的義務勞動日。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正是盧旺達形成了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共識,使得時任總統卡加梅進一步推進民族和解政策,在2018年的調查之中顯示,盧旺達全國和解程度達到了95%以上。

同時卡加梅政府還一力效仿“新加坡”,推進肅貪事業,在盧旺達任何公務員財產來源不明,會被判處2-5年的有期徒刑,而審查官、國會公共會計委員會等部門的設立,則加強了反腐的程序性,由此高效廉潔的政府讓盧旺達政局更加穩固。

在最新的非洲國家排名之中,盧旺達營商環境在非洲排名第二,治安環境全非第一,在全球排名之中盧旺達人也不落人後,營商環境高居190個經濟體之中的第29名,辦理公司僅僅只需要六個小時,政府效率之高,堪比新加坡。

可對於盧旺達這樣一個非洲小國而言,其國際外交上的成功,才是該國真正騰飛的關鍵。

在2019年4月7日於盧旺達大屠殺紀念館進行的紀念活動之中,比利時國家元首和歐盟主席容克都拔冗出席,而該國之中70%的道路修建則來自於東方新興經濟體的援助。


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新加坡,盧旺達經歷了啥?


這是因為盧旺達既不忘接軌歐美左翼政治,推動女性參政——在國會議員席位之中為女性設下了30%數量的保留席位。同時又不忘實業興國,在2015年開啟“盧旺達製造計劃”,接軌東方新興經濟體的全球佈局,貿易逆差從該起年的12.1億美金下降到了2017年的8.26億美金,兩三年間工業有如此成就,著實令非洲矚目。

可以說,盧旺達從一個種族屠殺的失敗國家,走到如今敢眺望2020年成為中等收入經濟體的非洲楷模,雖然是基於種族和解,但同樣不盲目信仰任何一個國家的成功範例,仔細借鑑東西方的成功經驗,既不忘女性平權,又不忘發動民眾,最後效仿新加坡的民主體制,才讓這個國家在部落仇殺成風的中非大地上走到了今天。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真實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