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溫泉縣位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河上游河谷地帶。呼斯塔遺址位於溫泉縣城東北約40公里的阿拉套山腳下(見圖一),呼斯塔是蒙古語音譯,意為“有樺樹的地方”。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遺址由北至南分別為黑山頭軍事瞭望與防禦遺存、阿拉套山前沖積扇遺址中心區、小呼斯塔山頂軍事瞭望與防禦遺存、哈如魯山頂墓地與居址(見彩圖1)。遺址範圍約12平方公里,是目前已知西天山北麓青銅時代面積最大、結構最為複雜的考古學文化遺址。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黑山頭是一座120米高的山丘,山頂上有一處平面呈不規則“品”字形的居址,其南側是海拔60米的巴克呼斯塔(小呼斯塔)山,兩者直線距離4公里,小呼斯塔山頂上有一座長方形的居址,接近山頂的山坡上有一條長約百餘米的石牆,圍護著山頂的居址。小呼斯塔山西側的哈如魯山頂上有一處墓地,其中有一座接近正方形的石板墓,邊長9米。南北兩側山頂居址拱衛下的阿拉套山沖積扇上的遺存是呼斯塔遺址最重要的部分,是遺址核心區,由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石構居址構成。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一、遺址核心區


核心區的發掘圍繞著一處石構建築組合基址進行,這處基址由長方形主體建築、前室、兩間西側室、院落、院牆組成,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見彩圖2),是目前已知的西天山北麓面積最大的青銅時代建築組合。居址牆體由內外兩道砌石中間夾土石混合物構成,居址牆體內立面保存高度0.8米、外立面保存高度1.3米。在主體建築西南角,還發現了一座祭祀坑,出土了人骨、陶器、銅器等遺物,其中角柄青銅短劍(見彩圖3)和角柄青銅錐(見彩圖4)保存完整、做工精良,錐柄表面還裝飾了細密規整的刻劃網格文,是目前亞歐草原地區最為完整的角柄青銅武器,彌足珍貴。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大型建築組合基址北側,分佈著一道由西牆、北牆、東牆構成的“倒U字”形牆體,長達450餘米。牆體結構與大型建築組合牆體一致,牆體上有出入口、門房、墩臺等遺蹟,這些有待於進一步的發掘工作來確認。牆體、大型建築組合基址和圍牆內其他居址建築組成了面積10餘萬平方米的呼斯塔遺址核心區,我們推測這是一處青銅時代早期的中心聚落(見彩圖5)。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核心區東北部分佈有兩塊巨石,其中南側一塊巨石上有“足印”形巖畫。圍繞這兩塊巨石,分佈有石構建築基址組合。足印巖畫往往與祈求生育的祭祀活動或祭天活動有關。這樣一組建築是否與巖畫相關?其功能是否與祭祀活動相關?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發掘工作才能予以解答。

在核心區東側,還分佈有大小不同、平面形狀各異的眾多石構建築基址,這些基址的結構、功能也需要進一步的發掘確認。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二、黑山頭軍事瞭望與防禦遺存

黑山頭山頂發掘的軍事瞭望與防禦遺存平面呈不規則的“品”字形,其結構、建築技術與沖積扇上的大型石構組合建築如出一轍,出土的陶器也說明了其年代與大型建築組合一致。在居址地面上還發現了兩具完整的馬頭,為解決中國家馬起源問題提供了實物資料。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三、哈如魯墓地

墓地位於呼斯塔遺址南部邊緣哈如魯山頂,我們主要清理了墓地西部的M3、M5、M6和M7(見彩圖6)。M3是一座方形石構墓葬,大型石板圍成方形石圍,中間為一南北向長方形石棺,石棺內部以小型石板分割成三個棺室。三個棺室內都有火葬遺蹟,最南端的棺室內隨葬了一件陶罐。這件陶罐個體較小、製作粗糙、火候較低,應為明器。M5與M7結構近似,均為卵石壘砌的近方形石圍,石圍中間是東西向墓室,墓室內有石棺。M6的三個石圍為一次性規劃建成,北側有一座後續建成的近半圓形小石圍。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四、重要的出土遺物

呼斯塔遺址出土的陶器以夾砂灰褐陶為主,也有少量夾砂紅陶。器形多為敞口束頸鼓肩斜壁的小平底缸形陶罐(見彩圖7),也有部分類圈足器和缽形器。紋飾多見刻劃或戳印紋組成的幾何紋(見彩圖8)。另見有大量利用陶片加工而成的紡輪。石器包括大量磨盤、磨棒,有形態較為原始的馬鞍形磨盤,更多的是形態較為成熟的長方形磨盤。還有大量大小不一、厚度各異的圓餅形器,其功能需進一步研究確定。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遺址出土的16件(組)銅器,主要是兵器、工具和裝飾品。經過分析、觀察,結果顯示:這些銅器中10件為錫青銅,含錫量差別不大,只有少量的砷、鋅等微量元素,說明這批銅器的合金配製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和發達,或許暗示這批銅器應該是本地製作,而非由其他地區交換而來(見彩圖9~12)。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專家解密:為何溫泉縣呼斯塔遺址如此重要?

五、呼斯塔遺址的初步認識

第一,根據呼斯塔遺址哈如魯墓地出土人骨樣品測年結果,除墓室外地表採集的一個樣本和墓室填土內採集的一個樣本年代偏晚外,其餘樣本測年結果均 在公元前1682年至公元前1431年,這與遺址出土陶器顯示的年代特徵吻合,大致處於亞歐草原廣泛分佈的安德羅諾沃文化時期。

第二,遺址出土的磨盤、磨棒表面附著有禾本科大種子植物澱粉粒,經殘留物檢測分析,疑似粟黍類農業產物。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基本為草食的家畜動物,以羊(包括綿羊、山羊)和黃牛佔絕對多數,其中羊最多(目前看來綿羊比山羊多),其次為黃牛,再次為馬骨,雖數量不多,但各個遺蹟均有出土。還有極少的狗、鹿和一些尚待確認的野生動物骨骼。馬骨的DNA檢測分析表明,11個個體屬於家馬,體毛顏色有栗色、棗色、黑色、白斑有黑色。

以上檢測結果顯示,當時的呼斯塔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為輔,存在少量的狩獵經濟。是否為定居的畜牧業,需要對出土動物骨骼進一步量化統計和死亡年齡結構的分析。

第三,呼斯塔遺址為研究早期東西文化交流、“史前絲綢之路”的形成過程提供了難得的材料。遺址中出土的大量馬骨和疑似粟、黍和麥類作物殘留物說明,最遲不晚於公元前17世紀,以歐亞草原為媒介的東西方文化交流與互動就已經十分成熟,遺址出土的安德羅諾沃文化類型的陶器有助於說明當時文化交流的背景和形式。

第四,呼斯塔遺址是目前所知博爾塔拉河流域規模最大、內涵最為豐富的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遺存,黑山頭居址與其南側的小呼斯塔山頂居址遙相呼應,拱衛著以大型建築組合為中心的遺址核心區以及周邊居址群,是一處大型中心性聚落遺址,很有可能是博爾塔拉河流域的權力中心,它為研究這一區域乃至亞歐草原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的社會發展階段、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重要資料。

(本文電子版由《西域研究》雜誌社提供,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賈笑冰,原文刊於《西域研究》2019年第1期。)



博州零距離

主辦/博州黨委宣傳部 承辦/博爾塔拉報社

監審/董淑健 編審/謝曉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