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相信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有那麼一兩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老師

,他們或許慈祥,或許嚴厲,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我們進步和成長,是我們人生的指路燈塔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部以師生情為主題的電影

《嗝嗝老師》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故事講述的是患有圖雷特綜合症的女主人公奈娜。經過無數次面試失敗後,終於找到理想的工作,成為了一名中學老師。將全校最差的9F班學生,全部變成變成了優等生的故事。

本片改編自身患疾病的美國教師布萊德·柯恩的真實經歷。同樣是戰勝缺陷和歧視,同樣是做教師的夢想,但當電影把視角從美國男性轉變到印度女性身上時,便產生了非常與眾不同的效果。

夢想、自由、平等、人性、親情等溫情的主題為核心,對故事做出喜劇化和本土化的加工是印度電影成功的秘訣之一。這些特點在《嗝嗝老師》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影片一開始,奈娜又一次踏上了面試老師的艱難征程。她的教育學背景和理科碩士的學歷,無可挑剔,然而每一次,都是在面試時被刷下來。

面對各種稀奇古怪的目光,她已經是第十八次向面試官解釋,她這種無法控制的抽動和打嗝,叫圖雷特綜合症

圖雷特綜合症並不是生理缺陷,而是一種神經精神性疾病。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在許多勵志電影中,無法改變的生理或其他缺陷實際上賦予了主人公“異類”的色彩。如何處理異類與主流認知/歧視的矛盾一般會作為電影的主要敘事線索。

以此為題材的勵志電影所要表達的無非是這樣一個主題:我這麼努力,不過是想做一個普通人。

在闡述“普通人”主題這一點上,《嗝嗝老師》可以得滿分。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在經過頗多周折之後,奈娜好不容易成為自己母校的老師,接手的班級卻是整個年級排名最後的F班。

這個班只有十四個學生,每天逃課閒逛,無心學習,整蠱老師倒經驗豐富,已經氣走了好多個,他們還打賭,這個新來的“嗝嗝老師”,不出一天就會被嚇跑。

沒想到,奈娜聽到學生把她的圖雷特綜合症編成rap,不僅不生氣,還跟大家一起唱。儘管無比艱難,但她已經接納了自己,並且將這種寶貴的經驗和寬容,用在這群學生身上。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但是,在種姓制度最森嚴的印度,階級固化的遺毒侵染到方方面面,把學生分成A班到F班,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成績,更因為F班的學生,全部來自貧民窟

當A班學生有車接送、學習環境優渥的時候,這些貧民窟的孩子,光是為了生存,就幾乎用盡了全力。

奈娜明白,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首先就是接受教育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所以,她可以頂著校方的壓力,無視同事的冷嘲熱諷,用盡一切辦法,努力幫助這些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更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擅長的學習科目。

在一起經歷過“打破玻璃事件”“雞蛋拋物線事件”“家訪事件”和“作弊事件”之後,奈娜成功的用自己的品格和能力感化了9F班的孩子,他們不僅在考試中全體通過,還被戴上了獎章。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印度勵志電影之所以在國際上受歡迎,不僅因為他們塑造出的獨特喜劇和歌舞氛圍,而且由於其中折射出許多現實問題和人文關懷

比如,《神秘巨星》大談離婚和家暴,但外殼包裹的是女性的夢想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直面刀刀見血的種族和宗教爭端,但走的還是喜劇和溫情路線。

去年4月在國內上映的《起跑線》依舊是包裝在家庭喜劇之下、反思印度教育的現實題材,該片在上映後曾經是當地的熱門話題。

《嗝嗝老師》也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其中不僅牽涉印度的教育公平,而且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與就業、女性權益、貧富差距等都有細緻的刻畫。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印度電影就像中國電影的一面鏡子,同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發展中國家,他們的創作人一直在告訴我們,不是有錢就堆出真善美,就能架空現實營造虛偽的感動

《嗝嗝老師》紮實、貼地、誠懇的故事主線,依然是孱弱的國產電影匱乏的,

在嬉笑、溫情背後,它對現實的關照依然硬朗、堅韌,貧富差距,階級壁壘,性別歧視,教育資源等問題,都是擋在師生面前的一堵堵無形之牆,怎麼拆除,能不能拆除,就見仁見智了。

印度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靠打嗝也能實現夢想

電影只是帶著我們做美好的憧憬,並不能解決所有現實問題,讓你笑過、感動過之後,結合自己的生活際遇,摒棄浮華與喧鬧,做一些

沉澱與反思,故事的目的就達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