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這棵老樹碰到區塊鏈這壺水,長新芽的時候到了?

當教育這棵老樹碰到區塊鏈這壺水,長新芽的時候到了?

近日,網信辦發佈了首批共197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眾所周知,在2018年的上半年,區塊鏈被炒的炙手可熱,玩家們趨之若鶩,可謂“站在區塊鏈的風口,連頭豬都能飛起來”。但是,隨著借區塊鏈之名的投機倒把、坑蒙拐騙的行業亂象增多,曾經大熱的區塊鏈在2018的寒冬中也漸顯蕭條。

此次網信辦配合2月15日實施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依法組織開展備案審核工作,這無疑保證了區塊鏈信息服務市場健康與快速發展。

據瞭解,此次197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除了涉及供應鏈金融、司法公證等熱門領域外,還有三個教育項目,它們分別是:北京智慧糖科技有限公司的智匯糖兒童成長教育系統項目,北京東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的Link100職業能力鏈項目和北京世紀好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未來學跡鏈項目。

區塊鏈+教育:以教育服務與保障為主的新結合

區塊鏈能夠吸引教育行業的關注與嘗試,主要還是因為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區塊鏈技術主要是由分佈式賬本技術、非對稱加密算法技術和智能合約這三項技術組成的,基於此,它就擁有去中心化、共識機制、可追溯性、高度信任的特徵。

因此,區塊鏈的特性能夠針對教育行業現存的問題作出對症下藥式的解決,這主要體現在教育服務和保障這方面。

據互聯網江湖(ID:VIPIT1)團隊分析,這一項目可能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記錄學生的學習數據成績,形成了可信賴性的檔案,供學生和第三方機構使用,規範來說就是建立個體學信大數據,為產學合作架起新的橋樑。

此外,智匯糖兒童成長教育系統和Link100職業能力鏈也是在這一方面的應用。就智匯糖兒童成長教育系統來說,它是利用分佈式賬本技術對幼兒進行數字化成長記錄,能夠發現孩子的天賦,實現趣味學習,最後進行個性化成長規劃。這與未來學跡鏈相似,都是針對K12教育而開發的項目。

而正保科技則是針對成人職業教育開發了Link100職業能力鏈項目,它能夠將個人職業能力證書和教育培訓過程等數據寫入區塊鏈並提供共享及認證服務,這就為公司的招聘提供更為準確真實的面試人員信息,同時也能促進成人就業,有效地解決了當前教育領域存在的信用體系缺失和教育就業中學與企業相脫離等實際問題。

綜上所述,眾公司對區塊鏈的研發主要是在個體學信大數據的應用方面。其實,區塊鏈+教育的應用非常廣泛,這些應用在未來都能夠有效解決教育行業的現存痛點。

首先,針對社會現在普遍存在的學歷造假問題,它可以建立學位證書系統,能夠解決世界範圍內的學歷造假。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就寫了主人公方鴻漸的學歷造假,留洋海外歸來,一事無成,臨回國時花錢辦了張“克萊登大學”的學歷,歸國後依然能夠以此“招搖撞騙”。

現階段,即使有學信網的存在,依然無法杜絕學歷造假。據瞭解,不法分子可以通過第一步查詢同名同姓的畢業生,第二步利用學信網漏洞解碼獲得畢業證編號在內的全部信息,第三步製作畢業證、學位證和學籍檔案的步驟輕鬆偽造學歷。

對此,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可驗證的、防篡改的存儲系統,將學位證等文憑放置區塊鏈數據庫中,就能夠保證其真實性,這邊輕鬆有效的解決了學歷造假問題。這不僅使學歷驗證簡單有效,還能夠節省學校和企業時間、人力和物力。

其次,面對教學、教研數據的“孤島困境”,區塊鏈能夠構建一個安全、高效、可信的開放式教育資源新生態。現階段教學教研數據的“孤島困境”現象主要表現在教案、課件、科研成果和學術抄襲剽竊方面。如開年以來就發生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翟天臨論文抄襲和湖南大學碩士劉夢潔論文抄襲的事件,都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大大降低了國內學術的威嚴和公信力。

對此,利用區塊鏈非對稱加密算法保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夠加強對資源版權的保護,同時區塊鏈還具有透明性的特點。因此,對於學術資源的創建信息能夠被查詢、追蹤和獲取,進而能夠從源頭上杜絕剽竊事件的發生。

再次,針對筆者自己曾經就遇到過的考研學習資料購買上當受騙等問題,區塊鏈能夠打造一個智能化教育淘寶平臺,實現資源與服務的全天候自動交易。隨著“終身學習”的概念深入人心,很多在職人員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還會進行自學,如考研、考各類證書等。對此,人們需要購買學習資料或專業培訓機構,但往往會因為供應商的誇大其詞上當受騙,在此情況之下,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就能發揮最大作用。

這時,消費者在平臺發出購買信息後,系統會根據智能合約的運行規則自動將對應的學習資料發送給消費,交易過程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每一筆交易就彷彿被全世界的人所監視,一旦出現欺詐等非法行為就將被全世界的人拉黑。這除了能夠保證服務的質量,還能夠實現學習者與培訓機構、學習者與教師、機構與機構之間的點對點的交易,無需第三方支付平臺,大大節省了中介平臺的運營與維護費用。

最後,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隨著它的成熟,還能夠在更多的方面發揮作用。但總的來說,區塊鏈+教育難以直接運用在教學方面,更多的還是為教學教育活動保駕護航。

但上述應用還僅限“理論上”,在實際應用中還會碰到諸多問題。

區塊鏈+教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唯物辯證法認為,新事物的成長不是直線上升、一帆風順的,而是要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是必定要受到根深蒂固的舊事物的頑強阻撓的。區塊鏈作為一個方興未艾的新技術在2018年就飽受質疑,一度處於風口浪尖之上,更何況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教育相結合,這就倍顯艱辛。

*不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與市場監督的缺乏

根據首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的內容來看,我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主要分佈在金融領域,在教育領域的分佈在197個項目中僅有3個,佔比不到2%,由此可見我國區塊鏈在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還很少,在推廣上會存在較大的阻力。這主要體現在:

一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屬性與傳統教育管理機構的中心化屬性相悖。由於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保護,傳統教育管理機構會因其較大的損害了它的利益而極度排斥,從而導致相關部門對區塊鏈+教育應用的大規模推廣持謹慎態度。

例如,個體學信大數據平臺就會嚴重侵害學信網的利益。需知,目前國內在學歷認證等方面只有學信網一家平臺,稱之“壟斷”也不為過。隨著區塊鏈的個體學信大數據平臺的落地,學信網以其龐大的體系就會極力打壓。

二是區塊鏈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與利益分配難以平衡。同樣由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屬性,區塊鏈數據是不屬於某一箇中心的,而是屬於數據的產生者,即教師、學生和教育管理部門。因此,區塊鏈數據的運用就難以透明化、合理化,市場監督的缺乏會嚴重妨害數據的合理運用、有效利用、合法使用。

*系統網絡容量小,師生數據隱私存洩露風險

隨著區塊鏈的廣泛應用,在我國數千萬乃至上億的學生、教師數據需要被及時存儲,但受限於技術,這些數據將難以被完全記錄,甚至還存在洩露的風險。另一方面,在數據的傳播效率與數據及時提區方面也會遇到困難。

例如為了解決數據孤島困境的而建的開放式教育資源生態,這個生態每時每刻都需要記錄成千上萬個課件、文章、學術等教育資源,一旦數據存儲發生問題就會導致大量的教育資源數據被洩露,而且是匿名性洩露,這就意味著所有的教育資源都會是無主之物,其後果不堪設想。同時,在及時提取下載方面也會存在較大問題。

技術+管理的組合拳:短期的替代效應和長期的奇點時刻

區塊鏈作為新事物道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是前途仍然是光明的,面對現階段或者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問題,我們不可急於求成。需知,區塊鏈+教育的應用模式這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在互聯網江湖(ID:VIPIT1)團隊看來,面對區塊鏈+教育應用難題完全可以採取技術+管理這樣一個組合拳來破解。

*短期內的技術+管理替代

在經濟學中,實際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價格變化對其需求量的影響叫做替代效應。運用到區塊鏈+教育的應用中就可以推演為:區塊鏈+教育的實際應用效果不變,區塊鏈技術的不成熟,可以用已有技術和政策管理來代替。

針對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我國可以依託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聯盟等組織,聯合教育領域專家,從區塊鏈國際標準化制定中借鑑先進經驗,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推廣應用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區塊鏈技術再教育領域的應用標準和規則。這樣就可以最快速的解決法律法規不完善的問題,目前看來,我們正在積極實施這一計劃。

針對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的問題我國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利益分配方案,妥善處理好傳統教育管理機構和運營平臺之間的利益分配,使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推廣應用得到各部門認可,減少推廣運行阻力。

針對數據存儲容量小和隱私洩露的問題可以與其他存儲和加密技術優勢互補形成協同效應。具體有對教師、學生以及教育管理部門產生數據信息進行權限管理,利用非對稱加密對各類數據進行加密處理;還可以利用亦有的雲存儲技術和5G技術實現容量擴展。

此外,還能夠採用算法技術與現實約束向結合的方式,在提高系統算法水平的同時通過法律保障、部門監管或者信用抵押等方式進行聯合管控。

*長期內期待奇點時刻的到來

奇點大學的創始人庫茲韋爾曾經說過:“奇點是指在一項技術在成熟之前,都在緩慢潛伏發展,一旦技術水平,市場環境成熟,發展速度將變成一條指數級增長上揚的曲線,而這個轉折就是奇點時刻。”

奇點時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現階段的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就不可能有後未來的奇點時刻到來。因此,區塊鏈+教育的應用推廣雖會遇到阻礙,但還需要鍥而不捨的繼續落實執行。其中,宣傳推廣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這在培養民眾心智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教育行業正迎來智慧化升級:技術上,互聯網、AI、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新技術正逐步落地教育行業;在場景上,教育和科技正進一步深度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