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孤單長大,他們的成長需要多一份陪伴

在我這個年紀,身邊有很多人都已經結婚生子,成為了寶媽寶爸,一邊享受著初為人父人母的幸福,一邊也因為這個身份而煩惱焦慮著。

這些年輕的父母們總是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拉扯平衡,一方面要面對職場的壓力,一方面又要照顧家庭。

特別是孩子還小,就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他們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捨棄陪伴孩子的時間,轉身投入到無止盡的工作中去。在失去了與孩子相處時間的同時,也讓孩子和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

我曾經聽過一個朋友說,前些年因為她和老公都在外地工作,又要經常出差,所以根本沒法把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帶在身邊照顧。

她也想過自己辭職在家,等把女兒帶大了再工作,但是她們家經濟條件並不好,上有四個老人要贍養,下有幾個月大的女兒,各方面都需要花錢,所以她又不敢辭職,無奈之下只能把那麼小的女兒留在老家,讓爺爺奶奶照顧。

她和老公會每個月定期給家裡打生活費,給女兒買奶粉、買衣服,但就是無法見到女兒,只能在電話裡聽到女兒的啼哭聲。她常常是在電話這一頭,一邊哄著女兒,一邊偷偷掉眼淚,可是孩子還小,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她說什麼。

因為基本上每年只能在過年的時候見一面,所以女兒和自己並不親近,小孩子的記憶和認知又比較簡單,後來有一次她回老家,女兒看到她的時候就叫她阿姨,她當時眼淚就掉下來了,晚上偷偷哭了好久,越想越覺得愧對於孩子。

作為一個母親,為了和丈夫撐起這個家庭,她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也因此而錯過了女兒成長過程中很多重要的瞬間。她不知道女兒第一次學會說話是什麼時候,也不知道女兒第一次學會走路是什麼樣子。

她覺得自己或許算是一個合格的員工,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不要讓孩子孤單長大,他們的成長需要多一份陪伴


其實朋友的經歷只是一個縮影,在我國有很多年輕父母正在面對著這樣的事實。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留守兒童的新聞報道,我們國家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數量眾多,很多小孩子都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真的很少。

我認識一對在外地務工的夫妻,他們的孩子在上小學,為了孩子上學方便,也是把孩子留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是孩子的爺爺嗜酒成性,基本每天晚上都要喝酒,而且一定要喝醉,每次喝醉之後就不讓孩子睡覺,拉著孩子站在自己面前進行各種批評教育。

其實孩子很乖巧,本來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因為沒法好好休息,又對爺爺總是提心吊膽的,後來成績就下滑了。成績沒考好,又會被爺爺教育,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孩子性格變得十分孤僻,越來越不願意和別人多說話。

有一次孩子和他們打電話,想讓他們回家照顧自己,他們安慰孩子,說要在外面賺錢才能養他呀,沒想到孩子卻說:“你們生了我又不要我,那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呢?”說完就掛了電話,妻子放下電話哭到哽咽,丈夫也沒忍住淚流滿面。

那次和他們一起喝酒聊到這裡,他們還是忍不住地抹眼淚,我聽到這裡也是如鯁在喉。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太辛苦了,總是要面對太多的無奈,要在一次次選擇和取捨間承擔著沉重的後果。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因為父母長時間和孩子分開,所以父母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和父母不親近,甚至有的年輕父母會說,自己並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其實我小時候最想要的,並不是爸媽能夠給我買多麼昂貴的禮物,也不是說要有花不完的零花錢,只是希望爸媽能夠待在我身邊,給我多一些陪伴,能夠明白我心裡想的是什麼,能夠在我有疑問的時候,告訴我該怎麼做而已。

所以,父母的陪伴,就是拉近親子關係最好的方式。


不要讓孩子孤單長大,他們的成長需要多一份陪伴



我是一個很喜歡小孩子的人,所以會看一些萌娃的節目,最近看了侯佩岑和王彥霖帶著六個小孩子去戶外體驗的兒童教育節目——《帶我去遠方》,收穫了萌娃們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也學到了大人們和孩子相處的一些技能。


在最近一期節目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很深,因為大家都到了澳洲,在飲食上有些不太習慣,王彥霖便煮了最經典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沒想到萌娃果果主動前來做廚房小幫手。果果和王彥霖一起做面,還幫忙擺盤,他們的互動畫面十分有愛,果果也很開心,最後吃麵的時候,看起來既開心又滿足。


不要讓孩子孤單長大,他們的成長需要多一份陪伴


你看,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哪怕只是陪著他煮一頓方便麵,就能讓你們彼此的關係拉近很多,他會很容易就信賴你,靠近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