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訪隰縣縣委書記李亞麗

黨建引領 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訪隰縣縣委書記李亞麗


日前,就如何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記者採訪了隰縣縣委書記李亞麗。

李亞麗說,前不久結束的市“兩會”把“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的主題和要求貫穿始終,是一次民主團結、務實奮進的大會,是一次集思廣益、共謀新篇的大會,是一次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大會,在隰州大地引發了強烈反響。當前,隰縣正處於鞏固擴大脫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隰縣、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結合“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兩會”部署要求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匯聚到改革發展工作大局上來,不斷彙集決勝全面小康、實現鄉村振興強大合力,奮力譜寫新時代隰縣發展新篇章。

一是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的指示精神,始終保持攻堅態勢,全力抓好脫貧反饋問題整改,全面提升脫貧成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三起”促“三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建強“一線作戰部”,打造脫貧致富“橋頭堡”;進一步深化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引深“三級書記遍訪貧困”行動,組織黨員幹部進村入戶宣講政策,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工作,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完善“1+N”產業發展支撐體系,以玉露香梨主導產業為重點,配套發展大棚瓜菜、畜禽養殖、小雜糧等多元特色產業,緊密利益聯結機制,鞏固提升“五有”成果,確保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深化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持續加強安全飲水、通村公路、電網通信、農村人居環境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集中兩年時間,力爭91個行政村全部達到“引領村”標準。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深化“扶志、扶智、扶德”,引導廣大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提升文化素質,發揮好脫貧致富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著力補齊“精神短板”。

二是堅持抓好項目建設,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加快推進玉露香梨產業發展,推動標準化生產、品牌化建設、全產業鏈發展,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積極構建戰略定位、品牌傳播、保障服務等科學完善的品牌建設體系,拓展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打造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進一步提升玉露香梨產業綜合效益。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紮實開展“深化轉型項目建設年”活動,謀劃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增動能的重點項目,實現產業接鏈補環,進一步增強發展後勁。推動新能源產業增量提質,加快盾安風電二期、3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扶貧電站農業設施板塊建設、瑞弗萊克天然氣開發等工程,對接引進清潔能源產業園區建設項目,紮實推進天然氣、煤層氣、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以百里黃河經濟帶建設為契機,發揮好生態主體功能區優勢,深度開發休閒生態康養產業,實現文化旅遊、休閒農業、生態康養深度融合,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三是堅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確保高質量發展成效。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做強做大特色現代農業,積極創建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示範片,大力發展以玉露香梨為主的梨果主導產業和大棚瓜菜、菌類種植、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工程,加快小流域綜合治理、高效節水灌溉、南峪水庫及供水配套工程建設,積極爭取半溝水庫開工建設,著力改善農業條件,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深入開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活動,強力推進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五大專項行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化拓展農村“三基建設”,全力抓好村民自治、法治、德治工作,大力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四是堅持推進汙染防治,創造高質量發展條件。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生態工業、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健康養老業等產業,在保護綠水青山中贏得“金山銀山”。堅決抓好汙染防治,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持續抓好“散亂汙”整治,大力推進清潔取暖改造,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級以上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健全完善河長制工作體系,強化汙水排放源頭治理、城區汙水管網改造、沿河垃圾處理、河道清障清淤、水源地保護等措施,持續改善縣域水生態環境;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推進有機肥代替化肥、畜禽糞汙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持續改良土壤環境。強化生態保護修復,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廣泛開展義務植樹和荒山綠化、道路綠化、景區綠化,不斷提升生態建設水平。

五是堅持增進民生福祉,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始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大力促進教育內涵發展,持續加強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激發教育發展活力,確保2022年建成臨汾山區教育強縣。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穩步實施縣鄉一體化改革,加強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全力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全面參保計劃,紮實開展就業援助專項行動,統籌城鄉救助體系,落實臨時救助制度,不斷提高城鄉低保標準,讓群眾更好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切實抓好安全穩定。牢固樹立“總體安全觀”,防範化解脫貧攻堅、經濟發展、意識形態、網絡信息安全、社會穩定、安全生產、基層組織等領域風險隱患,下大力氣抓好掃黑除惡、安全生產、平安隰縣建設等工作,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與此同時,我們要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加強“三基建設”,深化實施幹部能力提升工程,紮實推進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全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馳而不息反對“四風”,紮實開展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工作,嚴肅查處“雁過拔毛”、扶貧領域腐敗和侵吞挪用、剋扣強佔等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始終保持正風反腐的高壓態勢;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圍繞“深挖根治”總目標,重點在線索摸排、案件偵辦、綜合治理、基層基礎等方面精準發力,徹底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堅決打贏掃黑除惡這場硬仗,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李亞麗表示,隰縣縣委、縣政府將帶領全縣人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總攻全勝,奮力譜寫隰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臨汾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