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再忙,這“3種飯”也別給孩子吃!不然積食、體質差還長不高

最近有位寶媽給我留言說:我女兒嵐嵐5歲了,一直是母乳餵養,很小的時候因為奶水充足,孩子胃口也好,長的白白胖胖,後來我工作忙,白天嵐嵐都是婆婆帶,結果現在變得挑食、胃口差,長得瘦弱,還三天兩頭生病!

前兩天嵐嵐睡覺突然驚醒,哭鬧的厲害,說肚子疼,我趕緊帶孩子去醫院,一檢查說是積食了!原來,孩子之前吃飯不嚼,不吃素菜,婆婆怕不好消化,就用湯汁泡飯給孩子吃,我說這樣傷脾胃,但是婆婆總說,以前孩子都這樣吃,沒那麼講究,還不是照樣養大了,孩子越慣越矯情!

家長再忙,這“3種飯”也別給孩子吃!不然積食、體質差還長不高

孩子的生理特點就是:心肝常有餘,脾胃常不足。消化能力要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改善,很多家長餵養處理問題,導致孩子脾胃虛弱、容易積食。脾胃是將水谷精微運化、輸送到全身的樞紐,一旦脾胃不好,孩子不僅消化不好,容易腹瀉、便秘,而且營養吸收不加,身體各個系統缺乏能量給養,就會體質變差、不長個。

家長再忙,這“3種飯”也別給孩子吃!不然積食、體質差還長不高

家長再忙,這“3種飯”也別給孩子吃!不然積食、體質差還長不高

1、“過早飯”

寶寶6個月之前餵養完全依賴母乳或配方奶,6個月後營養需求增加,開始酌情添加輔食,但其實,1週歲以內的孩子,“主食”還是應該以奶為主,3歲以內的孩子要單獨準備清淡易消化的輔食,但是很多家長“不講究”,過早給孩子吃“大人飯”,或者沒時間、懶得給孩子單獨準備飯,但是孩子稚嫩的脾胃過多運化“粗糙”的食物,而變得虛弱無力。

家長再忙,這“3種飯”也別給孩子吃!不然積食、體質差還長不高

2、“湯泡飯”

很多孩子因為不願意咀嚼,拒絕吃“乾硬”的飯菜,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夠,想出“湯汁泡飯”的方法,將米飯、饅頭泡軟方便寶寶吞嚥,而且“有滋有味”的湯汁也能刺激孩子食慾,讓孩子多吃,殊不知,未經過口腔內解決的飯菜,更完整、塊兒大,同時澱粉沒有被唾液酶初步分解,消化液被湯汁衝散,大大增加了腸胃的消化負擔,更容易引起積食、脾胃虛弱。

家長再忙,這“3種飯”也別給孩子吃!不然積食、體質差還長不高

3、“鹽味飯”

很多老一輩的說“吃鹽長力氣”,所以過早、過多的讓孩子接觸鹽味重的飯菜,而孩子正處於對味道的“探索”階段,吃慣了“寡淡無味”的母乳、輔食,一旦接觸到鹹香、辛辣等“口味重”的食物自然愛吃,但是一方面調味品會加重脾胃、腎臟的負擔,另一方面鹽中的鈉會阻礙身體對鈣質的吸收,耽誤孩子長個子。

家長再忙,這“3種飯”也別給孩子吃!不然積食、體質差還長不高

調理脾胃、消積食,“雙清”最好喝一點:

給孩子調理脾胃,首先要“戒掉”上面“3種飯”,飲食宜吃清淡,少吃多油、寒涼的食物,而且有必要準備一些雙低聚乳清,雙低聚乳清可以在孩子添加輔食的初期就一起喝,也可以攪拌近粥中,能消食導滯,緩解孩子積食、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胃腸問題,還有助於脾胃功能的增強,促進食物消化、營養吸收,助力孩子的長高和身體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