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處處有故事‖東木頭市:留在市井裡的舊時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

西安處處有故事‖東木頭市:留在市井裡的舊時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

西安处处有故事‖东木头市:留在市井里的旧时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
西安处处有故事‖东木头市:留在市井里的旧时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西安处处有故事‖东木头市:留在市井里的旧时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

東木頭市街景。

40年前,韓兆運從渭南老家來到東木頭市街。從學徒工到自己開牌匾製作店,再到如今和老伴一起守店經營,韓兆運感慨:“我剛來這裡時,這條街上主要就是做木器的,也有不少刻牌匾的,現在就剩下兩三家了,餐飲店倒是一家接一家!

西安处处有故事‖东木头市:留在市井里的旧时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

李家大院門樓。

東木頭市東起東廳門,西至南大街,全長890米,是原來的唐長安城皇城少府監處。宋代時稱菜市,金時稱草場。明時這裡成為府城的木頭市、枋板市,故更名為木頭市。明末,因其與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頭市相對,改稱為東木頭市。

如今,穿行歷史悠久東木頭市街,已經很難找到和“木頭”有關的店鋪。

“以前這裡可沒有這麼繁華!”西安市碑林區文化館原館長楊三民介紹說,新中國成立前後,東木頭市街上已經很少有直接經營木材營生的店鋪,而多是普通民居。陝西早期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先驅高又明先生、楊虎城秘書竇自強等均曾在此居住過。改革開放後,隨著道路逐漸拓寬,這裡才陸續建起了高樓大廈。

和東木頭市北邊的興正元廣場以及其他現代化的寫字樓、居民樓相比,過了安居巷後南側的房屋都呈現出破舊甚至衰敗的樣子。但只有走進這些巷子才能發現,西安的舊時光原來都藏在這裡!

從東木頭市南邊的太平巷左拐右拐,我們終於找到了已經有100多年曆史的西安老民居——李家大院。和周圍普通的民房相比,這家院子的外牆有精美的磚雕,還有五福臨門和各種動物圖案。門樓高大,並刻有花紋,門口還有一對石獅子。來的時間不湊巧,主人大門緊鎖。透過門縫,我們只能瞥見門口刻有精美花紋的窗格以古樸的房簷……

楊三民是李家大院的常客。他說:“這個宅院曾是一個督軍府第,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是典型的關中民居。2015年時,一直守護老宅子的李虎堂和自己的4個兄弟一起參加了上海東方衛視一檔房屋改造節目,讓這裡修舊如舊。”

當年,李虎堂兄弟整修房子最大的初衷就是能將老宅整修好,家裡人能常回來住住,讓老院子恢復往日的生機。在李家大院隔壁,兩位正在閒聊的鄰居告訴記者,院子裡住著李家兄弟幾大家子人,每天進進出出忙忙碌碌,時不時就能聽到院子裡傳來的歡聲笑語……

參觀完李家大院,楊三民又拉著我們來到了碑林區文化館。修葺一新的二層小樓外觀頗為古樸,其實這裡以前也是一處老民居。穿過文化館的前廳就到了主人的住所。房子都是磚結構,一間挨著一間,兩排大約有七八間房。房門口一律掛著整潔的白色門簾,外牆壁上的掛畫格外雅緻。

楊三民邊走邊說:“這個院子以前的主人姓王,據說是楊虎城手下的一個排長,3個兒子把房子繼承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後一部分房子收歸國有,1952年改建為碑林區文化館,一部分仍是王家的老宅。”(記者 王昕 實習生 張志強)

藏在東木頭市深巷裡的老民居

讓人忘記了時光的流淌

在它們滄桑的門板上

刻著老西安的印記

在掩著的大門後面

更有著說不完的老西安故事

……

西安处处有故事‖东木头市:留在市井里的旧时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

編輯∶ Mia │ 審核: 方覺曉、文嶽

◇◆◇

來源/西安日報 出品/日報總編室

·END·

西安日報

權威·深度·責任

西安处处有故事‖东木头市:留在市井里的旧时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西安日報》數字報

西安日報

總編室官方微信公眾號:xarbttk2015

西安处处有故事‖东木头市:留在市井里的旧时光 藏在深巷中的老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