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瘋搶!它會是新零售市場下個拐點麼?

零售戰場上,騰訊和阿里或許已經有了下一個爭奪的方向。

近日,據透露,包括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在內的一個財團正考慮競購淡馬錫擬出售的屈臣氏股份。

淡馬錫尋求通過出售所持屈臣氏約10%股份獲得大約30億美元資金,而騰訊可能會聯手一些投資基金共同對屈臣氏的股份發起收購,並且,這些股份也吸引了阿里的興趣。對此,阿里巴巴、騰訊和淡馬錫的代表均不予置評。

騰訊,阿里瘋搶!它會是新零售市場下個拐點麼?

截至2018年6月,屈臣氏集團在全球24個市場經營超過1.44萬家商店,在中國有3377家屈臣氏門店。

但從2015年開始,屈臣氏在國內的業績增長開始放緩,並且在2016年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滑4%,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了10%。到了2017年,營收雖然同比增長4%,但同店銷售額繼續下滑4.3%。

在內部因素來看,在電商崛起之時,屈臣氏並沒有調整戰略,做出具體方案應對,由此錯過了搶奪電商紅利的黃金時間。除此之外,實體店的租金成本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運營成本。

騰訊,阿里瘋搶!它會是新零售市場下個拐點麼?

當然,在增長放緩之後,屈臣氏也不是沒有做出過改變。

"目前,屈臣氏多數門店進駐了京東到家,藉助京東到家的配送體系延伸門店的服務範圍。如果屈臣氏成為阿里系一員後,自然會考慮向阿里傾斜一部分門店資源,阿里旗下的餓了麼同樣提供即時配送服務,而餓了麼早已在阿里組織架構調整時納入到了新零售陣營中。"

實際上,阿里與實體零售企業的合作越發密切。阿里與高鑫零售捆綁後後,淘鮮達與大潤發的聯動越發頻繁,眾多大潤發門店直接懸掛著淘鮮達宣傳物件,雙方業務早已對接,大潤發的商品通過淘鮮達直接觸達著淘寶用戶。

騰訊,阿里瘋搶!它會是新零售市場下個拐點麼?

中國互聯網的流量格局已經成型,各個渠道之間用戶的重疊比例也挺大。所以在獲取用戶上,對渠道的選擇應該有所側重。換言之,如果是基於一個生態體系(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都將一定程度上解決屈臣氏全渠道融合難的"痼疾"。

從這體現出另一個共同點:屈臣氏自救的過程,對集團外部的擁抱大於對內部的改造。

屈臣氏是不是可以考慮引進新的合作伙伴,對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運營方式以及供應鏈等方面進行改造呢?敬請期待吧!

騰訊,阿里瘋搶!它會是新零售市場下個拐點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