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為何早退?”天皇制“有必要存在嗎?

2016年日本明仁天皇主動提出退位,在與內閣進行一番不為人知的爭論後,君臣雙方已達成一致,十項退位儀式啟動。

日本天皇為何早退?”天皇制“有必要存在嗎?

4月30日在最後兩項——退位當日賢所大前之儀、退位當日皇靈殿神殿奉告之儀完成後,明仁將作為日本天皇發表最後講話,皇太子德仁於5月1日即位,成為新日本天皇。

明天11時30分左右由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正式公佈新年號。新元號目前處於嚴格保密狀態,目前媒體分析可能性最高的是”安久“,後面還有”安永,安始“等,豆漿味很濃的”永和“也有可能,答案明天揭曉。

日本外務省30日表示,4月1日發表新元號後,將會馬上通知被日本承認的國家,總計有195國。

由於通知名單里根本沒有提到臺灣地區,島上一幫孝子賢孫流下了悲憤又委屈的淚水,祝福中帶著辛酸,辛酸中帶著祝福的心情,不當狗是體會不到的,它們多麼希望主人能看它一眼。

天皇生前退位,最後一次發生在200年前,1817年光格將皇位讓予兒子,即仁孝,光格當太上皇掌管宮中事宜。

據說天皇傳了125代,但嚴格地說,近代日本四位天皇,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以及下個月繼位的新天皇都是光格的直系子孫。

生前退位,並不僅僅是國家象徵的更替,也不僅是儀式上的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2016年8月8日下午3點,明仁通過視頻明確表達生前退位之心情時,安倍內閣相當尬尷。因為早在7月13日NHK電視臺就透露過明仁退位的信息,當時,宮內廳次長山本信一郎遵照內閣指令徹底否認NHK所有報道。

7月,以安倍晉三為龍頭的日本右翼政治力量在選舉中拿下參議院三分之二席位,為修憲掃清了程序障礙。

而8月8日明仁講話視頻一公開,直打了內閣的臉,將君臣之爭公開化,接下上演了傳統相聲《君臣鬥》。

由於日本戰後的”和平憲法“第一章規定:天皇只能有國事行為,無關國政權能。所以明仁在表達退位信息時非常微妙,他不能以天皇身份來談論生前退位一事,因為這事關天皇制度,他只能用”談談自己的思考“來表達退位是個人行為,不影響制度延續性。

天皇不是一個人,而一種制度,戰敗後,日本歷經兩屆內閣死死保住天皇制度,把戰爭罪責全部推給了軍人,官員,民眾,將天皇剔除在外,甚至稱昭和是一位”和平天皇“,只是無力阻止胡作非為的陸海軍。

麥克阿瑟作為佔領軍最高長官,需要一個穩定順從的日本社會,所以美國認為保留”天皇制“有助於實現戰略目標,在雙方相互需要下,昭和逃過了審判,天皇制也得以延續,只是將神道與世俗分離。

對安倍內閣來說,這是政治大問題,右翼(皇道派)絕不想看到天皇制度有任何變化,否則可能帶來天皇制的鬆動,生前退位對制度有四種威脅:

一,太上皇重新出現,最高精神領袖二元化,隱患重大。

二,雖然明仁自願退位,但破壞了天皇必須當到生命盡頭的規則。此例一開,將來就可能出現有人強迫天皇退位的情況。

三,接下來的天皇,只要不想幹就可以撂挑子,老子不幹了。

四,”皇道派“不能說的苦衷,安倍他們一代一代推動修憲,最終就是想讓日本回到戰前體制,天皇重新成為三軍大元帥。天皇可以提前退位,將來”軍國主義“日本就有可能失去軍事精神支柱。

因此,早在日本戰後制定《皇室典範》時就制定預防天皇生前退位的條例:天皇駕崩,皇嗣繼位!

憲法對皇位更迭程序亦寫明,決之於《皇室典範》,《皇室典範》是1889年版《舊皇室典範》簡版,由伊藤博文撰稿。

所以說日本政壇這些心機婊,早就打算將這制度一代代相傳下去,戰後跟戰前內閣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根本性不同。

他們沒有考慮到出現早退問題嗎?早退在日本歷史上時有發生,但伊藤博文通過條文限制了這一可能。

比如說,天皇中風半身不遂,變成植物人怎麼辦?或者突然精神失常了怎麼辦?也不退,有攝政制度,只要不死,這天皇就得當下去。

那麼明仁為什麼要破壞這一規則?內閣多次勸阻也要退位,是他想動搖天皇制嗎?並非如此,反而是想鞏固。

他主要是從皇室傳承角度來看,而安倍是從政治角度來看,並不是根本矛盾,方向一致,只是途徑不同。

明仁退位動機緣於日本皇室實際情況:

一,皇脈稀薄,自己這一支有可能被當年被廢的皇族支系取代。戰後有十一家皇族被革去皇籍,如果日本政府為了延續天皇制,就有可能恢復這些人的皇籍,那麼,明仁這一支可能被擠掉。

二,德仁作為皇太子繼位將近六十歲,只有一個女兒愛子,德仁之後怎麼辦?根據《皇室典範》規定,沒有皇孫時,可以由皇次子及其子孫繼位。

德仁一旦去世,德仁的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就成了第一繼承人,再接著,秋筱宮文仁親王的兒子悠仁親王就成了繼承人,德仁這一支就退出了。

雖然這也是明仁血脈,但整個家族畢竟男丁過少,這又出現了女天皇問題,公主愛子能不能繼位?2006年小泉純一郎曾打算向國會遞交《皇室典範》修改方案,承認男女皆有繼承權。結果因秋筱宮的妃子生下男嬰悠仁親王而中止了修改方案。

如果當時小泉的修改方案能通過,也許今天明仁就不會早退。

媒體注重於皇室與內閣的矛盾,其實皇室之中亦是矛盾重重,德仁沒有兒子,而他弟弟有兒子,明仁退位讓德仁提早繼位,有利於長子皇位傳給長孫女,因為德仁繼位後將很可能再次推動2006年的《皇室典範》修改方案。

日本天皇為何早退?”天皇制“有必要存在嗎?

秋筱宮的妃子(孃家名川島紀子)生下男嬰悠仁親王時,她已是40歲的高齡產婦,結果拼出了一個男嬰,擊敗她的妯娌雅子。

日本有著極度重男輕女的社會氛圍,皇家尤其如此。雅子生不出男嬰時,宮內廳長官公開向她喊話,希望她能生個男孩,後來又向紀子喊話,希望她生第三胎,而日本民眾也極度關心兩位皇妃的肚子。

妯娌生子大戰,體現出明仁兩個兒子之間為自己後代爭奪皇位的用心。

明仁選擇早退,讓孫女有了當上”女天皇“的機會。2016年3月7日,聯合國曾經發表報告,批評日本歧視婦女,希望日本修改《皇室典範》以確保女性也能繼承皇位。

日本政府多次強烈抗議聯合國的聲明,最終報告中刪除了這一批評段落。《皇室典範》還有一種修改方案,就是恢復嬪妃制度,像德仁就可以再娶幾個老婆,拼一拼,萬一中獎呢?

明仁的叔叔明確支持嬪妃制,也不知道這糟老頭怎麼想的?如果恢復嬪妃制,那日本還能是文明國家嗎?

天皇制本質上還是政治問題,不管日本皇室之內,皇室與內閣之間有什麼不可說的矛盾,但是,這種制度曾給亞洲人民帶來過無盡的傷害。

由於美國的包庇讓天皇逃過了戰爭清算,美國甚至幫助日本鎮壓了日本革命左翼共和派,再看今天,中國有些網媒,大V卻在輿論上忙著為日本皇室獻上膝蓋,為其美化,為其感動,對明仁退位動機各種拔高,非常荒謬。

天皇制始終是醜惡的,皇室內部這些爾虞我詐也不光彩,揭開了都沒什麼好事。

日本天皇為何早退?”天皇制“有必要存在嗎?

天皇制早廢早好,讓日本走向共和,對亞洲來說是件好事,對日本人民來說亦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