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密州途中贈好友的一首《採桑子》,就是蘇軾版的韓熙載夜宴圖

讀詩詞的過程就是美的歷程,解讀一首詩一首詞,裡面的情感細節你去細細的品味、挖掘,有時候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有時候又像是心動的感覺,這就是我愛讀詩詞的原因。

採桑子

潤州甘露寺多景樓,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餘同孫巨源、王正仲參會於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時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為希遇。飲闌,巨源請於餘曰:“殘霞晚照,非奇才不盡。”餘作此詞。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赴密州途中贈好友的一首《採桑子》,就是蘇軾版的韓熙載夜宴圖

今譯

我本來就是一個多愁善感又多病的人,偏偏今天又在這多景樓中。我與好友多年後重逢於此,還是多喝幾杯吧,重逢的樂事就跟建功立業一樣,是非成敗轉頭空。

佳人彈奏的琵琶聲悠揚動聽,像是擊中了我此刻的情緒,我停下手中的酒杯仔細聽著,那慢捻輕攏彈琵琶的姿態,醉臉春融的樣貌,江天一色的夕陽晚照,無限好。

赴密州途中贈好友的一首《採桑子》,就是蘇軾版的韓熙載夜宴圖

賞析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十月,蘇軾從杭州通判調任密州知州,其好友孫洙(字巨源)也在此時由海州知州奉詔調往京城,海州是現在的江蘇連雲港市,從此出發到東京汴梁直接往西即可,但孫巨源繞道先往南到達鎮江,與蘇軾等好友相會,再與蘇軾結伴同行往北至楚州,即現在的江蘇淮安,之後各奔東西。這首詞即作於鎮江相會期間。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這句用現代美學去欣賞會覺得有點平實,並且把意境全都寫沒了,但是你仔細思考,用詩眼去看,這句其實是把詩人的痴態表現的淋漓盡致,詩人是多愁善感的,多愁善感的人往往看上去比較有心事,比較病態。詩人身處多景樓中,在這江山第一樓上看著夕陽,對著好友喝悶酒,再看看宴席上美麗的官妓,聽她彈奏著多情的琵琶曲,聯想起詩人與好友們都是因為對王安石變法持反對意見而被朝廷外放,滿身的才華得不到施展,致君堯舜的理想還不知道此生能不能實現,今天與好友的這頓酒喝完明天還得接著奔波,想到這裡你能想象詩人此刻的心境,定是苦悶的,定是無能為力的。讀到這裡,蘇軾版的《韓熙載夜宴圖》便呈現出來了,你也就能理解蘇軾的多情、多感、多病了,他可能是痴痴地看著江山夕陽,也可能是痴痴地聽著琵琶曲,就如同韓熙載陪著客人們飲酒作樂,卻沒有人真正知道他內心的苦悶。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詩人與孫巨源等友人在京城時就認識,都因為與朝廷政見不同而外任,多年過去,又在潤州多景樓相逢,有多少往事要說,有多少宦海沉浮要與好友傾訴。哎,算了吧,還是多喝幾杯,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

赴密州途中贈好友的一首《採桑子》,就是蘇軾版的韓熙載夜宴圖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詩人這裡沒有具體去描寫官妓的姿態與琵琶聲的優美,僅僅用了兩個動詞,一個停,一個聽,把手中的酒杯停下,細細去聽琵琶曲,說明琵琶聲肯定是擊中了作者內心的某種情緒,它必定是多情多感的、也必定是能撩撥苦悶心情的。“細捻輕攏”,化用白居易詩句來形容官妓彈琵琶的嫻熟,用語雖然簡單,但這一句必定又能讓你聯想到白居易同一首詩中的另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蘇軾在同一期間赴密州途中贈楊元素的另一首詞裡也有“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之語,由此貫穿起來,可知詩人此時的心境的確是苦悶無法排遣的,可能詩人此時看到的每一個努力生活卻又貧賤悲苦的人,都會認為是自己的天涯同是傷淪落吧。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官妓也喝了幾口酒,臉上的腮紅看上去春意融融,腮紅和斜照的夕陽互相映襯,美人江山、江山美人,詩人此刻必定是動情的。你能想象到這位官妓,她此刻醉臉春融談琵琶的姿態,必定是是眉眼低垂的、羞怯地看著地上,喝了幾口酒的面容也必定是多情的,再加上悠悠的琵琶聲,詩人此刻的狀態必定是看呆了,又回到了起首的痴態上去了。於是詩人用一句景語結束這首詞,並且把官妓的樣子也刻畫在美景中,詩人此刻的痴態盡顯無餘。

赴密州途中贈好友的一首《採桑子》,就是蘇軾版的韓熙載夜宴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