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3月31日,憑藉《都挺好》再次爆火的姚晨,發微博致敬《潛伏》十週年:

“翠平,好久不見。你還好嗎、老餘回家了嗎?”

微博發出後,眾網友紛紛留言回應,彷彿又重回了那些為《潛伏》瘋狂著迷的日子。

十年前,《潛伏》以幽默的風格、鮮活的人物、深遠的立意,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之作,並由此帶動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諜戰劇熱潮。

經過十年發展,儘管如今電視熒屏上的諜戰劇質量參差不齊,但不可否認,這個類型在延續其立場鮮明的正邪對抗、驚心動魄的情節設置外,也有了很多新的表達,比如表現形式上更多樣、人物形象上更豐滿,畫面上更精緻。

昨晚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的《密查》就是典型的代表。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這部劇改編自軍旅作家馬營小說《密查1938》,以80年前的“民國第一綁架案”為背景,講述了國共合作期間,中共、軍統、中統、日特、青幫,多方勢力混雜西安,揭開“宣俠父失蹤案”謎底的故事。

《密查》保留了諜戰劇正邪交鋒的傳統架構,同時融入了大量偵探元素,利用案件的懸疑感和推理的抽絲剝繭,增強故事的精彩程度。更令人驚喜的是本劇中對於情感的表達,無論是悲壯的家國情、動人的親情,亦或虐心的愛情,均有入味的表達。

劇集開播之際,我們對話了本劇總製片人穆小勇、導演王兵,他們向我們講述了成就這部劇的四段情。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主創主演大合影(從左至右):張博涵、亓航、鄧莎、穆小勇、於榮光、王兵、鄭凱、常鋮、曲翊宏、朱曉輝


《密查》由中央電視臺、曲江影視、盛夏星空影視傳媒、永洲影業、紙兵工作室共同出品,徐兵總監製,穆小勇總製片人,王兵執導,泳群編劇,鄭凱、鄧莎、於榮光、連奕名、常鋮、亓航等主演,還有眾多實力派演員加盟:於曉光、李天柱、王道、王仁君、謝園、姜超、張頌文、陸忠、龔蓓苾、王子西、白柳汐、耿夢瑤等。

家國情:還原史實為根,重重懸疑為枝,緬懷先烈為果

諜戰劇都有很鮮明的標籤——家國情,《密查》自不例外。但相比其他同類劇,它對於情懷和信仰,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出身于軍人家庭的穆小勇和王兵有著特殊的軍人情懷,王兵更是有過4年的軍旅生涯。家庭和軍營的薰陶,讓他們對新中國成立的艱辛有更深入的瞭解,對那些用生命和鮮血為後人奮鬥的先烈們有更濃厚的敬仰之情。

在看過《密查》的劇本後,王兵曾興奮地將劇中故事講給妻子聽,妻子聽完後,卻對宣俠父將軍一臉茫然。這不是個例,在當下,能夠完整了解那段歷史,並知道“宣俠父失蹤案”的人一定不多,但是宣俠父將軍的事蹟太曲折離奇、驚魂動魄,太需要讓觀眾瞭解了。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王兵

宣俠父,是浙江諸暨人,24歲在杭州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宣俠父是黃埔一期的風雲人物,西安事變後,周恩來親自點將,讓宣俠父速來西安,調入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高級參謀,從事國民黨高級將領的統戰工作,工作卓有成效,招致國民黨當局怨恨,1938年被暗殺於西安。

王兵希望通過本劇去謳歌奮鬥在隱蔽戰線的英雄們。穆小勇也坦言:“1936年12月12日爆發了西安事變,是中國抗戰的轉折點,是重大的歷史事件,但很多今天的人們一提‘雙12’,購物節的印象更多,所以我們想這部劇能讓更多人瞭解那段歷史,瞭解宣俠父,瞭解我們的英雄。”

讓更多人瞭解歷史,首先要為他們展現真實的歷史。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穆小勇

為此,穆小勇和王兵不僅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走訪了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和宣俠父將軍後人,還從宣將軍家屬手中找到了1938年蔣介石秘裁宣俠父的手令。這份手令在開播前的發佈會上,由宣俠父將軍的外孫宣曉先生展示。

現場嘉賓及媒體得以直觸那段真實而殘酷的革命歷史。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宣曉(中)


穆小勇在現場給大家講解,上圖的照片,就擺放在今天西安八路軍辦事處進了大門的第一間屋子,那是宣俠父將軍的故居,宣將軍懷裡的小女孩就是宣曉先生的媽媽宣平阿姨,今天已經是86歲的耄耋老人,照片就拍攝於1938年,拍完這張照片不久,宣將軍就被害了。

為了增強劇集的精彩程度,本劇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融入了大量懸疑元素。

一方面,劇中集結了西安軍統、中統、八辦、西安警察局、行營、十七軍團、青幫、日本特務等八方勢力。在當時西安的混亂時局中,這八個不同的集團,各有利益和算盤,因此,八方勢力的代表人物互相制衡、彼此試探。連綿的明爭暗鬥,人物關係的錯綜複雜,不僅製造出層次更為豐富的懸疑,也讓整部劇跳出了傳統諜戰劇一對一式的敵我鬥爭模式。

另一方面,劇中人物的身份也被設了謎。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地下工作者們常常身兼兩種甚至多重身份,深入虎穴、孤身作戰,《密查》中的主人公武仲明(鄭凱 飾)也不例外。但這還不算,他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兩人都是共產黨,為了將有關西安的重大情報送出,其中有一人犧牲。活下來的是哥哥還是弟弟?角色的身份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能下定論。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除此之外,女主蔣寶珍(鄧莎 飾)和劇中其他人物的真實身份也都迷霧重重:看起來一臉正氣的人很可能暗藏禍心,表面上一肚子壞水的也可能是地下工作者。就像《哈利波特》系列中的斯內普教授,足足被人恨了五部,直到第六部才揭示了身份。

隨著身份的變化,劇中人物身上的複雜性、多樣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兒女情:多一層謎,多一重虐

當然,愛情也是劇中頗為亮眼的一筆。

曾有評論者認為,革命題材和愛情題材的結合,是兩種浪漫情懷的昇華,革命浪漫主義最打動人心。的確,戰爭的殘酷,讓人性更為堅韌,此中萌發的愛情更加動人、更加偉大、更加悲壯。

如《潛伏》中的餘則成與翠平,《黎明之前》中的劉新傑與顧曄佳。他們有相同的信仰、價值觀,即便少了五光十色的浪漫和甜蜜,但那種彼此扶持、敢於犧牲的力量,更深入骨髓,也更令觀眾動容。

《密查》中男女主的愛情也是如此,但相比傳統諜戰劇,他們又多了一層謎,一重虐。


從表面來看,兩人無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武仲明留學日本後入中統,頭腦機智、身手矯捷,在軍中屢建奇功,現為國共雙方共同認可的破反專員;蔣寶珍從德國留學歸來,有專業外科和心理學學歷,冷靜、智慧,是西安城最富盛名的千金大小姐。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蔣寶珍與武仲明


但在前期,由於武仲明暗藏另一重身份,兩人敵友不明,故此互相試探、互相提防。

在身份不明的情況下,蔣寶珍愛上武仲明,她一邊希望勇敢面對自己的愛情,一邊又要堅定信仰,完成任務。在愛情與信仰面前,她無比糾結。直到最終完成了使命,蔣寶珍才與戀人有了深刻的默契。

武仲明亦是如此。他深愛女主,但因為身份和責任,無法表達。

也就是說,在大部分劇情中,兩人都無法共通心意。這種“猜謎式”的愛情,令人炫目、令人沉醉、令人拿起來就放不下。

在很多諜戰劇中,女性角色常常淪為花瓶或點綴,而《密查》中的蔣寶珍不僅在很多方面佔據主動性,更深度推動了劇情發展。

她的學識、能力都與男主不相上下,而且精通心理分析。作為特工,她在各個方面同樣不輸於劇中其他人,有時候與男主交鋒時也會佔據上風。而在愛情觀方面,她比其他人更大膽、前衛,甚至比肩現代女性。她不僅敢於表達、追求愛情,更敢於為愛情犧牲。

她的存在,令《密查》既有在懸疑燒腦中構建的男性氣質,更有令女性慾罷不能的脈脈溫情。

同袍情:18位同門師兄弟共同出演

拍攝《密查》,穆小勇還有一些佈局的計劃。

穆小勇最早的身份是華誼兄弟經紀公司的副總,華誼上市之後,他辭職出來創業,他不僅是本劇的總製片人,還是其出品方盛夏星空的CEO,翻開本劇的演員表來看,足足有18位盛夏星空的演員參與其中。

啟用自己的演員拍攝自己的戲,讓公司的創作部門、製片部門和經紀部門三大部門聯手搞創作,是多年來,穆小勇努力推動的“編導制演”合體計劃。他的第一部戲,啟用自己公司的5個演員;第二部戲,7個演員;這是第三部戲,一共18個演員。

對此,穆小勇有三重考慮:一方面,影視行業有很大的成本是磨合的成本,只有熟悉、信任、默契的團隊,才能高效打造更好的作品,好編劇、好導演、好製片、好演員一起成長很重要;另一方面,由於他對自己的演員十分熟悉和了解,在選擇上更為精準,也更享有主動權;此外,為了更好地保證拍攝質量,導演部門精益求精,充足的時間對於打磨一部好作品至關重要,無一例外。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劉天章與徐亦覺


《密查》的拍攝超時一個月,但每個演員對於角色的鑽研以及劇情的深思更是精益求精,穆小勇補充道,“雖然我們給演員的片酬要比市場偏高,但我們的演員片酬並沒有超出預算。好劇本、好作品、好的創作環境、尊重每一個創作者,讓大家開心創作,我們做到了”。

《密查》是一部群像戲,劇中匯聚八方勢力,身份背景、性格能力各有不同。這要求參與其中的演員既有對自己角色的掌控能力,也要有應對其他方勢力壓迫時的從容自若。不喧賓奪主,亦不埋沒光彩,這對於演員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便是自家演員,穆小勇在選擇時也費了一番功夫,尤其是男主的演員選擇。

武仲明表面上是國民黨當局委派的“破反專員”,實則身份卻是“中共情工”,應對八方勢力,這個被置於風暴中心的人物既要有一定生活閱歷,成熟、睿智,也要求外在形象有魅力。所以,他的人選不能年紀太大,也不能太年輕。經過多方比較,穆小勇最終選定了30歲出頭的鄭凱出演。

從片花來看,鄭凱所飾演的武仲明既有面對各方勢力時的從容不迫,還有面對愛人時的糾結無奈。

而鄧莎飾演的蔣寶珍,也在美麗溫婉之外,多了幾分颯爽之氣。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宣俠父


除此之外,本劇還有多位資深的實力派演員參與,包括於曉光飾演的宣俠父、連奕名飾演的第十七軍軍團長鬍慕雄、王道扮演的西安行營主任蔣敬文、於榮光飾演的葛壽芝、姜超飾演的青幫老大洪老五,以及軍統負責人徐亦覺(常鋮 飾)、中統負責人劉天章(亓航 飾)、軍統長官張毅(李天柱 飾)、周恩來秘書(王仁君 飾)、中共地下情報組織負責人老魏(謝園飾)、游擊隊政委黎英(龔蓓苾 飾)、孫大午(張頌文 飾)等等,個個鮮活生動。

兄弟情:“紅藍戰隊”式的配合、支持、默契


濃厚的家國情、虐心的愛情、攜手共進的同袍情,組合在一起,成就了這部劇的濃烈。但它的誕生過程卻稱不上順利,回顧從選劇本、組局、拍攝到播出的歷程,穆小勇和王兵不勝唏噓:若沒有如此堅定的兄弟情誼,又如何能跨過那些困難和煎熬?

穆小勇和王兵的緣分始於2014年的電視劇《驕陽似我》。在操盤這部作品時,穆小勇經歷了很多波折,最大的困難是突發原因造成資金鍊斷流的問題。當時的穆小勇一邊要應對項目問題,一邊要應對資金壓力,身心焦灼。

此時,該劇導演王兵主動找到他,並表態:“我的錢不要了。”這句話給了穆小勇莫大的支持,並奠定了之後兩人的深厚友誼。

穆小勇更願意稱這種共患難過的朋友為“戰友”,因為彼此間的信任超越了一般的友誼:“每做一個項目,都是打一場戰役,真正的戰友是你願意把自己的背交給對方的人。”

對於兩人的合作,穆小勇則比喻為“紅藍戰隊”。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王兵所率領的紅隊是創作團隊,負責衝鋒在前,為觀眾輸送喜怒哀樂;

穆小勇執掌的藍隊則包攬項目組局、經營、發行、銷售等,進行項目全盤統籌及後勤保障。

這樣的合作不僅需要彼此理解、信任,也需要良好的默契。

穆小勇和王兵的友誼似乎是冥冥之中註定的:他們都是山東人,兩人的父親又都是軍人出身。相似的家庭背景,讓他們有著相似的審美、相似的軍人情懷,也有著相似的價值觀。所以,在對某件事情做出判斷時,兩人的觀點出奇一致,尤其在創作上,他們對角色的喜好,對內容的取捨,幾乎一模一樣。

《密查》就是兩人共識的產物。

開發這部作品,穆小勇和王兵都極其興奮。王兵更是一口氣沒停,用兩個通宵的時間把劇本看完了,劇本中那些強情節的反轉和人物間的微妙變化,讓他愛不釋手。兩人下決心一定把這部劇做好。

然而,這次合作仍不算順風順水。


《密查》開播,四段情成就熒屏上的“民國第一綁架案”


籌備《密查》時是2016年,當時正值影視行業資本湧入的時期:一方面,IP改編劇集中爆發;另一方面,流量明星成為發行的“保障”。這些因素都讓《密查》的誕生困難重重。

儘管頂著壓力,穆小勇和王兵都沒有放棄,堅持控制成本(《密查》整體制作成本在5000萬左右),堅持不用流量明星。因為他們認為:在工作中總有些東西與錢無關。同時也堅信,好的內容終會發光。

終於,相互扶持的兩人等來了屬於自己的機會。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契機,和相關政策對影視行業亂象的調控,讓《密查》收穫了央視的青睞。“大家都在說‘影視寒冬’,但對於我們而言,現在正是好時候,因為真正在創作一線、專注於內容的人機會越來越多。”穆小勇如是說道。

開播第一天,《密查》已經用快節奏的方式進入了案情,千頭萬緒的鋪墊也已展開,看上去迷霧重重、誘惑力十足。接下來,武仲明如何在重重包圍中探出真相,我們接著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