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國:狂而克

丁立国:狂而克

把環保做到極致,有曾經瀕臨被迫搬遷的壓力使然,也在於丁立國衡量事情的標準。

丁立国:狂而克

丁立國

德龍控股董事長

慈弘慈善基金會創始人

來源:《中國慈善家》2019年2月刊

永久性標杆

“我來自河北的一家民營鋼鐵企業,是環保標杆企業,鋼鐵廠區已經是3A級景區。” 2018年11月1日,在全國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與習總書記握手時,丁立國這樣介紹自己。

光芒從烈火中淬鍊而來。從差點被勒令搬遷甚至拆除,到成為全國鋼企的樣板,德龍鋼鐵在煎熬中前後打磨了十餘載。

德龍鋼鐵集團是中國製造業500強、河北省重點冶金企業,在邢臺市——在全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列——設有廠區。當重汙染、高能耗的鋼鐵業屢屢受到公眾質疑和詬病,地方政府承受的環保壓力日漸沉重,德龍曾經命懸一線——搬遷,甚至是拆除。

危機關頭,丁立國痛下決心表態:“給我一個改造的機會。”

2012年至今,德龍鋼鐵先後投入30億元,淘汰落後產能,著力進行環保治理轉型升級。

作出這一決定是艱難的。事實上,2013年~2015年正是中國鋼鐵工業最困難之時。受到節能減排和國際礦石價格走高等因素影響,鋼鐵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需求因經濟增速放緩而下降,整個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德龍自身處於盈虧邊緣的狀態,丁立國依然對工廠提出要求:環保投入不設上限。

他的雄心是將德龍做成全球最好的鋼鐵企業,在這一雄心之下對行業的判斷亦是讓他義無返顧大手筆進行環保治理的原因。“早投入晚投入(反正)都得投入。”他想過其中利害:早投入了可能會贏得先機,獲得尊重。

2012年~2013年,德龍每天對環保治理的投入達100多萬元,“後來又拔高,又升級,整個連續投入近10億元。”

丁立国:狂而克

近年來整個鋼鐵行業遭遇寒冬,鋼材價格持續下跌,產業發展形勢十分嚴峻。面對行業壓力,丁立國依然對工廠提出要求:環保投入不設上限。

沉潛下來做環保的效果很快顯現。目前,德龍已實現廢水全封閉循環使用,經過處理的汙水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2017年初,邢臺市環保局長司國亮在德龍汙水處理廠將一杯經過處理的鋼廠廢水一飲而盡的照片流入網絡,局長“一喝成名”。

在顆粒物排放方面,德龍的實際排放濃度由治理前的30毫克/立方米降到8毫克/立方米以內,比河北省特別排放限值低47%(河北省排放限值為15毫克/立方米)。燒結機脫硫工程的開建,則將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90%,每年削減二氧化硫排放2600餘噸。

在丁立國看來,德龍不止是做一個環保項目,而是在踐行環保理念。“如果單純做環保項目,達到國家標準就可以了,我們其實把處理標準拔高了。”如今,德龍鋼鐵每噸鋼環保運行成本為240元,而行業平均水平在160元左右。

在實施50多項環保深度治理後,今天的德龍實現了零揚塵、無汙水流出、無黑煙排放。

2017年7月,邢臺德龍鋼鐵廠被評為國家AAA景區,是全國首個獲此榮譽的鋼鐵企業,亦是國家首批綠色工廠。

同在這一年,兩會結束之後,邯鄲市委書記、市長帶領22家鋼廠和19家焦化企業的代表到德龍參觀,“沒想到鋼廠還可以這樣搞。”有參觀者讚歎。

丁立國對德龍鋼鐵的定位是“永久性標杆企業”,“標杆企業可能是某一階段,永久性標杆企業難度很大了,要不斷改造及提升。”

在不討喜的行業裡做到令人尊敬的位置,是丁立國的終極夢想,“這是比賺100億還高興的事情”。

丁立国:狂而克

2017年7月,邢臺德龍鋼鐵廠被評為國家AAA景區,是全國首個獲此榮譽的鋼鐵企業,亦是國家首批綠色工廠。

心懷敬畏

把環保做到極致,有曾經瀕臨被迫搬遷的壓力使然,也在於丁立國衡量事情的標準。

“無上限投入環保其實是違背商業規律的,我們一些集團高管勸我,說(環保)已經做得不錯了,就別再弄了。但話說回來,你天天算賬,就給自己的人生算最後一筆賬,你賬上放著30億、50億又如何?當生命終結的時候,你擁有的一切名和財富,全是過眼雲煙。”

丁立國說,有些事情抉擇不了的時候,用生命去衡量,答案就簡單了。

這一感悟源自2000年的一場車禍。這一事故導致他頸椎第二節、第三節嚴重骨折,命懸一線。昏迷三天後醒來,他在醫院躺了110天。

在那段日子裡,他學會了與生命對話。

“那個時候我30歲,億萬身家,躺在病床上思考,賺錢是不是你的唯一?事業是不是你的唯一?工作是不是你的唯一?大商留名,小商留利,我在做事業的同時應該給社會留下哪些財富以外的東西?”

丁立國用“洗心革面”形容“重生”後的自己。他將公司名稱從立國改為德龍,“以德立身,靠德打天下,對外誠信經營,對內關愛員工,力所能及幫助更多人,讓他們活得更自由、更有尊嚴。”

在著力進行環保治理的同時,丁立國先後投入800萬元改善員工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並積極參與社會慈善活動。多年間,他在教育助學、抗震救災、改善鄉村基礎設施等方面共捐贈6000餘萬元。

2008年,38歲的丁立國再一次面臨人生的反思。這一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德龍幾近破產。

“日子很艱難,我就考慮,是不是始終在奔跑的狀態,我自己不能駕馭了?公司會不會出問題?”他開始做減法,削減德龍主業以外的業務,追求小而精、小而美,在這一過程中他開始變得內斂和沉靜,“就是內觀,不去外求,靜定專精,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他退出了所有的榮譽性職務,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追求企業和個人的社會責任。此前,他曾是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

當德龍最終從瀕臨破產的邊緣走出來,丁立國把經驗總結為:狂而克。“狂並非狂妄,而是有理想和追求。克則是理性面對,有節有制。”狂者勇往直前,克者勝己之私,丁立國說,這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

《中國慈善家》2019年2月刊封面

釋放眼淚

一位朋友跟丁立國說過一句話——“有千年物無千年主”,他深以為然。

所以,他將自己定位為“過路財神”,“所有的東西(財富)你只是管理者,你就要把它們用好,用到有益的地方。”

2010年9月,丁立國和妻子趙靜發起成立北京慈弘慈善基金會,開始平臺化、計劃性、有序地做慈善。

基金會以教育救助為主要關注領域。 “我認為社會的進步,得通過教育去推動,教育得到提升可以改變人生,再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力量非常大。”丁立國說。

和做企業一樣,丁立國對基金會的要求也是靜定專精。“我們現在很專注,慈弘在行業裡雖然說規模不大,但小有名氣

,我們自己內心也很驕傲。”

丁立国:狂而克

《中國慈善家》2017年9月刊封面

2013年,慈弘慈善基金會被北京市民政局評估為5A基金會。現在,其主要項目包括悅讀成長計劃、一對一助學計劃、鄉村幸福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計劃等,在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廣西、河北、廣東、貴州、北京八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縣、鄉、村一級項目學校1203所,村一級小學項目點近700所,累計惠及學生超過120萬人。

丁立国:狂而克

慈弘基金會以教育救助為主要關注領域,項目集中在青海、甘肅、貴州等貧困地區的學校。每年,丁立國都會抽出時間到項目地呆幾天。

每一年,丁立國都會抽出時間到項目地待上幾天。於他,每一次都是一場精神上的洗禮。發生在那些孩子身上的微小的故事每每令他深切感知到慈善的價值所在。

2017年5月的貴州納雍縣之行尤為讓他感懷。一個小男孩捧讀兒童哲學繪本《生活是什麼》,告訴他“生活就是自信和夢想”。 4個小女孩在他臨走前特地跑過來,只為了給他鞠個躬,表達感謝。

在眼淚掉下來的每一個瞬間,丁立國看到了一個沒有任何功利心的自己,“不為這個事去求名,這裡面本身也沒有利。”他清楚地感受到,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它喚回人性的原本,善、慈悲、珍惜,還有感恩,也會激勵自己盡力去幫助更多人。”

丁立國已經想好了,等他退休,就去慈弘慈善基金會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