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偷窺孩子“隱私”,你也是這樣的家長嗎?

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偷窺孩子“隱私”,你也是這樣的家長嗎?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打電話來跟我抱怨孩子的管教問題,朋友家的女兒上小學一年級了,為了鍛鍊孩子的寫作能力,朋友讓她的女兒從一年級起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前幾天收拾女兒的房間,竟然無意間發現了女兒的“小秘密”。原來除了表面上給老師和媽媽看的日記外,女兒還有一本專門寫“秘密”的日記。放學後,孩子回家後發現了自己的日記被媽媽翻看了,當時就發怒了:“媽媽,你怎麼這樣啊?知不知道什麼叫個人隱私?”孩子的反應讓朋友很意外,“看一下怎麼了,在我這還要什麼隱私啊?你都是我生我養的!”孩子氣憤之下,一把搶過日記本跑回了房間,好幾天都沒有和媽媽說話。

在尊重孩子個人隱私的問題上的意識上我國的父母不如歐美國家的父母做的好,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有什麼隱私可談?”“自己養大的孩子不需要有隱瞞。”其實小孩子有自己的秘密,這是很正常的行為,家長不要過分緊張,這不是壞事,在孩子從3歲左右形成自我意識開始,小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了。

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偷窺孩子“隱私”,你也是這樣的家長嗎?

一、保護“孩子的隱私”有什麼重要意義?

1.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當孩子有了最初的“你”“我”“他”的時候,孩子就已經有了最初的小秘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和別人的不同的想法,擁有自己的秘密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必然階段,有了守護自己“小世界”的意識,不希望別人的碰觸,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可以,這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2.得到他人尊重的滿足感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除了少數病態的人之外,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對於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慾望。”孩子年紀再小也是一個有思維、有感情、有自我意識的個體,同樣在精神和感情上有各種需求,而被人尊重是每個人最渴求的情感需要。

3.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內心安全感的獲得,都是在年幼的時候起建立起來的,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的隱私得不到保護,而小孩子又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即使是成年以後也是如此,甚至不但缺乏安全感,還會產生恐懼和一些悲觀的想法,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偷窺孩子“隱私”,你也是這樣的家長嗎?

二、家長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對孩子有什麼負面影響?

1.失去孩子的信任

在小孩子最初的認知中,他們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如果父母不能尊重孩子,總是試圖查看孩子的秘密和隱私,這讓只會讓孩子內心產生厭煩並卻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2.留下心理陰影

這裡問父母們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小時候被自己的父母偷看過日記和信件的經歷呢?”相信很多父母們都會有肯定的回答吧!而且這種體會會在內心中久久不能散去,即使是在成年後也是如此。內心的秘密被人窺探,各種情緒都會湧上心頭,憤怒、羞愧、傷心……很容易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3.增加親子矛盾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學壞”,擔心孩子的思想變化,常常會採用各種辦法“打探”孩子的秘密和隱私,孩子一旦發現必然會心理產生對父母的怨恨,長此以往,在情感上孩子也和父母疏遠,甚至對父母產生牴觸,增加親子矛盾。

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偷窺孩子“隱私”,你也是這樣的家長嗎?

三、父母應該如何教導和尊重“孩子的隱私”?

父母們培養孩子的隱私意識和尊重孩子的隱私行為,不單單是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更是為了讓孩子也同樣尊重他人的隱私。

1.學會尊重

首先父母要有這樣一個認識,那就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有著自己獨立的思維、獨立的個性、自己的秘密,孩子有著自己的尊嚴和人格,也同樣需要被人尊重。所以父母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儘量的讓孩子決定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尊重和保護孩子的隱私。

就像文章開頭,朋友和孩子發生的事情那樣,很多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偷偷查看孩子的日記、信件、偷聽電話、偷翻孩子的手機等,這些可能在父母看來是在小小不然的事情,這麼做只是擔心孩子“誤入歧途”。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可是卻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2.建立信任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能和諧相處的保障,父母和孩子能否和諧相處也取決於信任。父母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心裡的秘密和你分享,父母和孩子之間許諾也要說到做到。

當父母發現了孩子的小秘密後,不要急於從孩子那裡得到答案,這樣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父母可以先河孩子分享自己的秘密,或者分享在孩子這個年紀時候的秘密,對孩子敞開心扉,取得孩子的信任,那麼孩子也會對父母敞開心扉,同時父母要做到能幫助孩子守護好這個秘密,這樣才能在以後孩子和父母繼續分享秘密,親子之間獲得彼此的信任,才能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3.耐心溝通

一位當老師的朋友就講過一個她親身經歷的事情,班裡的一個男生對一位女生產生了好感,不敢表白只是藏在了心中,不過男孩子偷偷的寫進了日記裡面,但是不小心被男孩的爸爸發現了,直接跑到了學校當著同學的面對孩子一頓批評指責,讓孩子異常羞愧,從此以後變得沉默不語、不再和任何同學接觸,最後慢慢的患上了抑鬱症。這個爸爸的行為明顯的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在得知孩子的秘密後,沒有冷靜處理反而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傷害了孩子。

孩子有了秘密,這未必是一件壞事,也不一定就是學壞了,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冷靜和尊重。要在平和的氣氛下與孩子耐心的溝通,讓孩子信任並接納家長,願意與家長分享,父母切不可用急躁的方式解決孩子的隱私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每個人也都要保護自己隱私和尊重他人的隱私。妥善的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就是保護自己的安全。當孩子擁有自己的隱私並且有意識的保護自己的隱私時,父母不應該感到焦慮反而要感到欣慰。父母不要總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而要用欣賞和尊重的眼光去認識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讓孩子願意與您分享自己的秘密。父母的成就感不是孩子有多高的成就,而是孩子與父母親密無間的關係,父母和孩子之間彼此的信任。

今日互動: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的隱私”呢?你認為孩子應該有“隱私”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韓曉育兒經】,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