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打7個官司,盤點視覺中國的“維權”案件數據

必須要佩服黑洞的力量,一天時間視覺中國的流通股市值蒸發了8.7億,而等了五年今天解禁準備上市套現的3.88億定向增發股也跌去了10.8億元。但這不算什麼,畢竟當年定增的價格只有5.28元,目前的價格即便再跌幾個板也有不少賺頭(今天收盤價25.2元)。

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遠東股份登錄A股,一直以來都有靚麗的財報數據,2015-2018年營收分別為5.4億元、7.4億元、8.2億元、7.0億元(截止到三季度)。核心業務中,維權創收是主要的收入來源。我不過多去分析他的維權手段,反正套路很多,大家這兩天肯定也瞭解了不少。

今天我拿到了從2007年6月-2019年3月視覺中國的打官司的數據,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啟信寶中的裁判文書:

11023個

平均下來每個月77.6個官司,也就是每個工作日要打3.5個。視覺中國的律師也可以叫銷售,看來各個都是名副其實的身經百戰,當然可能還不止百戰吧?

如果你還不震撼的話,我們來看看2014年上市之後的涉案文書數據,2015-2018四年一共:

7743個

在算一下,平均每月161個,每個工作日7.3個。70%的官司都在這四年中發生的,看看拿到的判決文書數量曲線:

每天要打7个官司,盘点视觉中国的“维权”案件数据

2019年的數據解釋一下不是官司少了,是還有一些沒結案而裁判文書也沒有這麼快上線。另外從下圖的開庭公告數據就可以看出來還有不少案件等著打官司呢。ps:所有涉案數據均來自於企業信息查詢平臺啟信寶。

每天要打7个官司,盘点视觉中国的“维权”案件数据

可以看出,從2013年底開始涉案數量就大幅攀升,2017年最多平均每天都接近10個,最多一個月是377個,相當於每個工作日17.1個。視覺中國主要通過旗下兩個公司來打官司,並且從2017年開始應該是從華蓋創意切換到漢華易美的公司。

每天要打7个官司,盘点视觉中国的“维权”案件数据

當然視覺中國也不僅僅是原告,也有被告的時候,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ps普及一下知識點:民事訴訟一審稱為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在上訴程序中(俗稱二審)被稱為上訴人(誰不服就誰上訴)和被上訴人,在執行程序中被稱為申請人和被申請人(被執行人)。

每天要打7个官司,盘点视觉中国的“维权”案件数据

我挖到一個視覺中國作為被告的一個案子,涉及金額503萬,屬於數額巨大吧?這是視覺中國旗下公司被福建中金在線因為侵權的問題告了。大家可能比較糊塗,一般知識產權都是視覺中國告對方,為什麼還有反過來的呢?我來講講。

15年底漢華易美(視覺中國的子公司,下面統稱視覺中國)給中金髮律師函說對方的APP(特別說明是ios版本,因為牽涉蘋果公司)中有圖片侵權。16年雙方估計各種溝通協商談判但是沒有結果(視覺中國說法是中金一直置之不理)。按道理說視覺中國可以起訴中金公司了,畢竟證據確鑿,但他們選擇了在2017年5月向蘋果公司提出知識產權侵權投訴。這種投訴其實是給中金公司施壓,逼其就範。

顯然中金公司沒有足夠重視,他們可能認為侵權圖片已經刪除處理了,視覺中國可以告侵權,但目前app是乾淨的蘋果公司不會怎麼樣。蘋果顯然是擔心連帶責任,多次溝通無果後下架了中金的兩款APP。這個過程我就不累贅了,你們自己看我截圖的文書圖片。

每天要打7个官司,盘点视觉中国的“维权”案件数据

視覺中國真的很懂法律條文,結果就是APP被下架,於是中金覺得受了損失於是把視覺中國給告了,他主張賠償損失393萬元,商譽100萬,律師費10萬(合計503萬)。結果當然是輸了,畢竟把柄在人家手中。

中金侵權肯定是不對的,但視覺中國為什麼不走訴訟渠道而是採取了一個打擊對方商業模式的做法值得深思。這顯然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版權的行為,主要原因猜測是走訴訟渠道費時費力關鍵收益不高,收會員費肯定成本和效益更佳。

繼續看視覺中國的裁判文書數據,案件涉及到各個省市,覆蓋面很廣的。

每天要打7个官司,盘点视觉中国的“维权”案件数据

前20大城市中,二三線城市泉州、佛山、東莞、中山在榜:

每天要打7个官司,盘点视觉中国的“维权”案件数据

再來看看行業,零售和批發排在第一,零售業也能摳出油水這必須服:

每天要打7个官司,盘点视觉中国的“维权”案件数据

ps:有些文書不公開狀態所以此處和不是11023

值得一提的是在涉及案件中,從啟信寶的數據來看有近20%的被告公司一審後選擇上訴,而不是簡單的認賠,但更多的是視覺中國達到目的後主動撤訴。

這兩天在社交媒體上討伐視覺中國的很多,但大家要明白侵權肯定是不對的,該負什麼責任就要負什麼責任。重點是:不能以侵權為名做敲詐之事,更不能自己沒有被授權卻主張權利。這顯然不僅僅是視覺中國一家公司的問題。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