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道麗:以高質量發展助力後發趕超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作為建縣不滿十年的農業大縣(農業人口占全縣90%、全省2.8%)和財政窮縣(建縣時人均財政收入39元),隨縣唯有高質量發展,才能後發趕超。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堅持“四力”齊發,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至2018年,縣域經濟綜合考核排名在全省累計躍升35位,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示範縣”殊榮。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規模化、標準化香菇種植基地

優化產業結構

增強高質量趕超競爭力

一是優勢產業爭做“單打冠軍”。以香菇為突破口,整合億元扶持資金,推進基地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著力打造一批以香菇為代表的國家級“單打冠軍”“隱形冠軍”,全縣香菇、茶葉出口額均連續五年居全省第一。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萬畝茶園基地

二是主導產業實現“浴火重生”。擺正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係,狠抓石材產業規範整改,首創廢棄礦山“喬—灌—草”立體生態修復“隨縣模式”,2018年實現產值161.45億元,同比增長15.26%。

三是新興產業猛攻“行業高地”。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2018年風電總裝機容量 47.19萬千瓦,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風電基地;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 36萬千瓦,名列全省前茅。引資50億元建設航空產業基地項目,通用航空產業鏈正在成型,厲山“航空小鎮”呼之欲出。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中國攝影部落--隨縣華寶山

四是全域旅遊辦好“全民盛宴”。持續推進大規劃、大創建、大建設、大整治、大營銷活動,構建全地域、全要素、全季節、全融合的全域旅遊。2018年成功舉辦首屆“湖北鄉村賞花遊”“湖北鄉村馬拉松賽”“湖北鄉村汽車越野賽”,3萬多農民通過“念山水經、吃旅遊飯”走上致富之路,全縣也走上“用資源培育名氣、借名氣吸引人氣、靠人氣帶來財氣”的新型發展之路,獲評“湖北省旅遊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縣”“湖北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和“湖北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加速動能轉換

提升高質量趕超驅動力

一是深化特色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閒置農房盤活行動”“農村民居建設管理”“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管理”3個創新型改革,積極推動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餘指標入市交易,促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喚醒農村沉睡資源。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糧食銀行”等改革項目成為全國試點,農村土地託管服務、農村合作金融創新等改革項目成為全省試點。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金銀花收購現場

二是創新人才科技。實行產業顧問制,每年為糧油、香菇、茶葉、旅遊等重點產業聘請顧問10名。組建院士專家工作站12家,柔性引進各類高端人才9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4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2名。全省首家在縣級層面建立省級專業技術研究院(湖北香菇產業技術研究院)。2018年,全縣創建高新技術企業17家、各類創新平臺18家,獲授權專利266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7.5%,增加值佔GDP比重8%。

三是築牢發展底盤。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第一力度”抓,在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基礎上,籌措3億元資金推行重資產招商。2018年全縣新增落地招商引資項目70個,其中億元以上15個,引資94.78億元;開工63個,到資33.46億元,同比增長41.7%。抓搶機遇立項爭資,到位項目330個,總投資90億元。全面推行“週會商、月評議、季拉練、年考核”制度,每週召開一次項目會商會;每月對項目推進情況進行一次測評打分並通報晾曬;每季組織一次項目拉練,現場點評、現場打分、現場表態;年終全面考核項目建設情況,以成績定獎懲。2018年隨縣被評為“全省投資和項目建設突出貢獻單位”。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企業生產線

改善民生福祉

凝聚高質量趕超向心力

一是堅決打好攻堅之戰。嚴厲打擊金融違法活動,全縣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堅持大員上陣、整體聯動、源頭入手防範和化解社會風險,確保了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堅持一戶一策,堅持扶智與扶志並舉,突出產業扶貧,2018年出列11個村、脫貧4208戶11773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9.8%降至目前的2.8%,14個國家的33名官員被國務院扶貧辦推薦到我縣考察公共服務與減貧工作。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行動、“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和河長制,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交辦問題逐一按時按質整改銷號。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植樹造林綠地

二是均衡發展社會事業。用擴大投入夯實根基,堅持每年把新增財力的80%投入民生事業,積極向上級和向市場爭取投融資,“民生資金池”的“蓄水量”不斷增加。用項目投資做大蛋糕,如投資20億元建設普通公路建養一體化項目等6大道路交通項目,投資10億元新建3所學校、3所醫院等一批重點民生項目。用嚴格監管保障公平,持續開展“兩不”專項整治和民生項目資金的專項巡察與審計,快查嚴懲群眾身邊的“微腐敗”,確保民生政策落地和民生實事辦好。

三是持續改善城鄉面貌。先後投融資近百億元,按照鮮花之城、七彩之城、浪漫之城的思路高標準打造新縣城,致力把縣城雕琢成湖北乃至全國最美縣城,現在新縣城百棟新樓拔地而起,兩河四岸綻放新顏。堅持規劃引領,培育特色產業,發展社會事業,挖掘文化內涵,著力培育有地方風情、有主導產業、宜業宜居宜遊的特色小鎮,建成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1個、全國重點鎮3個、省級特色鎮和重點中心鎮12個。在全國率先以縣委全會的方式審議出臺《1+6鄉村振興三年行動方案》,確立32類124個項目,繪就隨縣版鄉村振興“富春山居圖”,先後舉辦調度會11次、觀摩比武6次,鄉村振興戰略邁開堅實步伐。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鄉村振興建設

抓實最大政績

厚植高質量趕超保障力

一是“三級考核”壓責任。創立“三考”“三查”“三評”“三曬”“三獎”“三懲”黨建考核制度,在全省率先構建全面從嚴治黨明責、考責、問責的責任體系,出臺《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考核辦法》,連續四年開展三級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表彰先進典型

二是“三個消除”促過硬。全面消除軟弱渙散村,2018年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37個,調整村黨組織書記153名,派聘村黨組織書記62名,選派駐村第一書記132名。全面消除基層黨建薄弱點,在“兩新”組織中新建、聯建黨支部35個,在產業鏈上建立黨支部23個,派出黨建指導員256名,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連續三年投入億元資金實施“光伏52”“光伏100”工程和扶持香菇合作社,確保了經濟薄弱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年收入過5萬元。

三是“四種形態”抓廉政。用好執紀監督“四種形態”,持續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和專項整治行動,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得到查處,縣處級領導幹部“打鐵必須自身硬”的示範效應得到體現,風清氣正、人和業興的良好局面得到鞏固。

毕道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后发赶超

產業扶貧

文章來源:《政策》雜誌 2019年第3期

編 輯:張小茜

審 核:鮑亞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