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劉氏中代世系探討-興寧譜——劉氏文化

客家劉氏中代世系探討-興寧譜——劉氏文化

客家劉氏中代世系探討-興寧譜——劉氏文化

客家劉氏中代世系探討-興寧譜——劉氏文化

客家劉氏作近代最有影響力的派別,特別是客家劉氏開七公派下遍佈海內外,社交活動頻繁,然而自客家中代肇基祖祥公定居閩寧化石壁並創立客家劉氏派別以後,因朝代更迭頻繁,世系沒法記錄,後人為紀念就編纂了兩種中代世系,一為清文華殿大學士劉墉編的族譜(詳細世系見此),自祥公至開七公的中代祖係為20代;另一種世系是興寧老譜的世系,其中代世系為15代,與劉墉譜相差5代,在此我們先不要說這兩種世系的對錯,上次整理了劉墉譜的詳細世系發佈於網站,現在整理興寧譜的詳細世系如下:


客家劉氏中代世系探討-興寧譜——劉氏文化


一世祖(121世) 祥(翔)公,字祖雲,號子先(圖南),妣張氏,生四子:天錫、天瑞、天明、天成。

公原居婺州之金華,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避黃巢起義之戰亂,兄弟三人離散,祥公攜子及孫至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洞)立業,流傳子孫,為唐季中代始祖。公與妣合葬於福建寧化縣石壁洞村葛藤凹---八仙下棋形。

二世祖(122世) 天錫公,字翟,號隆伯,妣李氏。生一子:沐。

此祖系祥公之長子也,唐朝懿宗(公元860-874年)時登進士第,欽點翰林學士,授兵部尚書,又出任觀察使。謝職後,值黃巢戰亂,隨父隱居福建寧化縣石壁村,享壽98歲(積閏百歲),世號百歲翁。公與妣合葬於福建寧化黃竹瀝---鳳形,坐東向西。

三世祖(123世) 沐公 字允澄,妣陳氏,生四子:龍圖、鳳圖、河圖、書圖。

公博學多聞,有狀元之才,但當數代之世變,隨祖父而避居;因德行高超,人稱長者。時蘇子由貶職高安,敬沐公之行誼,因與友善。又蘇子瞻亦謫黃州,時來拜沐長者。寫墨竹四幅,留白:二蘇造廬。時人以為榮!此為儒林名賢之逸事。而沐公更為劉姓後裔稱譽的,是他在後晉天福丁酉二年(公元937年)修立族譜,而承先啟後;故至今得知劉姓上祖來歷,皆沐公之功也。公與妣陳氏葬寧化縣祖山.角弓坑、羊形、坐東向西。

七十八世祖漢武帝(中山靖王勝公之弟)於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命司馬遷為大史令,造史鑑及修劉氏宗譜,是以譜諜之所由來。

四世祖(124世) 龍圖公 字道禮,妣黃氏,生三子:任、奇、修。

公官後周翰林學士。與妣合葬寧化縣良洞村蓮葉蓋龜形。

五世祖(125世) 任公 字堯智,妣程氏,生二子:若還、若連。

公於北宋開寶年間(公元968---976年)任河南轉運使(巡撫),與妣合葬寧化龍村犀牛望月形。

六世祖(126世) 若還公 字貴鍾,妣羅氏,生三子:參贊、參文、參常。

公年高有德,享壽九十九歲,故亦號百歲翁。公與妣合葬寧化龍崗山下坐北向南。

七世祖(127世) 參常公 字從之,妣謝氏,生四子:德洪、德量、德廣、德權[遷居湖廣(今湖北)華邑]。

公於宋太宗大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登進士,任官河南懷慶府尹。與妣合葬寧化七星江下牛形。

八世祖(128世) 德洪公 字伯喜,妣張氏,生三子:昌桂、顯榮、月清。

公官授大司馬。壽高九十八歲。與妣合葬寧化豐頭村沖天鳳形。

九世祖(129世) 月清公 字照龍,妣華氏、吳氏、張氏,生三子:柏、梅、松。

公任江南制置使,清明廉潔。於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增修族譜,以繼沐公之遺徽。公與妣合葬寧化賢坑祖山金星落穴坐東向西。

十世祖(130世) 梅公 妣王氏、鍾氏,生四子:富山、富壽、富圖、富榮。公與妣合葬寧化九龍坑牛眠形。

十一世祖(131世) 富山公 妣蔣氏、餘氏、李氏,生三子;國泰、福高、春田。公家業昌盛,富有百萬,號為劉百萬。公與妣合葬寧化湖坑坐東向西。

十二祖(132世) 春田公 名宗臣,字世茂,號石波,妣吳氏、鄭氏,生八子:貴盛、貴和、貴美、貴順、貴安、貴樂、貴昌、貴隆。

公宋高宗時,官虔州判官,敕賜紫光祿大夫,宋高宗紹興29年己卯1159年生,宋理宗嘉熙4年庚子1240年卒,壽八十二歲。公與妣合葬江西寧都北門外福村水護塘仙人面咽喉穴五虎擒羊形。

十三世祖(133世) 貴盛公 字仁湖,妣趙氏,生四子:龍、虎、鳳、凰。

公在宋理宗時(公元1225---1264年)。官授浙江金華府太守。與妣合葬寧化縣兔子望月形。

十四世祖(134世) 龍公 字景慶,號遠浩,公官授湖廣承宣使,攉升河南宣撫使;仕後榮歸寧化,生於宋寶佑三年乙卯歲1255年,卒於元泰定五年戊辰歲1328年,享壽七十三歲。與妣合葬寧化縣金釵形,坐西向東。妣謝氏、陳氏、李氏,生九於:開一、開二、開三、開四、開五、開六、開七、開八、開九。

注:為方便記憶,特記錄中代祖之字輩名字如下:

祥天沐圖任,若參德月梅,富春貴龍開。

十五世祖(開七公派肇基一世祖) 開七公,字必高,號仁創,又號三郞,妣龔氏、黃氏,生子:廣傳。

祖系此祖系龍公第七子,祥公二十世孫也。公生於宋末,原自福建寧化石壁洞遷居寧化縣城內,宋末官授潮州都統制(總鎮),率兵往興寧崗背平黃彥章之亂,而歿於行營,葬於崗背黃蜂嶂高車頭---行山象形鼻穴,巽山乾向。公裔孫蕃衍,分佈五湖四海。

清康熙39年庚辰歲(公元170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時重修墓地一次,並在崗背榕樹下村(距祖墳五里許地方)將本宗私屋由兩廣、、閩、贛四省宗親聯合捐資改建為劉氏總祠一座(寅山申向,為金蟹遊江形),定期每年農曆正月十九夜祭祠,二十日掃墓,永為定祀。迄今已近三百年,世事滄桑,人為浩劫,年久失修,毀損不堪。公元1983年癸亥歲爰由欽文(玉強)、基展等宗親發起各地宗裔捐資,及泰國劉氏宗親總會鼎力捐資修建,於二月十三日寅時重修祖墓,後修祖祠。祖祠、祖墓,靈氣重光,千秋祀典,長髮其祥。妣黃氏、龔氏與公合葬。

客家劉氏中代世系探討-興寧譜——劉氏文化

客家劉氏中代世系探討-興寧譜——劉氏文化

客家劉氏中代世系探討-興寧譜——劉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